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分別從樣本農戶的基本情況、試點政策的了解程度、參與試點政策的意愿程度以及對試點政策的滿意度四個方面,進行問卷匯總與分析,形成結論與對策。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抑貨款;實施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識碼]A
自2003年以來,中國政府允許將農地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不僅多元化了農戶融資渠道,而且在增收以及促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張傳華(2007)通過研究發現為解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問題,亟需進行抵押擔保制度的創新。付兆剛、郭翔宇(2017)利用logistic方法研究了影響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影響因素,認為受教育程度、收入主要來源、貸款經歷、社會關系、土地規模等變量對農戶的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需求行為具有限制的正向影響。梁虎、羅劍朝(2017)則發現抵押融資產品特征、抵押融資效果特征等是影響農戶整體對農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李論、劉輝(2019)對多種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模式進行分析后,鼓勵構建一個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戶利益為中心、金融機構承貸、擔保公司與評估機構配套服務、保險與政府共擔風險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六位一體”模式。曹陽(2015)則研究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問題,認為主要面臨制度風險、生產經營風險、農村土地處置風險、信用風險與民生風險等。本文利用湖南省桃江縣農戶的調查數據從試點政策了解程度、農戶滿意度人手進行湖南省桃江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實施效果研究,對研究頂層制度設計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1 數據來源及樣本描述性分析
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期間,通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益陽市桃江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項目進行抽樣調研,共調研9個村的五類群體,具體包括種糧大戶、扶貧戶、保潔員、民兵隊、黨員村干部。根據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設計問卷,在對各村進行調查訪問后獲得問卷123份,經檢驗除去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為110份,由于疫情原因無法返回學校,有7份問卷無法獲取詳細數據,實際統計有效問卷為103份。
1.1 樣本農戶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群體涉及所有年齡段,主要集中在50~59歲,這與目前大多數地區呈現的年輕人在外務工情況一致;絕大多數的被調研群體屬于初中文化水平,60歲以上的群體幾乎屬于小學文化程度,總體而言,調研人群呈現出以男性為主、年齡層在50~59歲,受教育年限較短,未擁有正規貸款經歷的人群較多,有資金需求的情況占比大。
1.2 試點政策的了解程度
在對調研地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政策的效果了解中,我們發現絕大部分人對該試點政策的了解程度屬于部分了解占比61.17%,說明從2014年開始的試點政策宣傳較好、知曉度較高。從對試點政策利率的調研中可以發現,絕大部分人不知道試點政策的具體利率,占比為69.9%,側面說明接受程度一般的調研樣本群體還是對試點政策了解不全,從而影響了對試點政策的接受程度。
1.3 試點政策參與意愿
在調研試點政策參與度上,選擇不太愿意的人數占比50.49%,而選擇完全不愿意的人數占比19.42%,這與調研群體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有關。為了保證調研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我們對參與試點政策的意愿程度進行了問題的雙重設置以檢鋇四真實性,在更為細分的選項中,發玫樹試點政策的嘗試接受程度普遍較高,處于觀望狀態的人群數量處于第二位,與前面設置的問題中,選擇不大愿意的人員數量較多大致相符,說明目前在試點基礎上完善相關制度政策能夠更好地為未來正式開展政策積蓄力量。
1.4 試點政策的滿意度
在調研地區對試點政策的了解中,僅有37人屬于完全不了解,占比為35.92%,完全不愿意嘗試的僅有20人占比19.42%,這與滿意度調查中,對試點政策絕大部分滿意的情況相符,而由于樣本農戶對試點政策的了解程度僅限于部分了解占比61.17%,也符合大部分的樣本農戶認為可以部分解決農村地區貸款難的問題及可能提高農村地區的收入,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僅有極個別人不太滿意國家試行的該政策,總體上,樣本農戶對試點政策滿意。
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政策3人完全了解的情況下,有5人申請了貸款,并且審批通過全部貸款金額,說明對試點政策的了解很重要,在進一步的了解中,發現這5位樣本農戶屬于直接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而其他47位有正規信貸經歷的樣本農戶中也有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樣本農戶,只是屬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擔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組合貸款方式,樣本農戶在認識上存在誤區。
2 桃江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存在的問題
2.1 法治約束影響試點政策宣傳,普惠公平性不足
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推進,以文件形式暫時調整相關法律條款。然而文件上的解禁依然存在實際法律上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處置問題的約束,使試點政策宣傳不足;從調研數據來看,有資金需求的樣本農戶62人占比60.19%,對國家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部分了解有63人占比61.17%,樣本農戶家庭中有銀行工作的人僅6個占比 5.83%,對試點政策不知道的有72人占比69.90%,說明試點政策宣傳影響貸款普惠公平性。
2.2 頂層制度設計缺乏綜合考慮,農村結合度不高
農村地區多樣復雜的地形,農業產業各種作物長短不一的生長周期,農民獲得貸款后不同的資金用途都未能在試行政策中得以體現。從調研數據來看,農業經營主體類型屬于其他類有51人占比49.51%,年齡段50~59歲最多共44人占比42.72%,參加過農業培訓的有53人,占比51.46%,資金需求用途主要用于購買種子、農藥、化肥,購買新工具,購買豬、雞,面對不同類型的農業經營主體,不同用途的借貸資金需求,目前試行的政策,對所有人采取一致的貸款方式與審核標準,進一步說明目前貸款制度的設計與農村結合度不高,缺乏細致分類。
