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教育手段與教育技術也在不斷升級,其中結合互聯網應用技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利用便捷的互聯網來進行自主學習,這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講,是一次強大的升級。但如何合理地結合互聯網來輔助教學,這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種挑戰。如果要合理地利用互聯網來輔助教學的話,也會對傳統課程教學模式有一定的沖擊。所以對于大部分高校而言,結合傳統教學模式與強大的互聯網技術是二者相互協作,互相促進,并且在微課堂的概念下展開全新的教學視角,旨在提升大學的音樂教育水平。
微課程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教育事業共同相輔相成產生的一種新概念,主要特征表現起來有其獨特性。首先課程內容別具一格,區別于傳統課堂的精煉特征。與傳統課堂區分的一點便是課程微小,大部分的微課程時間都在15分鐘左右,但在15分鐘通過多媒體技術和視頻技術呈現出高度凝結的知識點 課堂主題鮮明,學生學習效率高,并且多媒體的形式學習起來也不容易感到枯燥,在此基礎上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微課程一般都是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大數據技術結合學生的學生需求,靈活分配學習時間,根據學生大眾化的學習需求來定制。并且互聯網技術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制約,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學習。第三,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可以在學生不懂的時候通過回放視頻的方式來進行反復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音樂教育水平與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在督促著音樂教育水平的發展。隨之改變的也是人們的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通過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思想的傳播。微課堂的教學形式為音樂教育帶來了全新的啟發,并且能夠完全落實探究性學習、自覺式學習以及互動式學習?;ヂ摼W技術與大數據技術也為微課堂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平臺,在平臺上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及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進而在課堂上學到審美理論,以及培養自身的審美意識,最終提升課堂音樂教育的水平。
微課堂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的課堂式音樂教學模式,并且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擁有一定的優勢,能夠為學生培養出較為融洽的學習氛圍。但是課堂也具有一定的局域性,現階段的網絡教學模式并沒有完善,而且過度地推崇網絡教學,勢必會對傳統教學模式擁有較大的沖擊,而微課堂理念滲透在音樂教學當中,必然也會使傳統教學模式發揮自身的優勢,體現了科技創新時代變遷的精神。所以目前的微課堂理論教學需要揚長避短,結合傳統教學的優勢,并發揮科學技術的長處,是為課堂教學落實到實處,并且促使音樂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1]。
互聯網技術強大的傳播能力,通訊技術便捷的傳播速度以及信息技術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微課堂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眼中。教師與教師能夠在微課堂上進行資源共享,學生也能在互聯網平臺上實現角色的轉變,樹立自身的主體地位。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技術,教師能夠整合先進的教學資料,分析學生需求,從中根據學生需求來制定特色多樣化的音樂教學課程。而微課堂理念的發展整合了大學教育中的精髓,也能從一方面督促音樂教育的改革[2]。
傳統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以老師為主角與中心,通過課堂講授的方式來開展新的教學工作,這樣的方式適合大規模的班級指導教學并完成教學目標達成優勢,但是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個人需要面對數量眾多的學生,所以在面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是很難普及并且照顧到。所以通過數字化網絡化的技術來推行音樂教育的發展,并在音樂教育中提供全新的思維,對于傳統的音樂教育也提出了思想挑戰。
教師是課堂的主體,無論是傳統音樂課堂還是線上教學課堂,教師都是課堂的主角,而網絡時代的來臨,新技術、新理論、新教學模式,都需要學科的老師從中不斷學習,并且掌握相應的技術。新的教學模式也給音樂教師帶來了新的要求,所以整合微課程與傳統教育模式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從技術層面上確保老師能夠完整掌握教學理念與教學技術。而教師也應該主動去支持微課程的普及與推廣,以及去發現微課程技術對于教育的意義[3]。
通過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音樂課堂教育相融合,構造擁有軟件和硬件為一體的微課程互聯網體系。學校也應該從中給予資金支持與軟硬件設備支持,在足夠資金與設備的情況下打造微課程網絡體系。另外在制度層面上進行合理規劃與規范,在標準合乎情況的情形下實現課程技術的完美提升。也可以利用公開征集的方式,征集優秀的資源,新式的技術,良好的想法,并且將想法與技術融合到大學音樂教學資源體系中。學校除了要增加資金設備的投入,也需要在制度上對于課程制作流程以及課堂形式規范進行完善。通過制度的形式保證微課堂形式的正當性,也確保為課程體系具有整合性與融合性。
微課堂最大的優勢是在于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當前的網絡狀況與教學設備狀況已經可以達到完全覆蓋,通過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可以讓學生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學習,也讓手機等移動客戶端達到了充分的完善。可以說幾乎100%的學生都熟練,使用各種學習APP,而寬帶的覆蓋,電腦的普及,也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隨著國家對于軟硬件設施的建設,一般的音樂學院都足以擁有制作微課課堂的能力,而教師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學院具有完備的技術條件與專業條件。通過微課堂的形式強調1對1的教學,并在實踐課教育中采取1對1的教學方式照顧到同學們獨一無二的教學需求[4]。
音樂課堂教育具有不一樣的特點,區別于其他的課程教育,音樂教育需要學生根據自我需求來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并且課堂播放設備也可以當做一種新媒體,在內容設計的過程中結合多媒體的特性來表達課程理念,而音樂教育就非常需要多媒體的表達,通過網絡課程教育的優勢,在時間空間方面保證學生成本。讓學生自發的通過課余時間學習,讓課堂成為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的場所,在教學資源搭配的方面組織學生開展音樂賞析,音樂視頻觀賞等活動,并通過直播課堂的形式來進行補充。
微課堂的教學模式實現重點需要攻克一些網絡技術,同時也需要保證儲存空間的容量與安全性,在學生播放視頻的過程中保證網絡傳輸速率,并且不允許課堂內容丟失。重播的過程中要保證視頻質量和視頻傳輸速率,并且大部分的微課堂教學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在不影響音頻質量下采用較少的儲存容量。
最后也需要建設健全相應的課程標準,由各大高校來分散開展建設,保證課堂資源共享,并結合高校之間的優秀專業課程來保證資源,不會浪費,大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制定微課資源標準與內容規范,達到和建設良好的微課共享機制,保證微課課程服務標準,為高校音樂建設指明方向。面向全國高校進行課程選拔,選拔一批擁有高素質高質量的音樂師資資源,為學生量身定做優質的微課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李婧雅:《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探討》,《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年第5期。
[2]王莎莎:《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探討》,《教育現代化》,2016年第10期。
[3]王茜:《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探討》,《戲劇之家》 ,2016年第223期。
[4]張琳:《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探討》,《黃山學院學報》, 2019年第2期。
孫鷺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