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
Z公司是一家主營水產養殖和漁業捕撈的上市公司。經監管部門調查,2016和2017年度,其賬面結轉捕撈面積與實際捕撈面積不一致,存在虛增或虛減相應年度營業成本的情況。2016年度,其部分年初庫存區域未顯示捕撈航行軌跡,但其于當年底在該部分區域進行了底播,且未將上述區域既往庫存資產作核銷處理,虛減了當年營業外支出。2015和2016年度,其減值海域中底播的蝦夷扇貝分別有6.38萬畝、0.13萬畝已在以往年度采捕,其在2017年度虛增了資產減值損失。
鑒于Z公司可能面臨較大數額罰款,在調查環節后,監管部門按照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告知其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并應其要求召開了聽證會聽取其申辯意見。Z公司主張:監管部門的處罰依據之一中科宇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報告(簡稱《中科宇圖報告》)在根據采捕船的航行軌跡推算Z公司“采捕作業區域面積”等數據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假設,不能作為證據使用。處罰依據之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出具的報告(簡稱《東海所報告》)也明確指出,即使作出相應的修正,船位點的提取方法也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定的錯誤率。另有7位學者出具《意見書》認為《中科宇圖報告》與《東海所報告》結論不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和準確性。此外,采捕作業區域面積是基于數據推算出來的,不能將推算的數據用于結轉成本并據此確定公司虛假記載的具體金額。
監管部門依法對申辯進行了復核,客觀論證了相關科研報告的合理性和權威性,并借助大數據技術和北斗系統等高科技手段進行精準取證,對Z公司提出的各種質疑逐一進行了科學、有效的反駁。最終決定對Z公司和相關責任人員給予了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本案調查取證以及對申辯進行復核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拖網狀態最大航速的設定問題上,中科宇圖基于歷史數據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判斷后,將航速確定為5.5節。東海所也在點位提取報告中對45船次年度拖網狀態航速值進行研究分析,預測拖網狀態最大航速的合理值。
此外,為還原真實采捕情況,監管部門請北斗星通提供了Z公司相關船只的定位信息,借以分析捕撈船狀態,確定拖網軌跡,然后確定實際采捕面積,在此基礎上按Z公司的成本結轉方法進行成本結轉,最終得出其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的結論。
在案件調查及復核的過程中,監管部門并非單獨使用《中科宇圖報告》或《東海所報告》,而是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兩家權威機構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三版采捕區域圖,結果差異不大,能夠互相印證。科研報告之間的證明效力相互補強,有效解決了取證工作中孤證難立的困境,助推相關證據形成完整、閉合的證據鏈條,確保了作出行政處罰行為的合法性。
本案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于金融監管領域。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監管執法將更加精準、高效,證券市場違法行為必將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