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慧 朱盛包 徐娜 蔣進
【摘 要】目的: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神經內鏡下治療腦出血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方法:從2017年9月開始進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19年12月結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腦出血患者31例,對這些患者進行編號,然后對編號進行隨機抽取,分為2組,實驗組16例,用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15例,用常規護理,對兩組的SAS和SDS評分進行對比,并評價兩組生活質量。結果:實驗組SAS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影像引導下內鏡治療圍手術期護理中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并且提高生活質量,效果顯著。
【關鍵詞】影像引導下內鏡治療;圍手術期護理;綜合護理干預;生活質量;心理狀況
【中圖分類號】R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2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是指腦實質內的出血,因與高血壓有直接關系,又稱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或腦溢血,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隨著醫學的進步,微創內鏡治療已得到廣泛的應用。我科于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對31例腦出血患者(加內容)并且常在圍手術期配合護理,本研究分析在神經內鏡術后治療圍手術期護理中使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
1 一般資料
1.1 基本資料
從2017年9月開始進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19年12月結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腦出血患者31例,對這些患者進行編號,然后對編號進行隨機抽取,分為2組,實驗組16例,有5例女,11例男,年齡42-76歲,平均(60.23±3.53)歲,腦內血腫清除術16例。對照組15例,4例女,11例男,年齡43-76歲,平均(59.61±4.01)歲,腦內血腫清除術1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類型可比(P>0.05),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均符合腦出血診斷標準,并配合本次研究,符合手術指證。排除標準:不配合本次研究,惡性腫瘤,精神疾病,腦梗塞,不符合手術指證。
1.2 研究方法
兩組均進行影像引導下內鏡治療。
對照組用常規護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護理,有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實驗組綜合護理干預: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1、心理護理:護理應注意患者情緒,尊重患者隱私,根據患者護理的心理特點,及時疏導不良情緒,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健康教育:對手術的流程、術后的注意事項等進行教育。3、術后康復護理,對患者的肢體進行按摩、推拿等中醫護理方法,改善肢體的血液循環,幫助肢體功能康復,預防術后偏癱和靜脈血栓的發生。術后飲食護理,改善術后血凝狀態,鼻飼進食,保證術后的營養狀態,提高免疫力。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SAS和SDS評分(SAS:50分以下沒有焦慮,50分以上存在焦慮,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SDS:53分為臨界值,分數越高,抑郁越嚴重)評分進行對比,并評價兩組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
3 討論
引起腦出血的原因很多,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由高血壓引起的,一般都是中老年的患者,患者在生活中突然沒有任何預兆的昏迷或者是偏癱,或者失語[3]。手術治療是治療腦出血的主要方法,神經內鏡技術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從單純內鏡手術到包括與神經導航、立體定向、超聲、激光、功能定位等多種神經外科新技術的聯合應用都取得了巨大進展,內鏡神經外科的理論體系和臨床技術日新月異。神經內鏡下治療是當前治療腦出血常用的方法,屬于微創手術,術后患者恢復較快,傷口較小,因此受到患者的青睞。
綜上所述,在影像引導下內鏡治療圍手術期護理中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并且提高生活質量,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楊環.圍手術期流程化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8,000(009):287.
閆海,陳真,劉江峰.3D-slicer軟件輔助下神經內鏡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對患者ADL評分、Fugl-Meyer評分的影響[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8,31(05):28-33.
唐韜,胡國良.內鏡輔助下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對腦出血后患者細胞免疫及神經功能的影響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8,047(012):1551-1555.
葉建忠,張宏偉,王守利,等.神經內鏡下與開顱血腫清除術對老年高血壓性腦出血療效的對比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021(007):73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