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摘 要] 城市公園綠地是老年人活動比較集中、使用頻率最高以及形式比較豐富的公共空間,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及改造提升顯得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現有的公園綠地為例,針對老年人對城市公園綠地的需求,老年人在公園綠地中的活動規律等進行調查,分析老齡化背景下漯河市現有公園綠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為適宜老年人的公園綠地規劃建設及改造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 城市;公園綠地;老年人;漯河市
[中圖分類號] S73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5-58-2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文選取河南省漯河市人民公園、沙澧公園及淞江路街頭游園等作為調查區域,以男性年齡在60歲及以上、女性年齡在55歲及以上的人群作為調查對象。人民公園始建于1970年,位于漯河市中心區域,是漯河市唯一一座綜合性公園,周邊人群密集;沙澧公園為新建改造公園,沿沙河、澧河呈帶狀分布,貫穿漯河市區;淞江路等街頭游園為新建游園,沿道路及街頭拐角分布,以健身、休閑為主題,周邊分布的居民區較多。
1.2 調查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查閱資料、現場訪談等調查方法。
2 調查與分析
2.1 老年人對公園綠地的需求
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健康方面的需求是老年人在公園綠地方面的主要需求,大多數老年人會選擇在公園綠地中散步、休閑、養生[1]。老年人退休后空閑時間較多,易產生失落感,且兒女開始成家獨立,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較少,使得老年人產生孤獨感和挫敗感,而公園綠地可為老年人提供一個散步、休閑、溝通交流的活動環境。
2.2 老年人活動內容
通過對老年人在公園綠地中的活動內容進行調查得出,老年人在公園綠地中最頻繁的活動為聊天;其次為鍛煉,鍛煉的方式有散步、打如意拳、戲曲、棋牌、廣場舞及門球等。其中,門球等球類活動場地有限且耗費體力較大,因此參與的老年人不多。調查顯示,老年人在公園綠地中的基本娛樂需求可以得到滿足。
2.3 老年人活動規律
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公園綠地中進行活動的時間比較固定。調查可知,老年人習慣于到公園綠地中晨跑,上午到居住區附近的公園綠地休閑放松,下午外出時間段一般在15:00—17:00,部分老年人喜歡晚飯后到附近公園綠地散步。對老年人選擇公園綠地的距離進行調查發現,老年人選擇公園綠地的距離大多在2 km以內,主要通過步行及騎行前往,也有部分老年人為了鍛煉選擇中遠距離的公園綠地。老年人外出鍛煉、休閑、散步表現為以居住地為圓心呈輻射狀分布模式。居住區內綠地的休閑設施大多比較簡單,活動場地較小。而沙澧公園綠地面積較大、設施豐富,設置有較多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場所,形式豐富多樣,可以滿足老年人對多種活動的需求和個人愛好,是不同活動群體老年人的最佳選擇。
2.4 老年人對公園環境要素的滿意度
從老年人的活動方式及活動特征來看,綠地內公共設施配套和綠地空間類型對老年人活動產生的影響較大[2]。通過對3個公園內的交通條件、空間大小、空氣質量及服務設施配套進行調查,發現公園綠地內的公共設施配置相對完備。考慮人流、布局、使用頻率,在園區內均設有座椅、健身器材、健身廣場等。但大多數設施設置未考慮老年人的特點,而且公園綠地內遮雨設施基本沒有,一些座椅破損嚴重;街頭游園綠地大多緊臨城市主干道,噪聲較大,在街頭游園活動的老年人較少。綜合調查可知,老年人對沙澧公園的滿意度較高,原因主要是該園為新建改造園;對人民公園滿意度一般,主要是由于該園年代較久,設施破舊損壞,需進一步優化提升;對街頭游園整體滿意,但對一些游園位置的設置感覺一般。
3 老齡化背景下漯河市公園綠地存在的問題
3.1 公園綠地分布不均勻
調查發現,漯河市基本滿足每個區都有一個綜合公園,專類公園比較缺乏。沙澧公園主要沿沙河、澧河呈帶狀分布,老城區公園綠地較少,街頭游園大多建在沙北區域,主要沿嵩山路、淞江路、黃山路建設,分布不均勻,使得一些區域的老年人只能到比較遠的綠地進行鍛煉、休憩[3]。
3.2 無障礙設施不足
