鄒雨攸
快節(jié)奏的時代催生出數(shù)以千萬計精致的“利己主義”,這些“利己主義者”們視天下萬事于無暏,只在乎自己的得失。魯迅先生病逝前不久曾揮筆寫下“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以表憂天下之憂。將死之人尚將天下視為己任,新時代的青年們、祖國的花骨朵、未來的頂梁柱怎可只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摒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呢。時代的變化并非青年人失掉這種情懷的借口,青年人應該在長期的學習中提升自身的價值,肩負起天下之重任,擔當起社會給予青年人的責任。
林肯有言:“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上世紀六十年代,正值國家發(fā)展期,眾多愛國青年義無反顧、不舍晝夜地為國家發(fā)展而奮斗。為石油工作拼命勞動的王進喜、為國家核彈事業(yè)做研究不惜與家人別離而深入大漠的一眾青年核人才、無視美國高薪挽留一心報效祖國的錢學森……都在為祖國的發(fā)展發(fā)揮著他們的個人價值,他們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和情懷,用青年人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國家。
中國的建設離不開眾多“焦裕祿”們,反觀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者”們,縱使自己有價值,卻不為社會和國家所用,即便他們有一身的非凡能力,也無法最大化地將個人價值完全體現(xiàn)出來。如此,“利己主義者”們窮其一生豐富自我,他們的價值也終會隨時間的推移灰飛煙滅。
只有真正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們不斷提升自我,為了國家社會的發(fā)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的自我價值才能徹徹底底地體現(xiàn)出來。也許他們會日漸老去、慢慢死去,但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會永遠留存在歷史的長河中,深深刻印在后輩們的心中。
青年人不能失掉家國情懷。新時代的青年人更要以先人為鑒,提升自我的同時不可忘記社會給予的責任。青年人應當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以天下為己任。不僅僅是為社會,更是為自己創(chuàng)造永恒的、真正的價值。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吧,責任并不是你的負擔,而是一種你應具有的信念。”梁啟超先生的這一番話應當烙印在中國青年人的心里,肩負重任,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