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瑋
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主體部分,從保障稅收收入等方面貢獻巨大,其可持續健康發展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意義重大,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府逐步實施結構性減稅等系列降稅減負措施,但中小企業實質稅費負擔未得到實質性緩解,主要原因是稅制改革存在增稅效應,抵消了減稅效應帶來的社會感知。稅收對沖部分優惠政策扶持效果,非稅負但減免存在結構不足,未緩解企業非稅負擔,從優化政府稅收行為,完善稅制改革等方面提出降低中小企業稅負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降稅減負? 雙重效應
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我國企業總數中中小企業占比超99%,對稅收貢獻率超50%,我國中小企業貢獻與待遇存在較大反差,財政貢獻方面企業成為重要稅源,繳稅增速方面快于大企業,民營企業稅負不降反增成為企業運營的主要壓力。中小企業需繳納稅收項目多,如增值稅、所得稅等。中小企業稅收占其他資產總額比例達4.9%,稅收占利潤比例為119%,稅收占銷售收入負擔為6.8%,非稅負重,中小企業承擔高額行政等費用,政府部門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先后頒布實施了《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規,明確鼓勵引導中小企業發展系列政策,為中小企業肩負對應對當下經濟壓力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發布降低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合理降低企業稅負,政府重視出臺系列降稅政策,但由于政策執行中出現各種問題,導致企業感受到稅負加大。本文對中小企業稅負現狀進行剖析,為發揮政府優惠政策效應降低企業稅負提供思路。
一、中小企業稅費相關研究
中小企業稅費問題對實體經濟發展影響重大,眾多國內外學者對中小企業稅費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部分學者研究不同規模企業稅負問題,發現中小企業稅負高于大企業。稅收政策對中小企業產生不同的影響,稅收制度影響企業通過股權融資籌資的能力,影響企業可能資本提供者[1]。營改增試點在上海交通運輸業開展,在2016年全國范圍內推廣試點,有關研究認為營改增對發揮增值稅稅收中性作用,有利于提升企業盈利能力,規范企業財務預算。
中小企業稅負重成為社會的共識,中航衡陽市中心支行通過對中小企業調研,表明現行稅收優惠政策效果不明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亟待優化水質降低稅負。中小企業稅負重原因主要有稅制存在問題,非稅費用高。巧立名目收費等問題嚴峻,為企業造成稅負重擔,很多企業將亂收費與稅收問題混淆。世界各國面臨中小企業稅收問題,南非等非洲國家中小企業面臨稅率較高,合規性要求與大企業相同。一些國家稅務部門無資源動力專注于中小企業稅收征管,稅收政策多變等原因增加企業稅負。
現有中小企業稅費問題研究停留于宏觀層面,主要通過調研稅費數據論證企業稅負問題,對中小企業稅負重形成原因分析偏向宏觀。當前中小企業降稅減負政策效果不佳,與稅收政策執行偏差對沖政策優惠效用有關。與相關部門廢水費用減免不當導致企業非稅負提升等原因有關。
二、稅收負重制約企業發展能力
《中國企業經營者調查報告》顯示,中小企業稅負得分高于中值,表明企業稅負有所增加,選取新三板掛牌企業對比當期支付稅費,發現企業稅費收入比率呈上升趨勢。表明對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有效性未顯現。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企業稅負未明顯降低[2]。
政府系列優惠稅收政策未對中小企業發揮效用可能原因為水質改革導致稅負雙重效應。為中小企業降稅減負,政府積極實施結構性減稅等系列措施,由于多種原因產生增稅效應,導致部分企業實質稅負增加。政府減稅措施為中小企業帶來利好,全國超過95%的試點納稅人因稅制改革帶來稅負下降,由于地方經濟發展壓力,有關減稅措施使企業處于實質稅負低于形式稅負,出現企業發達處享受政府優惠政策較多,地方政府因經濟總量增加稅收量。
