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鴻儒
【摘 要】目的:分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用藥指導對其最終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的影響。方法:利用回顧性分析法對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我院在2018年11月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用藥指導,分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的用藥指導對其用藥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結果:干預后患者血糖情況明顯好于干預前,P<0.05,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4%明顯低于干預前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20%,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用藥指導效果顯著,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規范用藥指導;治療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糖尿病是當今臨床中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系統疾病,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機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根據臨床醫學研究發現,目前糖尿病疾病老年患者數量較多,并且發病率逐漸攀升。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記憶力的減退,同時加之患者缺少對糖尿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的匱乏,使得大部分老年患者服藥依從性較差,影響最終治療效果[1-2]。基于此,本文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用藥指導對其最終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的影響進行詳細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利用回顧性分析法對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我院在2018年11月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用藥指導,分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的用藥指導對其用藥臨床效果和安全性。共有男性患者55人,女性患者45人,年齡范圍在58-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24±1.08)歲,病程為2-14年,平均病程為(9.71±1.35)年。所有患者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實驗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
注: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心、肝、腎臟等重大器官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或語言障礙患者;排除已經出現器質性病變患者;且所有患者在本院檢查均確診為老年糖尿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常規治療,患者口服降壓藥,同時進行胰島素注射,口服抗凝藥物和調脂藥物等。
規范的用藥指導: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主要內容包括患者用藥效果以及用藥后會出現的不良反應、是否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等。同時,患者在接受常規藥物治療時主治醫師向患者進行藥物作用宣傳,定期為糖尿病患者開展用藥指導講座,向患者的講述藥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時糾正患者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的行為。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干預前后血糖值,主要從者FBG、PBG及HbAlC三項指標分析;對比患者干預前后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包括患者出現腹瀉、皮疹以及低血糖。
1.4 數據處理
本次實驗研究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0.0,其中使用()進行計量資料患者干預前后血糖值對比,結果用t檢驗;用[n(%)]進行計數資料患者干預前后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對比,結果用X2檢驗,如數據差異明顯,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患者干預前后血糖值對比
干預前患者FBG(7.26±1.84)mmoL、PBG(12.56±1.26)mmoL、HbAlC(7.74±1.92)%;干預后干預前患者FBG(6.18±1.41)mmoL、PBG(10.22±1.18)mmoL、HbAlC(6.52±1.28)%,對比T=4.6589、13.5552、5.2869;P=0.0000、0.0000、0.0000。發現干預后患者血糖情況明顯好于干預前,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患者干預前后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對比
干預前患者用藥后出現腹瀉概率為8%(8/100)、皮疹發生概率為6%(6/100)、低血糖發生概率為6%(6/100),總發生率為20%(20/100);干預后患者用藥后出現腹瀉概率為2%(2/100)、皮疹發生概率為1%(1/100)、低血糖發生概率為1%(1/100),總發生率為4%(4/100),對比X2=12.1212,P=0.0004。發現干預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4%明顯低于干預前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20%,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當今,世界范圍內糖尿病疾病的發生率已經呈現出逐漸增高的態勢,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們生活規律差,長此以往造成代謝紊亂,引發糖尿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3],目前糖尿病疾病的并發癥已經高于100種,臨床中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就是藥物治療。但是針對老年患者分析,由于老年人自身記憶力較差,同時加之缺少對該疾病的認知,以此使得患者經常出現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現象,影響患者治療效果。通過對患者進行規范的用藥指導,能夠提升老年患者用藥依從性,規范患者用藥[4]。
通過本文研究發現,干預后患者血糖情況明顯好于干預前,P<0.05,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4%明顯低于干預前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20%,P<0.05,有統計學意義,這與趙麗君(2016)對217例患者研究中干預后患者血糖情況明顯好于干預前;干預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干預前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P<0.05,有統計學意義的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用藥指導效果顯著,患者用藥后血糖控制效果較好,并且患者用藥后不良事件發生概率較高,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彭文婷,謝江英,歐志穎.規范用藥指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22):113-114.
汪勇東.規范用藥指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7):72-73.
黃榮華.用藥指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安全性的具體影響和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9):11-12.
李蕾.用藥指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安全性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5):5012-5014.
趙麗君.2015年我院217例糖尿病神經病變用藥回顧性調查[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