2.3 農地抵押處置顧慮繁多,未突出貸款優勢
試點政策的無先例可循、模糊不確定性使農戶失去土地的擔憂增加,而模糊了試點政策推行的用意。從調研數據來看,不太愿意申請試點政策的樣本農戶最多有52人占比50.49%,在假設的問題中,試行有償退出農村土地承包權政策完全不愿意的人數最多有37人占比35.92%,從深入訪談中,了解到樣本農戶對于農村土地的依賴程度強,認為擁有土地就是擁有了收入,對于用農地進行貸款的行為既擔心評估土地價值缺乏公允性又擔心事后貸款無法償還銀行處置造成農地流失,再加上復雜的申請流程,僅有54人(占比52.43%)認為部分解決了貸款難問題,僅有55人(占比53.40%)認為可能會提高收入。因此,試點政策沒有突出優勢。
2.4 缺乏穩定收入及社會保障,借貸需求被抑制
在農村地區本身缺乏穩定收入來源和社會保障的情況下,又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抵押物進行借貸,使農戶面臨失去收入來源、生活保障,甚至面臨失地風險。從調研數據來看,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生產最多有43人占比41.75%,在雙重檢驗下設置的多選項意愿程度中,選擇愿意的有44人占比42.72%,在影響樣本農戶的選擇因素中,家人會支持有70人占比67.96%、鄰居對試點政策貸款不會說三道四有65人占比63.11%,說明外部因素對選擇試點政策貸款的影響較小,樣本農戶總體農業收入為0~1萬以下最多有46人占比44.66%,非農業收入1~3萬元的最多有24人占比23.3%,說明收入對借貸需求的影響最大。
2.5 放貸風險與高成本投入并存,銀行供給性不夠
農業本身的高風險性、長周期性決定了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難,再加上審批過程中的盡職調查成本高,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并存。從調研數據來看,無正規信貸經歷的樣本農戶最多有56人占比54.37%,家庭承包畝數1~2畝最多有31人占比30.10%,說明放貸風險較高,除去對試點政策完全不了解的人數外,申請試點政策貸款認為非常復雜的有17人占比16.50%、比較復雜的有25人占比24.27%,獲得貸款的難易程度,認為非常難有18人占比17.48%、比較難有27人占比26.21%,說明銀行對試點政策高成本投入,而就試點調研樣本農戶而言,僅有5人申請土地承包經營權直接抵押貸款,占比4.85%,進一步說明銀行供給性不夠。
3 發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對策
3.1 修改相關法律,加大農村金融改革力度
從允許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至今,中國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法律制度都未松動解禁。但無論哪種模式都需要政府的認可與配合,法律制度上的障礙,不僅使地方政府開展試點政策無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供給動力,對農業經營主體而言,大價值低貸款的現象使得試點政策的意義微不足道。建議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可抵押貸款的土地產權,增加金融機構競爭,提高農村地區金融供給。
3.2 探索合適模式,鼓勵多組合共存
不適宜貸款模式在減少貸款供求意愿的同時會增加貸款實施的交易成本,因此,貸款模式的設置要綜合考慮當地農村經濟社會情況、借貸習慣、對土地的依賴程度。針對貸款農戶不同的貸款資金用途,可以根據用途細分貸款模式,設置不同的貸款利率及還款方式。針對農業本身各農產品不同生長周期,可以針對農產品特性,設置符合農產品生長周期的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如一年期一次性還本付息,二年期半年付息等。
3.3 完善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增加福利性
開展試點政策的關鍵核心點在于違約后的農地處置問題,對此建議分三步走。第一步準確完成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確保明晰各農戶土地面積等;第二步對產權進行統一的價格評估既體現農村土地生產要素價值又體現農村土地市場價值;第三步建立全國聯網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提供土地信息統一管理、違約土地統一管理等業務服務。在完善農村土地金融服務的基礎上,獲取了農戶資信、農業經營能力等詳細信息,為進一步提高貸款農戶福利,進行貸款業務信譽與農業生產補貼的掛鉤。
3.4 構建農村社保體系.釋放潛在需求
穩步消除城鄉二元差異,逐步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使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的同時凸顯土地的資產價值,農民生活有了保障,借貸沒有后顧之憂。農村社保體系的構建同時也促進農村信息化發展,進一步確保信貸信息的準確性。針對桃江縣特殊的丘陵山地、耕地人均面積小的特點,可在原有行政村的基礎上,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專業合作社,由專人負責管理,規范合作社操作規范,進一步抱團提高獲貸可能性,為進一步的農地平整、農業高科技發展鋪路搭橋。
3.5 多方籌資.建立農業發展獨立基金
面對無穩定收入、缺乏合法抵押物的農業經營主體,無疑增加了商業銀行交易成本,也進一步增加了貸后監督難度,農業本身的特性也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發展需求而言,應該形成以涉農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為主、社會各渠道資本為輔的農業發展獨立基金,以涉農政府機構的農業發展政策作為農業發展的指導方針,有針對性、專業性地設置農業各項貸款制度,從資金支持、專業技術、生產能力、貸款細分等方面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傳華.我國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制度研究[J].農業經濟,2017(09):90-92.
[2]付兆剛,郭翔宇.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戶需求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黑龍江省6個縣1328個農戶的問卷調查[J].中國土地科學,2017,31(03):4-12.
[3]梁虎,羅劍朝.不同模式下農地經營權抵押融資試點農戶滿意度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山東壽光、陜西高陵和寧夏同心447戶農戶為例[J].財貿研究,2017,28(11):52-60+100.
[4]李論,劉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模式及創新分析—基于湖南省岳陽縣的調查[J].林業經濟,2019,41(08):37-43.
[5]曹陽.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形成及防范機制探索[J].金融與經濟,2015(05):28-31.
[收稿日期]2020-04-02
[作者簡介]余星妍(1992--),女,湖南益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農村與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