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育文
【摘要】班主任應該在新時期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關注到初中生是處在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自我和社會認知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的認知,如果未能得到正確地引導則容易出現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基于初中生這樣的成長情況,班主任需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教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價值準則給其健康成長打下扎實基礎。本文結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邏輯的特點,分析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工作;初中生;心理教育;健康成長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應該做好的一項工作,立足德育工作的開展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與成長觀念,結合實際情況實施多樣化的教育引導,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因為初中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自卑或者是過度消費等心理認知問題,限制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認知程度,不能給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所以在對初中生開展德育的過程中需要開展高水準的心理教育,重視通過心理教育活動的落實提高班集體建設的實際效率。
一、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
心理教育能指導初中生對青春發展進行正確的認知,避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不良心理認知的問題,體現出較高的實踐教育運用價值。而研究指出,初中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因素比較多,班主任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方案,需要創設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以引導班級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質。基于初中生呈現出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認知,班主任需要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鼓勵初中生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
班主任在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堅持民主或者公平教育原則,通過情感溝通的方式強化初中生的心理認知,避免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出現逆反或者自卑等心理問題。同時,也需要關注到初中生體現出的主體地位與學習能力,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更加應該在多種教育活動中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如小玲是一名比較自閉的初中生,不喜歡參與到課程學習與班級建設中,也不喜歡和同學進行交流。基于這樣的成長問題,筆者和小玲進行平等溝通情感互動,找尋小玲不喜歡參與課程學習的原因,重視在課堂教學中給小玲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小玲參與到知識學習中。同時,也在班級管理中給小玲布置一些任務,如幫助班主任做好個人信息的統計與分析,讓小玲成為班級文藝演出的主持人,這樣可以提高小玲與學科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能力。
二、結合初中生的認知情況開展高水準心理輔導,推動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開展
班主任需要綜合多種因素開展高水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引導的方式減少初中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心理教育支持。無論初中生是否出現心理問題,班主任需要對班級學生開展日常的心理教育與健康輔導,通過心理輔導的方式保障心理教育的實際效率。所以班主任應該結合初中生的認知情況開展高水準的心理輔導,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開展。
班主任一方面需要通過班會或者是教育講座的方式,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開展,立足心理輔導活動的開展,引導初中生掌握正確的心理調適方法。例如,班主任可以開展“生理健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見心理問題與解決措施”等主題心理教育活動,引導初中生對自身健康發展進行觀察,讓班級學生掌握一些進行心理調節的方法或者是技巧。班主任另一方面也應該定期和初中生進行心理溝通,掌握班級學生具體的心理動態發展情況。通過心理溝通掌握小玲出現自卑情緒,容易在班級生活中出現遠離群體的成長現象。筆者基于這一問題告訴小玲她身上的閃光點與獨特的魅力,讓她知道自己是很優秀且獨特的。這樣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心理認知情況與遇到的心理問題實施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和指導,正確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有利于推動初中生的健康成長。
三、進行個別的心理輔導,立足細心關懷消除初中生的心理障礙
班主任應該重視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指導,圍繞學生普遍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教育指導。同時也需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進行個別的心理輔導,立足細心關懷消除初中生的心理障礙,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例如小政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內心孤獨與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問題,筆者側重于在日常管理中進行鼓勵性教育,通過多溝通的方式鍛煉小政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他說出內心中的具體想法。長期交流與鼓勵之后,小政性格逐漸開朗起來,喜歡參與到班級建設與集體活動中。
研究指出,一些初中生會因為家庭條件出現自卑的心理問題,班主任則應該通過家訪的方式掌握該學生的家庭條件與遇到的各項問題,匯集各項教育資源解決學生的學習與家庭生活問題。如學生小湲和珊珊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困難,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出現消極或者是憂傷的情緒問題,擔憂家庭條件不能支撐她們繼續學習,所以在班級生活中出現較為自卑和學習動力比較差的問題。筆者通過家訪掌握兩位學生的家庭生活情況與遇到的問題,在掌握真實情況之后,向學校反映,爭取給她們提供貧困生的補助。最后在筆者的幫助下,提高了她們參與課程學習與集體建設的內在動力。這樣可以消除初中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礙,給班級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心理教育支持。
班主任在對初中生開展德育的過程中需要開展高水準的心理教育,重視提高班集體建設的實際效率,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與成長觀念。所以班主任需要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鼓勵初中生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同時,班主任應該結合初中生的認知情況開展高水準的心理輔導,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開展。此外,班主任也需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進行個別的心理輔導,立足細心關懷消除初中生的心理障礙。
參考文獻:
[1]耿樹忠.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20,14(03):51.
[2]鄭林.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25(06):127.
[3]葛錦飛.初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J].中華少年,2018,22(3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