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贏
【摘要】我國高考的目的是選拔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目前,我國高考對體育重視度不足,校園體育勢在必行。本文結合體育自身的特點推進體育納入高考體系,有利于“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政策的落實。體育進高考可發揮學校體育在健康中國中的重要戰略價值。
【關鍵詞】體育納入高考? ?必要性? ?校園體育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006-01
一、戰略背景下體育進高考的理論依據
2016年,國家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將全民健身計劃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健康中國”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承載著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使命。同時《綱要》中明確提出了青少年體質健康干預計劃。學生在青少年時期能否建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構建成熟的體育核心素養是提升自身身體素質的關鍵。因而學校體育成了“健康中國”政策實現重要基礎。推行青少年體育勢在必行,實行體育納入高考促進學校體育改革無疑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主要途徑。促進學校體育改革,學校體育的發展能夠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推進學校體育改革能夠促進“健康中國”戰略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走在從體育大國轉向體育強國的道路上,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無疑是轉變道路上的關鍵一步。
二、體育進高考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
“體育納入高考”這一政策是否必要、可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值得爭議的話題。這一政策的必要性是指面對當下教育重才廢體的教育體制,如何改善體育教育令人才全面發展是我國當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而推行“體育納入高考”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可行性主要指將“體育納入高考”這一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當前國情,如何推行這一政策的實行等。但這些爭議多是從自身立場與利益出發,帶有明顯的主觀性,難免以偏概全,其客觀性和科學性難以保證。例如:體育教師與文化課教師,國家政策與當先國情都存在相應的矛盾。從國家戰略角度與制度體系角度出發,當前我國學校體育存在學生體質健康下滑、體育課程設置不科學、學生科學健身知識和健康素養不足、學生體育活動時間不足、場地設施不足等現實問題。所以加強學生健康教育和體育意識,深化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構建銜接緊密且多樣化的體育課程體系,建立全民體育的聯合機制,加深學校體育在健康戰略中的價值。不僅保證了體育開課率和體育活動時間,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體育納入高考”不僅適合我國國情,也是結合我國基本實際情況得出的結論。同時有利于我國體育事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三、體育進高考的路徑選擇
體育作為一個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將體育納入高考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如果直接進入高考爭議較大。體育功能與價值不僅有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對學生的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等精神的培養起到很大的作用,體育鍛煉還能使學生們的心情愉快,有利于文化課的學習。體育納入高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體育的核心價值與功能——健康,推進校園體育可以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改善青少年體能連續下滑趨勢,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使“中華民族有旺盛的生命力”。這不僅符合“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目標需求,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內容的選擇除了要考慮簡便易測和客觀公正的原則外,還要考慮項目的普及性、多元性、實用性、綜合性等因素。中考體育已實施多年且取得明顯成效,在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充分借鑒或參考中考體育的經驗和模式。在考試內容確定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規則設計是達到制度設計目的的有效保證。“體育進高考”是一項涉及因素眾多、功能結構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把體育進高考作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從系統與要素、結構與功能等關系入手,深入研究把握體育進高考各環節的關聯性和耦合性,統籌謀劃,銜接配套,才能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從而實現體育進高考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結論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頒發后,我國全民健身的發展走向新的高度,學校體育在青少年體育觀念和體育核心素質的培養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手段。因此結合《綱要》對目前的中學體育發展進行思考是必要的。體育納入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體系不僅符合當前教育實際需求同時也符合我國國情與戰略需要。可為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提供了制度保障,為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體育納入高考”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國民體質提升方面得以體現的堅強保障,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也應表現出國民體質必須要與文明發展是同步的。“體育納入高考”的時機已經漸趨成熟,將其納入高考的評價體系,來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的確必要與可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定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報,2016-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