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馨予
那一刻,我感覺我被尊重了!
那天,我和往常一樣走向常去的小吃攤,攤主阿姨正在嫻熟地做餅,旁邊的叔叔一個接一個麻利地包裝,餐車周圍聚著三四個人,他們直勾勾盯著阿姨快速變動的雙手,臉上寫滿了著急。阿姨抬頭拿食材的瞬間看到了我,立刻微微一笑,招呼到:“孩子,你來啦!還和平時一樣?”“是的,阿姨。今天我趕上人多了啊!沒事阿姨,不急,慢慢做。”我點了點頭說。
等待的間隙,我四下環顧,前面賣梅花糕的大叔,聽到掃碼到賬的聲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對面賣豆腐花的大爺也生意火熱,正根據顧客的喜好調配著佐料,嘴角因小心翼翼地舀豆花而緊緊地抿著。一切都是有煙火氣的美好,但是,我卻發現了其中的隱患。不久前,我從新聞中聽到餐飲從業人員應佩戴口罩的要求,這不僅是對每位食客的負責,同樣也可減少油煙對烹制人員的傷害。而整條小巷中,沒有一個攤位的老板佩戴口罩,所以,我才能看到,燦爛笑臉中閃光的牙齒和聲聲叫賣中變換的嘴型,回想起新聞中提到飛沫帶來的健康隱患,我頓時胃口大減,身子下意識向后轉,可耳邊響起了熟悉的聲音。
“孩子!正好在做你的了啊!”阿姨親切地說。我看著阿姨夾雜著縷縷銀絲的頭發,點了點頭說:“好!”,阿姨嫻熟地打開煤氣灶,在鍋中涂上油,打上雞蛋,鋪好餅皮,手中的兩個小鏟子在餅皮上輕輕按壓。幾秒種后,翻面,我看著金黃雞蛋與餅完美融合,阿姨嘴里念叨道:“幫你多煎煎熟,好吃點。”我看著雞蛋上有一點點焦黃,餅皮泛著誘人的光澤,上面的脆皮,仿佛在說“我很脆,快來吃我呀!”接著阿姨刷上一層我最愛吃的特制醬料,熟練地把我經常吃的配菜一一放上,一邊放還下意識地說道:“生菜,胡蘿卜少一點,土豆絲多來點,還有這個煎好的火腿腸,里脊肉,香菜……”饞人的香氣沖淡了我剛剛的顧慮,阿姨親自幫我包裝好,雙手遞給我,熱情地說:“孩子!常來啊!”可是,我看到阿姨上揚的嘴角,突然脫口而出:“阿姨,你們不戴口罩,城管不會管嗎?”阿姨愣了一下,動了動微僵的嘴唇,答道:“城管一般不讓我們影響市容,沒管過我們戴不戴口罩啥的啊!”“哦哦!”我敷衍著,但卻悄悄安慰著自己:沒關系,誰會尊重一個“小孩”的提議呢,我應該早習慣了才是。心里雖這樣想著,但嘴上卻鬼使神差地嘟囔著:“阿姨,注意衛生哦!新聞說了,戴口罩對你,對食客都好。”阿姨錯愕的表情把我從自己的思緒里拽了出來,我紅著臉,對阿姨說了句拜拜,就匆匆跑走了,只是跑出幾米后,背后傳來一聲關切的叮囑:“孩子!慢點跑!別摔著啦!”
回家的路上,我左思右想,有些自責,感覺自己說的話有點過于直接,但轉念一想,也許,人家根本沒把“小孩子”的話當回事兒。
因為尷尬,我幾天后才再去光顧阿姨的攤位。阿姨還像以前一樣,看到我就熱情地招呼,只是,阿姨的“裝扮”卻發生了變化——臉上多了一副潔白的口罩。那一刻,我感到了阿姨對我的尊重!我立馬豎起大拇指,對阿姨說:“阿姨您今天格外不同啊!”阿姨眼睛瞇成了一條線,我知道,口罩之下有一張美麗的笑靨。“孩子!和之前一樣?”我笑著點點頭……
那天的餅依舊美味,令我一飽口福,同時,我的心也舒適開朗,使我備受感動。阿姨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因為我“小孩”的身份而對我的意見毫無回應,卻用無聲的方式表達了對我的尊重。阿姨的舉動就像每次她輕扭煤氣灶而冒出的小火苗,不僅能烹制暖胃的美食,也能點燃暖心的火把,這小小的火把卻能發出明亮的光,在溫暖我的同時,也指引著我尊重他人,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