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視閾"/>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春芳 王傳軍 宋夏云 郭化林

資產評估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既有行業本身所固有的風險,也有外部環境因素帶來的風險(楊松堂,2004),資產評估風險不僅會對與評估有關的當事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而且還會造成資產評估行業社會公信力的下降。資產評估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前者是指由評估事項引起的,評估機構或評估專業人員存在履行評估程序不到位、評估依據不充分、評估假設或取值不合理、計算錯誤等問題,未盡到勤勉盡責義務,致使評估機構及其專業人員、委托人及其他各權益主體而遭受損失、引發糾紛的可能性(王秀東等,2002;顏如意,2001;汪海粟等,2002)。后者包括前者,是由評估機構及其經營活動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評估事項)并致使評估機構及其專業人員、委托人及其他各權益主體而遭受損失、引發糾紛的可能性(汪滄海等,2019)。資產評估風險不僅會使評估機及有關專業人員構承擔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自律懲戒、聲譽受損、業務減少等風險責任或損失,也會對資產評估行業產生“塔西佗效應”。
1.資本市場主要資產評估風險事件及高風險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00-2018 年8 月,中國資本市場因資產評估執業承擔罰沒收入、罰款或刑事責任的主要有10 起,即紅光實業(2001 年)、麥科特(2001 年)、泰港集團(2004 年)、廣聯達(2013 年)、珠海中富(2013 年)、好當家(2016 年)、天津民泰(2016 年)、美利紙業(2017年)、九好集團(2017 年)、宏磊銅業(2018 年)等。2012~2018 年8 月,中國證監會及地方證監局對評估機構采取行政監管措施家數為42 家,行政監管措施人員125 名,出具警告、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責令整改涉及的評估機構分別為7 家、7 家、6 家和2 家。高風險領域出現的頻率高低依次為資料收集及工作底稿、評估程序、報告披露、預設評估值、盈利預測、評估假設、參數選取、計算公式、方法選取、行業分析和內部審核。
資本市場上述10 起資產評估執業的罰沒收入區間、承擔刑事責任等基本特征顯示:(1)評估機構罰沒收入情況。被沒收評估業務收入單筆金額最高為118.9 萬元,最低為10 萬元;評估機構被罰款最高為評估業務收入的5 倍,罰款金額為450 萬元;平均沒收評估業務收入金額為51.02 萬元,平均罰款金額為100.19 萬元,平均沒收和罰款合計金額為140.08 萬元。(2)評估專業人員個人罰款情況。被罰款最高為10 萬元,最低為1 萬元;單筆評估業務個人累計被罰款最高為20 萬元,最低為2.5 萬元;個人平均被罰款5.16 萬元。(3)評估機構停業情況。法庭判決及有關的信息顯示,除成都資產評估事務所、廣東正大聯合評估公司分別被處以暫停證券類業務資格、取消資產評估資格外,其他違規資產評估機構并未見到停止執業的信息或報道。(4)評估專業人員刑事責任情況。根據查閱的信息,除廣東正大聯合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資產評估師鄭炳文、ST 圣方的資產評估師被判處入獄,以及東方評估所段志堅被判處有期徒刑2 年,許茂全、王宗芝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外。
2.行業執業質量檢查發現的資產評估風險因素。
梳理2000~2018 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及部分地方資產評估協會年度執業質量自律檢查披露的信息,評估機構及其專業人員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缺乏健全的組織結構和治理結構;沒有建立清晰正確的經營理念、經營戰略和經營風格;沒有建立和倡導重視執業風險、質量至上的執業機構文化,如通過宣傳欄、內部刊物、員工績效評價、管理層職責分派等傳遞管理層重視質量的理念;收費偏低或者采取低價競爭策略;工作底稿的規范性和完備性不夠,不足以支持評估結論;現場調查記錄簡單粗略,缺少詢問、函證、監盤、勘查等重要程序;評估假設說明較簡單、針對性不強、合理性差,未在報告中說明相關假設對評估結論的影響程度;評估方法選擇不當,方法的選用無說明;評定估算過程重要評估參數的確定無依據、未進行分析調整、說明及計算過程,參數選取隨意性較大,有的存在邏輯關系錯誤;評估報告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表述不完整,披露不夠充分,特別事項和評估過程描述過于簡單;內部審核意見明顯流于形式,無實質性內容及修改完善結果或意見答復。
歸納整理中國資產評估行業協會和證監會及證監局關于資產評估執業監管發現的主要問題及處罰情況,得到資產評估機構風險地圖如表1 所示。評估機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對多項風險進行直觀比較的基礎上,確定各風險管理的優先順序和策略。

表1 資產評估機構風險地圖
關于企業風險的類別,《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分為戰略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巴塞爾協議Ⅲ》將商業銀行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以及戰略風險等八大類。安達信將風險分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作業風險、法律風險、會計風險、資訊風險、策略風險。鑒于資產評估機構屬于為委托方提供資產評估報告為主的中介服務組織,以及人力資本密集、人員規模不大、“人合”重于“資合”、不能完全市場化、產品具有準公共產品特性等特征,評估機構可以從法律法規、內部治理、社會期望、市場、營運和財務風險等六個維度設置關鍵風險評價指標(表2),其中法律法規、社會期望、市場風險為外部風險,內部治理、營運和財務風險為內部風險。同時,內部風險與外部風險也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及相互促進的關系。