稅控機打發票強化征收管理,導致企業實質稅負增加,機打發票提高稅收管理的有效性,減少相關不法行為。但稅控機打發票規定征稅同時壓縮企業避稅空間,過去部分企業利用漏洞少開維持生存,機打發票推行使企業難以發展。對企業整體減免稅政策作用低效增稅效應。超國民待遇中介,使三資中小企業稅負增加,我國為吸引外資對三資企業基于優惠超國民待遇,所得稅法取消國內外企業所得稅差異,外商投資企業數量減少,但主營業務稅金顯著增加,表明超國民待遇結束后三資企業稅負增加趨勢。
因我國會計制度與稅收制度未實現完全協同,導致企業經營出現權責發生先在現象,引發無形資產投資導致按收益現值估值入賬,無形資產投資方面對產生的風險,稅務部門分期征收資產增值稅影響無形資產投資積極性。企業生產經營中要求中小企業開發票,稅收部門基于權責發生制征稅,導致稅收占款問題影響企業現金流量。
政府各部門以科技投入等優惠政策給予中小企業進項收入,國家規定除稅務局指定用途可不計入納稅所得稅額,其余并入企業所得稅額計稅,因地方政策與中央稅務制度不協調,被視為企業繳稅收入基數。企業掛牌新三板獲得市政府提供獎勵,被列支營業外收入,政府所得稅優惠低效企業發展優惠政策,模糊了優惠政策作用。地方政府為發展經濟以稅收優惠招商引資,部分地方政府為完成招商引資僅僅考慮任期收益,導致政府政策不連續,引發政府對企業扶持政策失效,企業所受優惠政策無法延續。
三、中小企業減稅對策建議
中小企業利用較少資源創造較多GDP,承擔較多的社會公共功能,如勞動力教化功能,實現大批量技術創新等社會中納稅人需要的社會功能。由于稅收征管中存在各種問題,削弱了政府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導致企業稅負未實質降低。重稅負擠壓了企業解決上升用工成本優化生存轉型等系列問題空間,稅負問題成為企業發展的羈絆,不利于企業穩健發展,政府應解決稅收征管中存在的問題,保證稅收政策發揮效用。
首先要推進稅制改革[3]。要完善增值稅改革,調整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確定機制,體現公平稅負原則基礎上,制定與企業發展能力適應的征稅率,可放寬小規模納稅人開具增值稅發票限制,規范財務核算基礎上,允許小規模納稅人代開增值稅發票。在企業集中行業考慮進項稅額抵扣范圍,給予企業一定時期稅收豁免期,參照對三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對創業型企業未盈利期免除稅收。要繼續完善所得稅改革,因地方政策與中央稅務制度不協調導致企業進項收入視為企業所得,降低優惠政策效應,政府應考慮優惠政策收入是否應繳納所得稅,是否應有區別。
其次,優化政府稅收行為。政府部門規范征收行為能凸顯對企業公平,保障國家稅收穩定,政府部門應完善加強稅收管理工作,樹立強化法治意識,做到依法征稅,杜絕隨機越權減免稅收行為。為中小企業創造三公稅收環境。對企業加強稅源監控,通過分類管理等方式掌握企業經營變化情況,通過提高語境檢測效率等措施保障重點稅源持續穩定。通過建立完善企業稅務稽查機制。政府部門應堅持稅收優惠政策連續性,杜絕舊規新政導致追繳企業稅收情況,切實為企業降稅維護政府公信力。
第三,推動降低企業非稅負。中小企業非稅負重原因是行政收費存在很多問題,相關費收減免避重就輕,政府某些部門命令加大企業投資,必須對現行行政事業收費制度改革。政府應出臺涉企收費清單規范性文件,對企業應繳納費用項目等詳細規定。定期在政府各部門網站公示,進一步擴大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范圍,落實好明確免征費用項目,建立完善涉企社會監督機制,制止違規行為,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參考文獻:
[1]王文華.結構性減稅背景下中小企業稅收負擔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9.
[2]汪海粟,曾維新.降稅減負背景下的中小企業稅費負擔再認識[J].江漢學術,2017,36(05):21-29.
[3]傅志華,趙福昌,石英華,李成威,李銘,黃燕飛,田遠.“降成本”西部(廣西、云南)稅費負擔調研報告[J].財政科學,2017(09):9-24.
基金項目:1.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人文社科一般項目《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企業減稅降幅研究》(編號:2019XJSK05);2.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 《稅務課程教學團隊 》(課題編號:2018TD02)。
作者單位: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