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幼強 吳新兵
【摘要】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物理的深度相較于高中階段具有簡單化和單一化的特點,無需投入大量的時間即可完成中考考綱的要求,獲取淺層物理知識。但進入高中后,學生普遍反映物理理論知識在理解和應用方面稍顯吃力,難以適應高強度的教學模式,出現緊張感,不利于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因此,本文將以此為背景,探究在新課標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與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 ?初高中? ?物理教學銜接? ?問題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098-01
引言:進入高中,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程度更高,對于新的教學環境也滿懷憧憬,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覺察到自身能力和水平難以跟得上講課的進度,開始排斥物理理論知識的學習。面對此種問題,教師要充分研究學生心理,在新課標要求的指引下重視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提升,針對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問題給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避免因教法阻礙學生的進步。
一、知識內容銜接方面
(一)問題
初中階段主要通過列舉貼近生活的例子,引導學生形成對物理學科的直觀感悟,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內容層次較淺,更傾向于素質和能力養成。進入高中學習后,物理知識深度加強,注重基礎知識,整體變化幅度較大,學生所探究的物理現象具備邏輯性和抽象化的特點,很難通過原有知識認知水平完成相關的學習活動。
(二)解決對策
基于以上問題,教師要找到初中與高中階段物理知識點的銜接部分,同樣可利用身邊常見的物理現象作為課程教授的引導部分,提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重視程度,合理選擇探究主題和任務,避免因學習目標阻礙學生探究的興趣。對于教師來說,需要深度剖析初高中教材中的相似部分,針對高中對初中知識延伸的內容,利用設置問題等新型教學方法,輔助新知識和延伸理論的教學過程,提升學生對高中物理知識的認識程度。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課程較為枯燥,教師要能夠聯系生活實例,利用趣味性的語言和教學方式,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
例如,在講解多力平衡的問題時,教師要立足于初中階段二力平衡原理,增加不同方向上的受力分析,設置對比習題,使學生掌握合力的求解方法。理解合力F大小取值范圍的具體含義,針對|F1-F2|≤F≤|F1+F2|公式開展共點力的合成學習活動。教師可在實際教學中,增加符合學生理解能力的實際情境,比如多向拔河等,提升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學習能力銜接方面
(一)問題
初中階段教師更重視學生興趣的養成,對于學習能力方面的要求較低,無法準確理解自主探究和學習的積極意義,閱讀水平也無法應對高中階段對題目內容的剖析任務。相較于初中階段,高中物理的知識點更為細碎,學生缺少總結和整理能力將不利于貫通知識框架,形成獨具個人特點的理論結構。實驗是學生探究、信息處理和表達能力養成的核心介質,初中階段實驗流程少、探究方案較為簡單,而高中階段物理實驗需要學生更為深化的探究能力,能夠處理突發事件,并可結合實驗所顯示的基本現象做出符合物理常識的假設。
(二)解決對策
教師要強化物理實驗在高中階段學習的力度,學生探究實驗的過程可完成整套學習能力的培養活動,首先根據給定的探究任務,結合自身能力分析其在具體實驗中能夠起到的作用,便于正確的認識自身能力,找到可提升的部分。其次,整個探究環節與其他學生相互配合,教師在學生出現理解上的偏差時,及時給予啟發,有助于學生深化某一物理知識,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深切意義。最后,教師為學生派發探究報告,學生根據教師給定的大方向,回顧產生的現象,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達到融匯貫通的效果,有助于提升物理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解有關歐姆定律的內容時,相較于初中階段,學生需要準確使用歐姆表和電流計,教師可設置探究實驗,重視對上述儀器使用的考核內容,利用微課等具象化的形式,首先為學生演示儀器的操作方法,接著分組開展實驗,在完成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判定任務中,潛移默化間提升了操作和動手能力,同時在此種能力的輔助作用下,提升了實驗的精度,有助于得到高精度的結果,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增強了克服困難的自信心,降低了對新知識學習的畏懼程度。
三、物理思想銜接方面
(一)問題
初中階段對學生物理思想的滲透停留在淺層,學生對于理化思維和辯證分析等思想的認識程度不高,無法根據現象或理論直接形成具象化的物理結構,模型形象不鮮明,難以解決在缺少真實物象推理物理理論的問題。進入高中后認為物理辯證分析的過程十分復雜,形成一種陌生感。
(二)解決對策
面對以上問題,教師要能夠強化物理思想的養成過程,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具等先進的技術,將無法在現實中展示的物理具象化信息予以明晰,學生在接收到教師給出的模擬圖像后,建立其理論知識與模型間的聯系,使研究對象更為鮮明,打破思維認知的壁壘。利用習題和常見的物理現象,等效代替理論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同時要保證本質聯系的一致性,應用學生熟悉的場景和現象,刺激產生等效代替的思維意識,能夠辯證的看待物理現象。
例如,在講解有關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過程中,可將初中學過的發電機、電動機以課前導入的形式,加強理論知識與現實情況之間的聯系,學生感受到高中物理學習的積極意義,深度解析E=? ? ? 、E=Blvsinθ以及Em=nBSω所代表的含義,建立物理知識與實踐生活之間的關系,同時教師要設置符合學生基本情況的練習題,加深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學生在教師針對性的課程流程設計的影響下,逐漸感受高中物理學習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高物理教學銜接要從知識內容、學習能力和物理思維三方面考量,結合銜接問題,并深度探究學生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基本情況,分層教學,避免因教學方法影響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本文為2018年江西基礎教育課題“關于關于初高中物理的銜接問題與策略的研究”的階段成果,課題編號:NCWL2018—143】
【參考文獻】
[1]程丹.新課標下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問題及對策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6.
[2]謝姣娣.基于新思維具象法的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18.
[3]賈夢晨.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中運動和力問題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