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在雄
摘 ?要: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發展大計,它要求我們在發展經濟和社會時,不能只要金山銀山,而舍棄綠水青山。因此,環境教育既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方式,也是國民教育事業的關鍵組成部分。在高中教學中,處處可見環境教育的影子,其中,高中生物教學更是與環境教育緊密相連。本文對結合高中生物教學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性進行研究,希望得到的結論策略可以對讀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生物;環境教育;結合;研究
所有學科知識均是前人通過對世間萬象研究、總結、提煉得到的結論,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僅是取得高分,更要加強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進一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改善社會環境。在教學中,廣大教育工作者就應該抓住學科知識與生活的紐帶,尤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更應當結合氣候變遷,推廣環保教育,讓學生了解生物課和環境教育的聯系,懂得二者結合教學的重要性,最終促成學生堅定地踐行環保主義。
一、高中生物和環境教育的聯系
根據最新的《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我們發現環境教育和高中生物課程存在緊密聯系。我國幅員遼闊,各種生物及自然資源豐富,但隨著無休止、不合理的開采及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高中生物是基礎自然學科之一,它引導教師和學生研究各種動植物、微生物的結構、功能及生存發展習性規律。通過學習生物學,可以了解各類生物的演化習性及棲息地的變遷,由此推廣到整個生物界、整個地球生態的研究和反思,并自然而然和環保主義掛鉤,教導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環境,珍惜生命、珍惜自然,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教師們要認識到二者客觀存在的聯系,并充分利用,結合高中生物教學開展環境教育勢在必行。
二、結合生物教學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人們的野蠻開采、無休止索取,究其原因是環保意識淡薄、教育程度不夠,雖然國家大力倡導環保行動,但效果差強人意。高中生即將形成完整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亦是社會的未來,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環境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高中生物教學目的在于合理控制生命活動,改進自然條件,課本內處處提醒學生要保護環境、敬畏自然。通過結合生物教學開展環境教育,學生們對生活中的自然災害、工業“三廢”排放等有更深刻的見解,將產生強大的責任感,自發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為國家推廣環保主義添磚加瓦。
三、教學課堂融入環境教育的方法
(一)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部分學生長期生活在城市中,可能連鄉村的土地都只存留在記憶中,更別說泥石流、冰川消融、厄爾尼諾等現象了,單純的說教會讓他們置身事外。老師要提前準備課件,根據當堂課的內容,查找相關資料,通過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見微知著,通過其他地方的生物變遷,反思自己身邊不被察覺的環境變化,并推測長期的發展情況,形成憂患意識。例如《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一章,介紹了生態系統的結構和能量流動,表明了生態系統自身會進行調節和漏洞修復,而一旦穩定鏈被打破,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能獨善其身。老師可以介紹酸雨的形成及造成的危害,讓學生有基本的認識,再展示所在城市部分建筑、石像的腐蝕情況,坑坑洼洼的表面顯然是酸雨形成的破壞,學生們即可了解,環境破壞不僅存在于新聞中,更是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此外還有冰川消融和近年越來越多見的高溫天氣、城市熱島效應等,通過生動展示生活中的圖片、視頻,激發同學們環境教育的興趣和積極性,為進一步開展環保教學奠定基礎。
(二)規劃教學內容,注入環保主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合理規劃教學內容,結合環保主題,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生物教學。介紹生物的《遺傳與進化》課程時,可以展示部分已滅絕的生物圖片,解釋滅絕原因,告誡同學們保護生物、愛護自然,不能因為不經意的破壞環境行為導致生物難以生存;在講解生物技術實踐和生物科學與社會的關系時,可以展開辯論賽,探討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及自然的影響,例如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等,反思其合理性和可控性;講到《種群和群落》一課時,可以讓同學們到講臺上分享自己的觀察經歷,介紹螞蟻、蜜蜂等的生活習性,從這些細微之處思考人類活動造成的嚴重影響。通過以上貼合生活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們時刻樹立環保意識,謹記環保主題。
(三)開展實踐活動,落實環境教育
紙上得來終覺淺,教師應當鼓勵同學們走出課堂,去往社會,去到鄉間,親眼看到環境現狀,親自踐行環保理念。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參觀動物園、植物園,貼近自然、熱愛自然;帶領學生走訪垃圾處理廠、工業園區、河流湖泊,讓他們對垃圾的產生、處理,工業廢氣、廢水、廢渣的處理、排放,水源的整治等有直觀的認識,從而對未來的自然環境產生危機意識,對當前的環保行為形成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亦能增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他們更用功學習。
結束語:
結合高中生物教學開展環境教育是大勢所趨,也是刻不容緩的舉措,廣大生物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樹立環保理念,抓住教學和環保的相關性及重要性,更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社會主人翁的心態,重視環境保護,聽取環境教育,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也為環保事業注入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劉源源.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研究.儷人:教師 .4(2014):194-194.Print.
[2]邢贇.結合高中生物教學開展環境教育的研究.碩士.西北師范大學,2004.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