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付興方 高振峰
摘要:航材一體化保障是現代戰爭中保障能力生成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是保障模式的重要創新。本文從分析航材一體化保障特點入手,針對存在的現實問題,參考美軍先進做法,提出保障優化策略。
Abstract: The support of aviation spares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upport capability generation in modern wa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of support mo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viation spares integ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support by referring to the advanced practice of the US military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actical problems.
關鍵詞:航材;一體化;保障
Key words: aviation spares;integration;support
中圖分類號:F274?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29-0055-02
0? 引言
隨著航空裝備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機載系統技術愈發復雜、航材價格不斷攀升,由部隊單方主導“籌措、供應、儲備”的航材保障模式,顯得難以為繼。在軍民融合發展作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航材一體化保障順應時代要求,充分發揮軍地保障優勢,將工業部門的人力和物力,延伸到航材保障管理之中,提升航材保障能力。
1? 航材一體化保障概述
航材一體化保障是航材保障模式的重要創新,其從傳統保障中對航材的關注轉變為對航材承載功能和作用的關注,通過簽訂合同、協議的方式,將地方資源與作戰需求進行整合,實現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航材保障質量。
航材一體化保障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是將國防科技工業和民用科技工業融合,呈現軍民全程參與、軍地共同管理的特點。而傳統航材保障單獨由部隊組織、協調、控制和管理,航空公司、航材維修廠等單位常作為器材提供者,未全面參與航材保障實施流程。航材一體化保障打破原先組織建制,伴隨著保障體系基本組成要素、組織成員的變化而變化,呈現組織構成成員性質復雜、組織結構動態變化的特點,增加了保障管理難度。
航材一體化保障目的是在軍隊航材保障的基礎上,學習引進地方先進理論、技術和經驗、做法,以向效能進行付費的方式,形成信息共享、銜接有序、流程規范的航材保障創新模式。按照需求牽引和問題導向,對于解決備件采購不準、消耗規律不明等保障難題具有現實意義,能夠從整體上提升航材保障水平。
2? 航材一體化保障發展現狀及分析
當前,我軍一體化保障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無論就其性質還是就其基本模式而言,仍然是市場沒有完全主導資源配置條件下的產物,是對傳統機械化戰爭空軍航材保障路徑依賴的產物,不能與當前較為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不能與當前正在進行的戰爭形態的轉變同步,與地方合作需要進一步密切,保障模式機制需要進一步探索,保障的綜合效益需要進一步提高。
2.1 思想理念需進一步轉變
我國國防工業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對市場的開放和兼容程度不深,長久的計劃保障模式形成思維定勢,影響對航材一體化保障理念的認識。出現航材采購缺少競爭性環境和土壤的現象,造成軍工企業思想觀念滯后于市場經濟要求、民營企業參與航材保障的數量較少。
2.2 體制機制需進一步融合
軍工行業對產業的壟斷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競爭發展的形成。造成軍工行業與民用企業之間產業鏈脫節、民用企業參與航材保障困難的現象,不僅分散了寶貴的資源,造成浪費,而且不利于裝備保障能力的提高。在市場準入機制、評價機制、監督機制以及管理機構設置等方面融合程度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
2.3 法規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有關航材一體化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不能為航材一體化保障提供全面可靠的法律依據。對于航材一體化保障模式中各個層面如何運行,國營企業、民營企業進入航材保障領域的范圍、條件和方式,各部門的職責權限、保障待遇,以及航材保障的風險管控等問題,需要制定相關法規進一步明確和規范。
2.4 技術標準需進一步兼容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發展,部分軍用標準已經落后于國家標準,出現軍地技術標準不兼容的問題,形成阻礙民用企業參與空軍航材保障的技術壁壘。一方面是信息傳遞受到限,由于安全和保密等因素的影響,軍隊與地方之間的信息獲取、傳遞和共享上限制較多,存在信息傳遞慢、信息共享低效率等問題;另一方面是軍地技術標準自成體系,在物資可視化、故障綜合診斷和遠程支援技術等保障技術發展方面,與現有保障體系融合程度不足。
3? 航材一體化保障國外經驗做法
航材一體化保障建設以美軍最為典型,自冷戰結束后,美軍一直致力于一體化保障研究,通過其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采取向效能付費的方式,構建了完整高效的航材一體化保障體系,形成全壽命周期合同管理保障模式,取得較為顯著的軍事和經濟效益。