表2 評估機構關鍵風險預警指標(KRI)體系
鑒于評估機構風險評價面臨資料和數據難以收集等問題,存在很多模糊不確定因素,亦即存在灰色性和模糊性兩方面的影響,可運用灰色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評價資產評估機構的風險等級(謝姝瑩,2019)。
首先,采用AHP——熵權法確定準則層、指標權重與綜合權重。其次,確定評價灰類及白化權函數,評價灰類為低、較低、一般、較高、高,并賦值1、3、5、7、9。再次,確定樣本矩陣并計算灰色評價系數。專家打分法評分范圍取0~9,風險等級低、較低、一般、較高、高的數值依次為1、3、5、7、9,2、4、6、8 表示介于上述風險等級之間的評分。最后,確定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及風險等級。
依據風險綜合評價分值,評估機構風險預警可分為五個預警區間,即1(低風險區)、3(較低風險區)、5(中等風險區)、7(較高風險區)、9(高風險區),預警色彩標識分別為綠色、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若7<G≤9,處于高風險區,發出紅色警報,采取相關控制措施;若5<G≤7,處于較高風險區,發出橙色警報,需要監控;若3 <G≤5,處于中等風險區,需要關注,發出黃色警報;若1<G≤3,處于較低風險區,需要提醒;若0<G≤1,則處于低風險區,一般不發出警報。需要強調,負面新聞、獨立性等評價指標是缺乏彈性的,一經發現則立即發出黃色以上預警。實際操作中,當某一指標發生波動時,可留一定的觀察期觀察其變化,以避免出現偶然性波動或者一次性波動導致的誤警。但若某一指標突然躍入危險區域并繼續向高危區域遷移,說明該評估機構面臨著嚴重的風險,應當立即發出警報并采取措施制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如果某一指標在危險區域發生上下波動,則這種波動大多數是由系統性風險因素所致。
評估機構的風險應對策略包括規避、降低、轉移、接受、利用和分散等,評估機構可以將其風險識別的實際情況,采用一類或組合應對策略,提出資產評估風險的精準對策措施,將剩余風險降低到與期望的風險容限相協調的水平。限于篇幅,本文僅舉例說明個別風險對策清單的具體操作方式。
風險規避是一種保守或消極的風險管理政策,通常適應危害性風險控制。主要有徹底避免、改變條件、中途放棄三種情況,對策清單包括但不限于分離、禁止、停止、復制、篩選、去除、瞄準、費用列支等。評估機構對超出其整體風險承受能力或者具體業務層次上不可接受水平的風險,應當實行風險規避。如建立健全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約束制衡機制,以及評估機構不承接評估程序受限制并對評估結論構成重大影響的項目、上市公司持續虧損通過本次交易可能扭虧的評估業務、上市公司存在非正常關聯交易的評估業務等,就是分離、篩選對策的應用。
風險降低是一種積極式風險應對策略,適應于評估機構不愿放棄也不愿轉移,且在整體風險承受能力和具體業務層次上的可接受風險水平之內的風險應對。對策清單包括但不限于降低可能性、降低損失額、降低發生頻率、定價等。如對員工進行風險管理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專業勝任能力、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質量控制制度等。
風險轉移是在評估機構經營過程中,對某些可能發生、無法有效規避或者抗拒的評估風險所造成損失的評估項目,可以采取轉移或共享等方式,將風險轉嫁給他人,以達到降低風險發生頻率、縮小損失幅度的目。對策清單包括但不限于確保、再保證、中和、證券化(員工持股)、股份化(增加股東)、外包、索賠、出售、租賃、回租等。轉移風險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評估機構按照財政部要求,建立職業風險基金賬戶并年度評估業務收入不低于5%的提取比例計提和使用職業風險基金。
風險接受是經過權衡成本效益之后,某項風險已在公司的風險可承受范圍之內,評估機構無意采取進一步控制措施的風險應對策略。風險接受策略通常主要針對評估機構風險及其后果影響甚微的項目。對策清單包括但不限于保留、重新定價、自我保障、抵消(沖銷)、應急計劃、危機管理等。在確定風險接受時,評估機構尤其需要考量損失發生時,補償資金來源等因素。
風險利用是非常積極的應對策略,也符合全面風險管理既要管理風險又要把握機會的先進理念。對策清單包括但不限于配置、擴張、創造、重新設計、重組、價格戰略、仲裁、重新協商、管理層影響等。以仲裁為例,對重大風險項目,評估機構可以召開風險管理委員會會議并表決是否承接該項目。
風險分散策略是指評估機構采取多元化經營、多方投資、多方籌資、爭取多方客戶,以降低其對特定事物或人的依賴程度。除爭取多方客戶外,其他多角化投資、籌資或經營通常適用于規模較大的評估機構,但盲目地多角化投資與經營,涉及過多服務項目,也可能給評估機構帶來其他風險。評估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風險分散途徑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