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信箱
XIAOBAOXINXIANG
小保:
我丈夫原來患有較嚴重的腦血管疾病,經過醫治出現明顯好轉后,到一家公司任職。2019年12月17日10時20分,我丈夫在野外作業時突然舊病復發,由于身處山區,交通、通訊十分不便,等到被送至醫院已是18日17時45分。19日18時25分,醫院確認我丈夫死亡。事后,我基于公司沒有為我丈夫辦理工傷保險而要求公司承擔工傷賠償責任。可公司認為我丈夫并不能享受工傷待遇,理由是我丈夫所患疾病并非源于工作,故不屬于“突發疾病”;從2019年12月17日10時20分至19日18時25分死亡也超過了48小時。
請問:公司的理由成立嗎?
姜芬芬
姜芬芬:
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即你丈夫應當視同工傷。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勞社部函〔2004〕256號)第三條規定:“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這里‘突發疾病’包括各類疾病。‘48小時’的起算時間,以醫療機構的初次診斷時間作為突發疾病的起算時間。”因此,“突發疾病”既包括上班期間突然出現的疾病,也包括原有疾病因為工作原因加重而突發,甚至完全與工作無關;48小時并不包括送往醫院之前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在醫療機構連續搶救48小時后死亡,也當屬其列;對沒有送往醫療機構的,應以突發疾病或者離開單位時作為起算點;如果有證據證明是在工作時間“突發疾病”并在48小時內死亡,雖未送往醫療機構救治也可以視為工傷。與之對應,盡管你丈夫只是舊病復發,盡管從病發至死亡超過了48小時,但因自送至醫院到死亡并沒有超過48小時,決定了應當視同工傷。鑒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依照本條例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公司未盡為你丈夫辦理工傷保險的法定義務,自然難辭其咎。
小保
小保:
我與一家公司的勞動合同中對月工資的金額有明確的約定,但該合同只有一份且交由公司保管。實際操作中,公司對我的實發工資一減再減,甚至還聲稱勞動合同中賦予其對應的權利。面對我的質疑,公司又拒不交出勞動合同印證。
請問:如果我就此與公司引發訴訟,能否要求法院責令公司交出勞動合同?
范萍
范萍:
姑且不論《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第二款已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即公司的行為與之相違。僅從另一角度上看,你也有權向法院申請“書證提出命令”,即責令公司交出勞動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書證在對方當事人控制之下的,承擔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責令對方當事人提交。申請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對方當事人提交,因提交書證所產生的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對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申請人所主張的書證內容為真實。”與之對應,書證提出命令是指法院應一方當事人的申請,命令持有書證的另一方當事人或第三人提出書證。而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二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責令對方當事人提交書證的,申請書應當載明所申請提交的書證名稱或者內容、需要以該書證證明的事實及事實的重要性、對方當事人控制該書證的根據以及應當提交該書證的理由。對方當事人否認控制書證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法律規定、習慣等因素,結合案件的事實、證據,對于書證是否在對方當事人控制之下的事實作出綜合判斷。”即申請“書證提出命令”必須符合對應的基本條件。結合本案,鑒于勞動合同屬于書證,有著具體的內容,而該內容對你需要證明的事實有著積極作用,且對于裁判有著重要意義,在你有根據為公司所掌握的情況下,法院自會作出“書證提出命令”。值得一提的是,書證存在以及對方當事人控制該書證的事實,有時并非需要證據證明,申請人能夠陳述充分理由、足以讓法院確信,法院也可以作出事實存在的認定。
小保
小保:
半年前的一個周末,我在朋友家玩時,突然接到公司的加班電話,我當即駕駛摩托車直接前往。不料,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交警部門認定,對方小車司機負事故的全部責任。鑒于公司沒有為我辦理工傷保險,我曾要求公司承擔工傷賠償責任,但卻遭到拒絕,理由是我從朋友家前往公司不屬于上下半途中,不構成工傷。
請問:公司的說法對嗎?
楊燕燕
楊燕燕:
公司的說法是錯誤的。
一方面,你所受傷害當屬工傷。《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工傷。就其中的“上下班途中”的正確理解,應當是“以上下班為目的的途中”。有鑒于此,界定“上下班途中”的關鍵在于看員工出行的目的,即看員工選擇這樣的時間、這樣的路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與工作相關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規定:“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三)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與之對應,正因為你接到加班電話時在朋友家,“朋友家”已經成為你上班的出發點,且你當時離開朋友家的出行目的正是為了上班,即選擇的時間、選擇路線的目的都與工作相關聯。另一方面,公司難辭其咎。《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第六十二條第二款分別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雇工繳納工傷保險費。”“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正因為公司違反了為你辦理工傷保險的法定強制性義務,決定了公司必須向你承擔對應的賠償責任。
小保
小保:
我們與一家公司的勞動合同即將到期,公司鑒于無法向我們結清工資,提出分別向我們出具欠薪條,承諾一年內付清。基于擔心公司日后遷移新址(現已有相關跡象)而我們無從知曉,假如屆時公司拒不兌現,我們即使提起訴訟,由于法院必須通過刊登公告送達法律文書,不僅會給我們帶來麻煩,而且會拖很長時間。
請問:有沒有即使公司下落不明,法院不經公告也能缺席判決的辦法?
陳虹等12人
陳虹等:
你們可以要求公司在欠薪條中加上確認送達地址。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第三條規定:“當事人在糾紛發生前約定送達地址的,人民法院可以將該地址確認為送達地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民事送達工作的若干意見》第八條規定:“當事人拒絕確認送達地址或以拒絕應訴、拒接電話、避而不見送達人員、搬離原住所等躲避、規避送達,人民法院不能或無法要求其確認送達地址的,可以分別以下列情形處理:(一)當事人在訴訟所涉及的合同、往來函件中對送達地址有明確約定的,以約定的地址為送達地址;(二)沒有約定的,以當事人在訴訟中提交的書面材料中載明的自己的地址為送達地址;(三)沒有約定、當事人也未提交書面材料或者書面材料中未載明地址的,以一年內進行其他訴訟、仲裁案件中提供的地址為送達地址;(四)無以上情形的,以當事人一年內進行民事活動時經常使用的地址為送達地址。人民法院按照上述地址進行送達的,可以同時以電話、微信等方式通知受送達人。”即只要約定了送達地址,哪怕無法送達,法院同樣可以據此作出缺席判決。與之對應,你們可以要求公司在欠薪條加上送達地址,明確以后凡與欠薪條有關的催收信函、訴訟文書的送達,均以此地址為準;如果確實發生變換,公司應實時通知,否則,你們或司法機關按欠薪條載明的地址送達催收信函或訴訟文書仍為有效。
小保
注:以上稿件由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顏梅生解答。若有疑義,歡迎讀者來信來電,以便本刊完善問題解答。
熱線電話:0591-87540585 | 聯系人:林編輯 | 投稿郵箱:jyyb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