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晴

摘要:在全球氣候日益變暖的背景下,每家企業都應當主動承擔起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責任。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也有權利及時了解企業的碳排放以及相關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我國當前的碳信息披露尚處于自愿階段,未形成統一的披露規范和質量評價體系,本文在分析國內外碳信息披露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從會計信息質量的視角構建出完整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及時性、可比性5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和24個三級指標為主體的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
關鍵詞:碳會計? 信息披露? 評價體系
一、引言
當前各國不得不開始應對由于全球氣溫升高所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后果,呼吁各個企業開展低碳環保的綠色生產活動,提高節能減排技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我國作為當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然要主動擔負起這項艱巨的任務,逐步推進企業各項節能減排任務的落實。自2013年年底至今,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逐步從7個省市試點到全國性宣布建立,使得企業的碳管理和碳會計意識逐漸增強。隨著當前低碳經濟發展和碳排放交易的崛起,既對企業的碳信息披露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推動了學者們對碳信息披露領域的研究熱潮。
二、研究現狀
當前碳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方法中最具影響力的是碳披露項目(CPD),該項目由總資產超過57萬億美元的385家聯署投資者發起,對全球各大上市企業發放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低碳戰略、碳減排核算、碳減排管理、全球氣候治理四大方面。根據問卷填寫情況賦予不同分值,計算出企業碳信息披露指數。Hassel.L.et al.(2005),Anita Jose,Shang-Mei Lee(2007)對碳信息披露項目信息的可比性、決策有用性、相關性提出質疑,認為很難僅依據碳信息披露項目數據得出可靠結論;張彩平等(2010)認為碳信息披露項目(CPD)雖然有可操作性強、調查成本低、調查范圍廣泛等優點,但也存在問卷設計不夠合理、問卷結果填寫隨意、結果可信度不高等問題。彭娟,熊丹(2012)從會計信息質量的及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三大質量構建碳信息披露質量指數以衡量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崔也光、李博等人(2016)從意識層、計劃層、執行層、績效層和評價層五個層面評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質量;王秀(2018)從相關性、及時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完整性六個評價維度構建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
通過學習國內外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評價的研究成果,發現每個研究階段都存在著不同的問題。特別是當前企業自愿披露的碳信息能否滿足可靠性與相關性的質量要求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目前對碳信息披露內容的研究主要是以CDP項目為核心觀點,也未能形成關于企業碳信息披露統一的質量評價體系。
三、碳信息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質量特征指標的選取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視角,結合CDP項目碳信息披露框架,構建碳信息披露評價體系。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以及謹慎性八大特征。與本文所提及的碳信息披露質量指標選取原則進行結合,由于目前企業的碳信息披露還處于自愿階段,缺乏相應的披露標準,碳信息的質量不好把控,導致碳信息披露質量的衡量不能完全套用會計準則中的要求。因此去掉了不適用于測評碳信息質量的“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相關性和謹慎性”四大質量特征。由于當前階段的碳信息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息是否全面完整,所以本文將“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綜上所述,本文選取了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及時性、完整性作為碳信息披露評價的一級指標。依據這五個信息質量特征結合CDP項目碳信息披露框架中的內容與企業披露現狀,設置了5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24個三級指標為總體的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見表1)
(二)評價指標的設計
1.完整性。由于碳信息有別于傳統會計信息,當前衡量碳信息的完整性是判斷其信息質量高低的重要依據,也是評價體系中占比最多的一項。完整性特征主要用于評價碳信息披露的內容是否充分、全面。本文基于CDP項目所涵蓋的碳信息披露內容并結合當前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現狀,設計了6個二級指標,包括碳治理、碳目標、碳風險、碳機遇、碳核算、碳績效這六個方面。碳治理是從公司治理層面披露的關于專門部門的設置、監管、碳排放交易、節能減排投入以及激勵措施等情況;碳風險和碳機遇是指從未來的發展層面識別由于碳排放給企業經營帶來的風險和機遇等情況;碳核算涉及到過去期間和當前碳排放以及能源消耗的定量指標;碳績效是指節能減排給企業帶來的實際效益和聲譽的提高。完整性指標包括從宏觀到微觀層面對碳信息披露質量進行評價。
2.可理解性。在可理解性的質量特征下,設計了披露形式的一級指標信息披露形式以及一個二級指標。碳信息披露是否達到可理解性是指企業的披露應該在信息完整全面的基礎上更加清晰明了,對相應的專業術語及核算方法應有所解釋達到讓信息使用者能夠讀懂并理解的程度。這就要求企業首先應該規范披露格式,在格式統一的基礎上披露內容應該既有定性描述又能以數據相職稱,并以表格、圖形等形式給信息使用者以更直觀的感受。
3.可靠性。本文在可靠性下面設計一個二級指標和兩個二級指標。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否會直接影響信息使用者做出的決策,因此可靠性是會計信息質量中最為重要的特征。可靠性強調披露的會計信息必須客觀且真實。大部分企業所披露的碳排放信息沒有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信息的可信度不高。所以在可靠性質量特征下設置鑒證審計的二級指標,把披露的碳信息是否納入內部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為兩個三級指標。通過嚴把企業內部控制環節和獨立的第三方審計來確保碳信息的可靠性。
4.可比性。可比性是指披露的碳信息能夠滿足在同一企業和同一行業間進行縱向和橫向對比。本文設置了一個二級科目和一個三級科目。現階段的碳信息披露相對散亂缺乏一致性,這就造成了信息使用者在對比各期碳信息時較困難。因此要求同行業企業披露的碳信息要統一披露格式,披露內容也要按照行業標準對碳排放進行核算,如果沒有行業統一標準,應該對核算的方法進行說明。
5.及時性在及時性特征下設置了一個二級科目和一個三級科目。及時性就是指企業對碳信息披露的時間要及時有效,不提前也不推遲。尤其是新環境規制的頒布對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環境突發事件帶來的訴訟以及任何會造成企業碳排放量變化的重大事件,如企業的收購、并購、擴展新行業等,都應該在報告中及時的予以披露。這樣才能使信息使用者在最快的時間里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四、總結
低碳經濟、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企業為之努力的共同目標,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開始自愿披露碳排放信息。但是如何避免碳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實現其真正披露價值,還需要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本文在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從會計信息質量的視角構建出以完整性、可理解性、可靠性、可比性、及時性這五大質量特征的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該指標體系能夠較為客觀全面的評價碳信息質量,且實際操作容易,方便應用,有助于規范企業的碳信息披露內容,提升企業碳信息披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Hassel.L.,Nilsson.H.,and Nyquist.S.The Value Relevance of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5,14(1):41-61.
[2]張彩平,周曉東.國際碳信息披露發展歷程述評[J].廣州環境科學,2010(12)5-11.
[3]彭娟,熊丹.碳信息披露對投資者保護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滬深兩市2008-2010年上市公司經驗數據[J].上海管理科學(6):67-72.
[4]崔也光,李博,孫玉清.公司治理、財務狀況能夠影響碳信息披露質量嗎?——基于中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數據[J].經濟與管理研究(8):125-133.
[5]王秀.低碳經濟下企業碳信息披露測評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8(1):56-61.
作者單位:信陽農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