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雙雙 苗繪香
【摘要】在課程改革的引領下,“教”“研”“思”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日常,“教師即研究者”不再是口號。2019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總結并推廣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將現代學徒制落地生根。
【關鍵詞】小先生制? ?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140-01
溯源到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小孩子隊伍里最進步的小孩子!”。將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融合到現代學徒制,基于傳授基礎知識與培養專業能力為主,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和專業知識的積累,注重培養學生手腦并用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精神,盡可能地使每個學生都有用武之地,每個學生都能當“小先生”。尤其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主”教育理念下,“小先生制”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深入挖掘學習潛能,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更好地促進教學相長注入活力。
最初實行“小先生制”時,主要是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展開。小組組成以學生自愿結合為主,小組長由小組組員推薦產生,這樣的組建造成有的小組整體水平較高,而有的小組水平較差,而且小組長的水平也參差不齊,在進行小組長操作示范階段教學時,有的小組長能夠非常有條理的講解并操作,而有的小組長自己還是半生不熟。為了讓小組長充分擔任小先生的角色,我們首先實施選拔制,即教師在各任教班級選拔部分優秀學生組成了相應的“機械尖子生團隊”,選拔出的尖子生會有更多的時間實踐“學、 做、 教”,并起到榜樣的作用,激勵更多的學生加入到尖子生隊伍中。這些優先選出的“尖子生”成為教師在機械專業技能教學中得力的“小先生”。
2019年10月,我參加了山東省黃炎培創新創業大賽,結合輔導學生及自己參賽經驗,不斷反思“小先生制”實施過程中得與失。同年11月,市級課題《“小先生制”創新教學法在機械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立項,更加促使我結合學校機械專業實際情況,立足課堂,研究學生身心特點,將從三個方面探究“小先生制”創新教學法在機械教學中的應用。
探索之一:用“輪換”方式來激勵“小先生”。“輪換”包含兩個層面內容。一是本組的小先生輪換到他組中,成為督察小先生。在教學過程中小先生通過講解示范給本組學生后,在組員操作階段,讓本組小先生到別組進行督察,查看是否操作規范,存在什么問題,這樣的督察對小先生來說,既是對該組學生掌握程度的檢測,對其本人也起到督促作用。二是小先生實行競爭上崗,能者為師,最終目的是促使每個學生懂得學習的目的與意義。小先生在教授別人的過程中,除了自己認真備課,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精益求精,并學會與他人共同探討、相互合作。小先生們在老師的牽引下,不知不覺的鞏固了專業知識,激發了學生的成就動機,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
在課題中我們更多的探討“小先生制”所給予學生未來生命生活的意義。首先是“學而為師”,讓學生懂得為師是榜樣與示范,能力是一個方面,敬業的精神與美好的品德是為師之根基,引導學生擁有將來進入社會也要爭做社會的榜樣、道德模范的情懷;其次是“學以立身”,立于世,須有責任與義務,那就必須要學會學習,有一技之能,能擔當起責任與義務,引導學生必須不放棄努力,并且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讓自己永遠不因社會的進步而被淘汰。
探索之二:“小先生制”促進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小先生制教學方法的嘗試,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數控班為實驗案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小先生充分發揮作用,教師需要在課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教師過硬的專業素養、教學本領,才會產生教學魅力,激發起學生去做小先生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亦師亦友,達成教學相長,實現了師生雙贏的目標。小先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推廣,也打造了一只專業化的教師團隊,教學團隊不斷研究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結合時代人才需求趨向,大膽推動“三教改革”,成就學生,成就自我。
探索之三:“小先生制”成為現代學徒制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落地開花的有力保障。現代學徒制在學校推行過程中,師傅的角色一直是教育過程中較為重要的問題,但是企業技術人員在校指導學生的時間不多,也只能蜻蜓點水的進行適當的指導,專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顧及全班三四十位學生,往往顧此失彼,因此“小先生”成為了現代學徒制的中堅力量,“企業技術人員→專業教師→小先生→學生”的優化組合,成為有實效性教學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實施路徑。
正在不斷實施及深入探究的“小先生制”,創新了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了理實一體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對專業學習興趣、主動性增強。專任教師的課堂效益提升,打造優質高效課堂的積極性提高,教學反思日志成為常態化,我在國家級刊物《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發表論文“中職數控機械課程教學改革策略創新研究”。
在山東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大背景下,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已經停止不了發展的腳步。學期伊始,我們教學團隊結合專業特色及學生情況,展開了教材的整編任務,我們夢想要形成符合我校機械專業學生特色的活頁式校本教材,使專業課程設置與行業企業需求有效融合。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鐫刻在我們職教人的靈魂里。在推進“三教”改革的路上,在陪伴學生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路上,我們永不歇步。
【參考文獻】
[1]師生角色互換,課堂教學共贏[J]. 何芬.中國教師. 2013(16).
[2]轉換師生角色 融洽師生關系[J]. 端木義敏.地理教學. 2003(07).
[3]為了不教——關于新“小先生制”的實施與思考[J].程學林.中國教師.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