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麗芳
摘 ?要:小學生具有愛幻想的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將單一的文字內容轉化成生動有趣的畫面,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內容,獲得輕松愉悅的學習感受,不斷增強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由想象、借助多媒體畫面等方式融入到相關的情境中,獲得深刻的學習感受。本文主要從興趣導入、文本感受、疑難等方面來論述情境體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方法。
關鍵詞:情景體驗 ?教學 ?有效運用
語文學習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學生一方面需要對基礎知識進行牢固的記憶,另一方面要具備完善的思維能力,對文本知識進行深入的體會,以此陶冶心靈,提升思想道德。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明顯地只偏重學生對語文字詞的掌握,而對于文本中的趣味和深刻內涵則缺乏深入挖掘的意識,造成學生的語文學習十分枯燥,難以有效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因此,發揮情景體驗的作用,引導學生深入感受、深刻感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播放生動畫面,進行興趣導入
閱讀文本是語文學習的總要方式。學生只有對文本進行細致的閱讀,才能夠掌握豐富的知識。在目前,由于閱讀方式的單一,學生很難集中精力投入到大量的文字閱讀之中。因此,教師可以將文本中的畫面進行提取,通過課前導入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豐富生動的畫面對文本內容產生了解的興趣,從而有效投入到閱讀之中,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教師可以通過畫面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本文的內容比較豐富,篇幅也較長。學生在閱讀時會產生畏懼的心理。教師可以將作者探險的內容通過畫面播放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教師可以播放小溪從山洞口蜿蜒流淌,山路曲折蜿蜒的視頻,學生能夠被優美的山中風景吸引,從而閱讀“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等段落。又比如,對于篇幅較長的“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這一段落,教師可以播放人們在漆黑的山洞中劃船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探險興趣,從而讓學生進行耐心閱讀。通過這樣的畫面導入,學生能夠根據生動的情景激發閱讀的興趣,有效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二、大膽發揮想象,進行生動感受
小學生普遍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能夠對事物進行深入的體驗。在目前,教師習慣于讓學生以文字閱讀的方式來完成閱讀的所有環節,造成學生學習過于枯燥。因此,在閱讀一些具有畫面感的文本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文本中的文字描述發揮想象,沉浸在作品的情景之中,從而深入感受文本的畫面之美,獲得深刻的閱讀體驗。
例如,在學習《望天門山》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想象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作品中尋找出相關的自然事物。學生閱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句子,能夠發現作品中描寫了天門、楚江、碧水、兩岸、青山、孤帆、落日等自然事物。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這些事物營造了怎樣的畫面呢?”學生能夠將這些事物的特點結合起來,想象到“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等壯美雄奇的自然風景。在這樣的自由想象中,學生能夠生動感受文本內容,不斷提高審美能力,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
三、引用豐富材料,解決疑難問題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感性思維,但在理性思維上還有所欠缺。對于文本中一些疑難的問題,教師只通過口頭講解難以讓學生獲得具體的理解,造成學生存在學習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具有畫面感的教學資料,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圖片,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相關知識,提升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貝的故事》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賞畫面獲得對所學知識的具體理解。比如,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甲骨文中“貝”字的意思,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甲骨文中“貝”字的寫法,同時讓學生觀看一些貝殼的圖片。學生能夠從中發現“貝”的寫法與貝殼外形的相似性。又比如,課文中說古時候人們用貝殼制作飾品。教師可以讓學生觀賞一些貝殼飾品的圖片,體會貝殼在古代的廣泛運用。同時,教師還可以放映有關古人漁獵生活的紀錄片,讓學生對遠古的生活狀況進行具體的了解,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這樣的畫面運用,學生能夠在生動的情景中具體地了解相關事物,開拓自己的認知視野,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情境體驗是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方法。它契合了小學生善于幻想,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能夠讓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多樣,充滿趣味。教師要注重情景體驗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斷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效設置多種情景,讓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有效解決學習中的疑惑,獲得語文學習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麻建芬;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年09期.
[2]朱增珂;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