3.1 規章制度完善
在國家制定與一體化保障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空軍又發布許多條例和規程對一體化保障進行指導和規范。通過頒布《基于性能的需求研究開發》、《產品綜合保障與評估計劃》、《基于性能的維修服務合同》等一系列法規文件,發布《空軍產品保障規劃與管理》、《一體化產品保障規劃與評估》、《系統、裝備與成品件的合同商保障》等一系列保障條例和規程,為美國空軍航材一體化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促使一體化保障實現制度化、程序化。
3.2 軍民技術兼容
國防部制定了軍民兩用科學技術計劃,將軍民兩用技術作為發展戰略實施,充分利用民用部門的先進技術、不斷縮短武器系統的研制周期的同時不斷降低軍隊獲得前沿技術的科研成本。按照不重復已有民用項目的原則,擴大通用物資范圍,減少專用物資種類,最大限度地利用民用技術和產品,并通過統一民用與軍用標準,實現物資器材的標準化和通用化,軍隊主要負責保障民間沒有替代品和無法承擔的項目。
3.3 市場作用明顯
美軍建立較為完善的航材定價機制,充分利用市場競爭,與合同商談判定價,并且結算價格在合同定價上浮動,包含鼓勵成分、價格的多樣性、早期評估等因素。通過提高軍品利潤,以比規模相當的民品企業高出一倍的方式,持續吸引地方優質企業參與航材保障,同時也調動合同商參與保障的積極性,促使其不斷提供性能先進、質量可靠的航材。
4? 優化航材一體化保障的對策建議
航材一體化保障本質上是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部隊飛行保障服務,涉及面廣,牽扯利益多,應當強化頂層設計,堅持軍方主導,提升航材一體化保障效能的同時,確保安全風險可控可管。
4.1 筑牢法規建設,加強風險管控
適用于航材一體化保障的法規制度不僅是軍隊制定政策進行宏觀調控和具體干預航材保障運行的法律依據,也是地方各參與單位必須遵守的共同底線。從法律、規章、規范和指導等各個層面出臺文件,健全航材一體化保障的法規體系,對單位職責、具體分工、組織機構、運行監督等內容進行詳實的規定,確保參與企業競爭有序、評價公正、管理托底,形成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航材保障都能正常開展的良好環境。
4.2 構建信息平臺,強化溝通橋梁
航材保障工作的開展需要通過相關資源信息的引導和反饋,沒有信息的指令,航材無法流通。隨著航材的供方增多、產生航材需求的點多且面廣,需要建立網絡化的開放式保障信息流轉機制。通過構建軍民共享的信息平臺,采取多節點、信源信宿多樣的網絡化信息流轉方式,確保信息傳遞干擾度低、安全可靠、準確穩定,實現政策法規、消耗需求、運輸供應、庫存儲備和維修情況等保障信息的實時共享,打破部隊、軍工企業、合同商和科研院所之間的信息溝通困難局面。并加強探索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決策智能化技術,優化航材保障輔助決策、智能運算和績效考評等內容,持續提升保障效能。
4.3 融合技術標準,擴大保障范圍
建立標準化體系,解決軍地航材保障之間的接口問題,從而提高保障體系的運作效率和運作質量。飛機航材具有技術含量高、質量要求高、品種數量多等顯著特點,為保證機航材一體化保障體系順暢、穩定、可靠的運行,軍地雙方必須有統一的標準化體系以確保物品、設施、設備、包裝等基本要素的對接。保障中涉及到的物資編碼標準、包裝規格、條形碼和射頻等技術標準要積極推進軍民技術融合發展,消除軍用與民用兩個標準體系之間的技術壁壘,促進軍地標準融合,提升保障效益。
4.4 培養人才隊伍,提升保障能力
航材一體化保障模式,在以往軍隊航材業務部門人員的基礎上,增加了地方廠商的技術類、管理類人員,由軍隊人員作為實施航材保障的唯一主體向承研、承制、承修廠商人員作為實施航材保障的多主體結構轉變,人員歸屬多樣、身份復雜、組織協調難度增大。一方面需要積極開展培訓交流,以專題培訓、經驗交流等方式,統一保障思想,提升保障認同度,凝聚保障合力;另一方面經常性開展聯保聯訓,探究航材保障軍民聯合訓練的方法,強化力量編成、指揮協同等內容訓練,在實踐中破解航材一體化保障難題。
4.5 細化保障流程,實現保障推廣
航材一體化保障是以現代保障理論為指導,圍繞部隊適時、適量獲得準確的航材為目標,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靈活優化、調整、配置傳統空軍航材保障籌、儲、供、運、修等各功能環節,實現航材保障快速、精確、可靠、高效、低耗地運行。采取建立具有權威性、統一性的組織指揮領導機構的方式,負責航材一體化保障工作的組織領導,以保證其有效運行。通過試點機型航材一體化保障模式建設的探索,細化保障流程,針對隨機備件清單、航材輪換機制、以廠代儲機制、修理模式和保障效能評估等關鍵問題進行有效探索,進一步調整優化航材一體化保障涉及的功能模塊,有選擇的實施供應商打包保障的形式,并在協議約束下,部隊履行監督職能,主導保障運行。當試點機型航材一體化保障取得一定規模效益時,將保障模式推廣至其它機型,不斷提升航材保障的軍事和經濟效益。
5? 結束語
航材一體化保障模式的建設,是更深層次、更廣范圍內探索建立新的保障模式機制,能夠有效推動航材保障管理制度機制、效能評估體系等配套建設,促進軍地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對于提高航材保障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買不準、儲不起”的問題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構建航材一體化保障模式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持續優化,廣泛汲取外軍、民航先進經驗,對照作戰保障要求,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躍夫,劉璐.探索軍民一體化保障發展之路[J].環境技術,2015(6):33-35.
[2]賀步杰,譯.美軍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M].北京:藍天出版社,2010.
[3]劉英輝.一體化聯合作戰保障問題研究[J].時代報告,2016(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