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靜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優質護理在血透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情況及效果。方法:從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選擇100例患者進行臨床調研分析。按照護理模式的不同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和優質護理模式。對比分析護理模式的差異對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結果: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開展生活質量測評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測評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發生不良并發癥的概率明顯對于對照組,兩項指標組間比對差異明顯,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血液透析患者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模式,進一步減少了發生不良并發癥的概率,有助于提升其生存質量,該模式科學有效,值得在臨床進行深度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血透室;血液透析;護理干預;效果;對比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2
隨著現代醫療衛生技術不斷提升,公眾對醫療服務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由于該病癥比較特殊,患者在實施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會因為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引發一些不良反應等。為此應當加強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全方位護理管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其配合護理的依從性,進而不斷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質量。優質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性化護理模式,近年來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為了驗證血液透析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模式帶來的效果或變化,本人進行了調研分析,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分析
1.1 臨床基礎資料分析
將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選擇100例患者進行臨床調研分析,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相關的病癥且需要開展血液透析治療。同時將精神疾病、溝通障礙以及其他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等情形予以排除。按照隨機模式對患者進行隨機劃分,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均為50例。對照組患者男女例數分別為28例、22例,年齡從32歲至77歲不等,中位數為(58.4±3.1)歲;觀察組患者男女例數分別為26例、24例,年齡從35歲至79歲不等,中位數為(57.4±3.3)歲。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沒有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模式,主要是由護理人員按照相關的操作要點對患者開展藥物指導護理以及病情監測等。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模式,主要的護理內容包含:
一是成立專門的護理小組,分析優質護理模式包含的內容,針對血液透析患者護理前后等可能發生的情況等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加強和醫生的溝通,以此為基礎制定完善的優質護理方案。
二是在患者實施血液透析前加強準備工作。在患者實施血液透析前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交流,觀察他們的情緒,并做好心理疏導和解釋,提高患者配合護理的依從性。做好血液透析機的檢查,并完善血管通路各項準備工作。密切關注換著的生命體征并做好各項指標的監測等,切實保證符合要求后方可組織實施下一道程序。
三是做好血液透析過程中的全方位護理。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等提前和醫生溝通,在護理過程中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等執行相關的操作,對相關的參數包括透析時間、超濾速度等進行規范控制,對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現滲血等情形密切關注。對患者出現的血壓低等情形密切關注,引導患者通過將腳部抬起,對患者實施生理鹽水補充等。
三是做好血液透析后的護理指導。血液透析完成后加強和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引導家屬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做好靜養。對患者內瘺清醒進行每日檢查,對血管是否出現雜音等密切關注,制定完善的出院指南等,為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及復查等提供更科學的指導和幫助。
1.3 觀察測評指標
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護理情況的效果進行分析,主要進行生活質量測評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統計分析。生活質量測評引入我院自行設計的生活質量測評量表,對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功能三大指標進行評估,同時對實施血液透析過程中發生的并發癥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引入SPSS18.0統計軟件對護理情況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和統計檢測,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χ2檢驗,如果差異在P<0.05時方可認定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測評結果分析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護理后開展生活質量測評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通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血液透析患者開展生活質量測評,結果發現對照組患者在各項指標得分結果方面明顯對于觀察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發生率情況統計分析
對兩組患者在實施血液透析過程中發生并發癥的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發生不良并發癥的概率為16%,觀察組發生不良并發癥的概率為6%,組間對比差異明顯,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由于自身腎功能出現問題,加上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受到情緒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增加了護理難度。常規的護理模式主要是針對患者的病情來進行監測和基礎護理。優質護理模式則通過實施全方位的專業人性化護理,進而更好地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在基礎護理的前提下通過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精細化指導等,密切關注患者各方面的情況變化,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的導向,積極配合開展治療。針對護理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和心理疏導,在護理過程中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護理環境,并對他們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最大限度減少不良并發癥等發生概率,護理完成后對患者出院后的情況提出相關的護理意見等,從而更好地從全方位的角度對患者進行指導干預和人性化護理。
通過調研分析發現實施優質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不良并發癥的發生概率,該模式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單愛華.觀察優質護理在血透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8):183-184.
羅漩.優質護理服務在血透室的應用效果分析[J].宜春學院學報,2017,39(6):79-81.
左雪花.分層管理模式在血透中心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5,35(5):647-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