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春華
【摘 要】:目的:探究強化健康教育對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認知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以6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對象,參照組30例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30例患者采用強化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對于認知水平,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對于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結論: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強化健康教育,有效提高認知水平,改善生活質量。
【關鍵詞】強化健康教育;子宮肌瘤;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2
前言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的良性腫瘤,發病率較高,有關研究數據指出,超過35歲女性子宮肌瘤發病率約為20%,在良性腫瘤中約占51.87%[1]。目前,子宮肌瘤病因尚未明確,在治療時常采用手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由于缺乏疾病有關知識,極易出現恐懼、擔憂等負性情緒,不利于疾病的治療,需配合實施強化健康教育。本文將以60例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6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對象,研究時間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分為參照組30例與研究組30例。參照組,最小年齡為34歲,最大年齡為53歲,年齡平均值為(43.76±5.43)歲;子宮肌瘤最大直徑為2.2-9.4cm,平均為(6.35±1.57)cm。研究組,最小年齡為35歲,最大年齡為54歲,年齡平均值為(43.84±5.76)歲;子宮肌瘤最大直徑為2.4-9.2cm,平均為(6.67±1.39)cm。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對比分析,結果可見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參照組常規護理:
對患者進行常規體檢、術前飲食指導等,并做好術前器械設備的準備工作。
給予研究組強化健康教育:
在參照組基礎上,實施以下護理措施:1)在患者入院時,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內容有發病知識、治療方案、注意事項等,結合患者的病情,對宣傳手冊的內容詳細講解,指導患者認真閱讀手冊,掌握疾病預防、治療、護理等知識,以及注意事項。2)在患者住院期間,制作子宮肌瘤微視頻,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患者觀看,通過生動、通俗易懂視頻,提高疾病認知。采用一對一方式講述疾病知識,由醫護人員與患者面對面交流,詢問病情,通過溝通指出患者的認知誤區,解釋知識要點,說明具體措施與自我護理知識。3)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邀請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并組織患者聽課,系統、全面的講述疾病知識,包括發病原因、檢查方法、治療方法、護理方法等,強調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學分析。
疾病知識:使用我院制定的疾病知識問卷,對患者的疾病知識進行評估,滿分共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掌握越好。
生活質量:使用SF-36量表評估,共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值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用%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比較
對于認知水平,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如表1。
3 討論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常見良性腫瘤,表現為繼發性貧血、腹痛、月經異常、壓迫癥狀等,對工作與生活產生影響,降低生活質量。近年來,腹腔鏡手術作為微創手術,廣泛應用于子宮肌瘤的治療中,取得顯著療效。盡管腹腔鏡手術優點較多,但其治療效果受到疾病知識、環境等影響,若患者缺乏疾病有關知識,極易出現焦慮、煩躁等心理,進而出現不配合治療現象。因此,應當加強子宮肌瘤患者的健康教育,以便提高患者認知水平,消除不良情緒,遵醫囑用藥[2]。本次研究中,針對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強化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時,發放知識手冊、播放視頻等方式講述疾病;在患者住院階段,采用廣播宣傳等方式講述疾病知識;在患者歸家后,通過健康知識講座方式進行授課,糾正患者的不良認知,確保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促進治療,改善預后效果[3]。本次研究中,對于認知水平,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對于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強化健康教育,有效提高認知水平,改善生活質量,護理效果顯著,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張瑋.健康教育對子宮肌瘤患者生活質量及健康知識掌握的影響研究[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19,(4):175-176.
劉艷華.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護理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212-213.
嚴智慧.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3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