通過對3個公園的無障礙設施進行調查,發現公園無障礙設施存在一定問題。例如,河邊部分區域缺少欄桿;在泰山路沙河西邊下沉式廣場未設置無障礙坡道;某些高差較大的區域輪椅難以通過,使得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難以順利到達目的地,嚴重影響了老年人在公園綠地中游憩。
3.3 服務性設施不齊全
服務性設施能為老年人的游憩提供活動上的便利。調查顯示,老年人對公園綠地中的服務性設施不太滿意。例如,公園綠地內洗手池分布較少,僅在公廁有,老年人需要耗費較長時間到公廁內洗手;公園內缺乏供水點,在公園綠地內活動需要自帶飲用水等。
3.4 管理不完善
老年人作為公園綠地中主要的游憩人群,應給予該群體較高的重視。調查發現,老年人對于公園綠地的規劃建設及使用方面等均有一些建議,但卻不知如何將意見與建議反饋至公園綠地管理部門。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公園綠地中與老年人相關的服務設施設置、更新及改進等方面難以完全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另外,對遠離市中心區域公園綠地的管理措施與設施維護不及時,嚴重影響了老年人在公園內休憩、健身。
4 老齡化背景下漯河市公園綠地優化建議
4.1 優化綠地服務半徑,擴大綠地規模
調查可知,漯河市現有公園綠地分布不均勻,其主要沿河分布,集中在沙北區域,老城區多為零星的公園綠地。因此,要按照漯河市綠地系統規劃思路,結合居住區人口密度及老年人的行為特征合理確定綠地的服務半徑,充分考慮老年人對公園綠地的各種需求,擴大公園綠地規模,使公園綠地能服務于老年人,為老年人所用。
4.2 注重細部設計
細部設計要充分考慮影響老年人利用公園綠地的因素,如植物配植、步行空間、照明設施、休憩空間、無障礙設施及公共服務性設施等,在滿足不同人群使用需求的同時,要多考慮老年人群體的需求。調查發現,老年人對園路和廣場的使用率較高[4]。因此,園路和廣場的設計要結合老年人的戶外行為特征,鋪裝材料需要平整、堅實,做好防滑措施,高差變化應平緩,以創建出適宜老年人休憩的空間。休憩空間形式要營造出豐富性,可結合公園綠地中的亭、廊、花壇、花架等設施設置一些座椅。另外,從老年人自身活動特點出發,合理設置公園內的照明設施,確保老年人夜間在綠地中的活動具有安全性。而且綠地內的衛生間不宜過于隱蔽,衛生間內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等。
4.3 完善公園綠地功能
多數公園綠地建設主要考慮休閑、娛樂、游憩等功能,以期可以創造出比較賞心悅目的休閑空間。近年來,城市公園綠地建設開始嘗試應用園藝療法,其不僅能美化城市環境,而且可以幫助預防及治療老年人的一些疾病,可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狀態。結合老年人的身體特征,在公園綠地中種植一些保健型園林植物,營造比較健康的園林空間,不僅可以改善環境,而且可以幫助老年人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態。例如,通過種植芳香性植物,如丁香、桂花、香樟等,可以散發出有益氣體,使老年人獲得不同的嗅覺感受;還可以將園林植物的寓意、觀賞特點等進行展示宣傳,讓老年人游憩的同時老有所學,充分發揮公園綠地的多種功能。
4.4 加強對老年人的保障
相關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老年人在公園綠地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在公園綠地規劃設計、建設過程中,要考慮老年人對城市公園綠地娛樂、休憩、交往等方面的空間需求,將老年人對城市公園綠地的需求納入城市綠地整體發展規劃中。在新建城市公園綠地或舊園改造提升中,要結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身體需求及精神需求,完善公園綠地內的基礎設施,做好綠地內設施維護工作,建設可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城市公園綠地,以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李峰清,黃璜.我國邁向老齡社會的兩次結構變化及城市規劃對策的若干探討[J].現代城市研究,2010(7):85-92.
[2]洪濤,趙偉韜,呂研,等.基于老年人生理與心理的城市公園規劃設計[J].北方園藝,2008(1):163-164.
[3]魏理樹.園林中老人活動空間人性化設計淺析[J].福建林業科技,2004(3):79-83.
[4]孫潔,張小迪.城市廣場之老人活動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8(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