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在南寧師范大學文星樓的中庭,一輛巨大的飛機模型特別醒目。隨著該校新文科建設如火如荼地推進,眼前的景象多了幾分象征意味,文、理、工在這里碰撞與融合。
更名不到兩年的南寧師范大學,在大數據、信息技術等新技術的“加持”下,正在發力新文科建設,探索新方向、開拓新模式、設置新課程,多個方面走在我區高校前列。
布局當下,搶占學科融合先機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過去的觀念中,理工科才是讀書就業的好選擇,而文科“含金量”相對較低,不夠“實用”。
現在,這種觀念正隨著新文科建設逐步改變。新文科是將傳統文科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叉融合,形成交叉學科、交叉融合學科及交叉專業。
2018年10月,教育部初步提出“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其中包含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即在數學、物理學等基礎上,首次增加了心理學、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等人文學科。“新文科”的概念就此進入大眾視野。
2019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3個部門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至此,新文科建設開始熱起來。
南寧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有關負責人(以下簡稱該負責人)認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學科融合是趨勢。“舊文科時代”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練的是“采寫編評”,與計算機、數據分析、編程這些理工科的內容沒啥關系。現在不同了,新聞傳播要精準推送到目標人群,要建立在對受眾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因此新聞人要有互聯網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
新文科建設提出后,各地都在發力,我區今年也開始全面啟動。跟區內其他高校相比,南寧師范大學在新文科建設上的探索要更早一些,2018年該校就開始謀劃、申報立項,到2019年已落地實施。
目前,南寧師范大學“新文科”建設的布局已初見規模,尤其是新聞與傳播學院,在近期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革方案,涉及課程建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
探索“計算+傳播”跨界融合
南寧師范大學新文科建設的“代表作”之一是計算傳播實驗室。
以前的傳媒人,很難想象計算機專業與新聞傳播專業能夠結合起來,但進入5G時代,這種融合變為可能。
現在,南寧師范大學的新聞與傳播學院和數學與統計學院組成“黃金搭檔”,由前者把握傳播規律和內容,后者貢獻高效的算法、強大的模型,共同打造目前區內唯一的計算傳播實驗室。
該計算傳播實驗室包含的模塊之一,是在大數據視角下分析面向東盟的對外傳播效果,其能夠從海量信息中精準抓取數據,然后由專業人士對數據進行清洗、分析、賦權,得出一系列格式化結果。
另一模塊則是面向政府部門提供服務,比如信訪是一個“敏感地帶”,處理不當會導致一些過激行為或突發事件。傳統的信訪工作主要面對的是“人”,而該計算傳播實驗室則是分析數據。
“信訪事件中會有很多非模態的數據,比如電話、短信、郵件等。實驗室能將這些非模態數據轉換成模態數據,建立模型進行分析,比如哪些是最危險、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會提醒進行優先處理,從而為信訪工作提供參考。”該負責人介紹,“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新文科建設舉措。我校的新聞與傳播學院攜手數學與統計學院,在新方向上做出了探索。”
據悉,該計算傳播實驗室的開發并不是學校“自己玩”。目前,南寧師范大學正與一家數據處理上市公司合作,致力于把該平臺打造成“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的標桿。
新課程對標新文科建設要求
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新科技催生了跨界融合的眾多新產業、新業態,這些新產業、新業態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知識復合、學科融合、實踐能力強的新型人才,這就催生出交叉新專業,促使高校開設新課程。
對標教育部對新文科建設的要求,南寧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一系列新課程出現了:東南亞媒體研究課“上線”,數字與統計科學學院的課程資源被引入新聞傳播的課堂,研究生們學起了Python編程……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計劃強調,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所以我們特意在國際傳播這個方向增加了對東南亞媒體的研究。”該負責人介紹,“比如今年我們申報的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就是關于中國和越南的紀錄片。”據悉,該學院自2017年起就招收來自越南的研究生,2019年招收了東南亞本科生,今年還將繼續擴大規模,學院領導還為此專程前往老撾,與老撾國立大學商談合作,推進在本科層面的教育合作。
“人工智能新聞實踐基地建設”“面向東盟數字營銷傳播人才課程體系改革”“傳媒大數據創新實踐平臺建設”“5G時代新聞數據挖掘與分析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目前,南寧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共有9個新文科建設項目進入教育部“產學協作育人項目”名單。
“這些項目都將與一線企業合作,深入開展多樣化探索實踐。”該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立項數量來看,我們是全國新聞傳播學院里最多的,雖然成果還未完全顯現,但我們努力往這個方向走。”
學生熱情迸發,“網紅”現象頻出
“朋克公主”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組自己與南寧各大地標的合影,成為網友熱議的“背影女神”;學生在軍訓休息時間排隊跳兔子舞的短視頻,在抖音上收獲了上億點擊量;“B站”的吃播紅人“阿中小王幾”,短期內收割了大量“粉絲”……這些都是南寧師范大學的學生。
這幾年,南寧師范大學的學生“網紅”現象層出不窮,這也得益于該校著力推進新文科建設,學校放手給了學生成長的空間。
據悉,南寧師范大學的官方抖音主要由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運營。2019年11月,該校憑借優質內容與高人氣,獲評“抖音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高校”,并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一起,成為高校官抖聯盟首批成員。目前,該校的官方抖音在累計播放量、“粉絲”數量等方面位居全區高校首位,在全國高校中也有一定影響力。
面對時下流行的“帶貨直播”,南寧師范大學也積極組織學生參與。今年6月,該校攜手自治區商務廳和廣西新聞網,組織了近百人的直播團隊,舉行“助力脫貧攻堅大型公益直播”活動,學生主播們在網絡直播間里向受眾介紹廣西特色的米粉、茶葉、山茶油等農副產品,還真賣出了不少貨。
“我們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從新媒體角度出發,緊貼微博、微信、抖音這些平臺的特點,由此產生了不少‘網紅現場。”該負責人表示,“我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這些現象轉化為每個學生都能去學習和掌握的技能。”
“我們就是要抓住當前的新機遇、新變化,努力培養出專業素養高、綜合實力強、有創新視野、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傳媒人才。”該負責人說。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