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春紅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我們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教育元素十分豐富,將生活情境融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其充滿生動的藝術。就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大部分學生并不重視,導致此門課程不及藝術類課程具有豐富的吸引力。并且,教師在教學模式上過于單一,課堂氛圍缺乏趣味性。對此,我們需要轉變此種格局,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讓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呈現一種靈動的教學面貌。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將生活化教學滲透到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能夠賦予課堂更多的生機和趣味。同時,生活化教學在各個環節中,均可以讓道德與法治成為核心主題。井巨,開展生活化教學,可引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劉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目標等進行理解,進而在生活中運用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識和道德品質。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少年兒童在道德發展方面的規律,通常表現為由無律到他律,再到自律,最終演變成自由的過程。就小學生而言,他們的道德發展正處在他律到自律的轉變階段,未形成對道德進行正確判斷與認識的能力,需運用合理的道德教育方式,對此種能力予以培養。在小學階段中,道德與法治屬于基礎學科,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和學生道德發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同時,此門課程還涉及極強的生活性,大多數知識均源于生活,屬于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道德、法制觀念的關鍵途徑。因為道德與法治存在著生活性特點,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將教材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抑或是身邊的人、事等,理解教學內容。另外,教師還需將學生實際生活作為開展道德與發展教學的立足點,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我認知、反省與教育,以便于學生更好的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點進行掌握。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生活人物對話,辨析人物道德品質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將真實人物和教材人物聯系在一起,能夠對人物道德品質予以更好的理解,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人物的語言、行為等,反思自己。例如,教學《我是班級值日生》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評價教材內“羊羊值日”的態度與行為時,可采取讓“羊羊”與班級當天值日生進行對話表演的方式。對此,在課前教師需準備好“羊羊”的值日頭飾“今天我是值日生”。然后將課本之中的場景表演出來。如“羊羊”會說:“圖書角的灰塵很多,我在打掃的過程中會吸人體內?!贝藭r,讓值日生來提出:“我們可以戴上口罩打掃衛生,這樣就可以多一層防護。我將我的給你,我們共同勞動。”與真實人物對話,可以讓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充滿生活情態,使學生善學愛評,并在生活化的場景之中懂得本堂課的教學目的。
(二)構建生活情境,實施生活化教學
構建情境屬于日常教學中十分常見的方式。在具體教學時,情境創設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此情境中對知識進行探索和掌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并豐富學習體驗。對此,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需通過正確的方式構建具有生活化特點的情境,縮短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
例如,在教學“現則”有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布置課后小作業,即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觀察遵守規則和不遵守規則的情況,并詳細的進行記錄。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各個小組將記錄的情況表演出來,其他組的同學則分析哪些屬于遵守規則的;哪些不屬于;遵守規則的好處有哪些;不遵守規則會出現哪些后果等。通常此種方式,可以確保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并調動學生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三)生活事件引導,追蹤事件法治本質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本中,包含許多與基本法律相關的知識,可初步讓學生認識與理解法律的作用。并且,弓!導學生對法治知識進行了解的過程中,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件,理解我們需要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例如,在教學《遠離毒品》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向學生講述真實事件,如“有一名叫阿欣的學生,經常逃學到網吧上網。后來在網吧結識了被稱為大頭的社會青年,并與之一起玩耍,最終染上了毒品,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該事件源于生活,主人公和學生較為接近,講述時學生能夠體會到真實的生活面貌。隨后,教師可向學生展示《毒品法》之中的條例,讓學生認識到我們與毒品的距離其實并不遙遠,若自己的理智的進行辨識和原理,那么生命安就得不到保障。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加強教學實效性
要想進一步強化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師對學生予以評價時需重視其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行為、道德表現等,并著重考查學生的道德行為,分析學生各類行為背后反映出來的道德動機,然后立足于生活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驗收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取得的效果,以便于后續的調整。對此,在評價方式上,需將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融合在一起,并運用課內教學和課外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全程性評價模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運用觀察、談話等方法,了解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發展情況,再通過生活情境問卷等方式,對學生品德真實狀況予以評估。基于此,便能夠通過生活化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能夠讓教材內容變得更加的形象與具體,引導學生積極的走進課堂,并將課本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在二者的結合中,可調動學生學習此門課程的興趣,也認識到學好這門課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生活。
參考文獻
[1]張春光.源于生活,服務生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下一代,2019(06):1-1.
[2]徐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挖掘與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62-63.
[3]陳芳芳.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8(12)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