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來賓 劉東 馮月華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作為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直接關系到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根本問題。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如何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思政課中,以信息化帶動思政課教學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點。
關鍵詞:大數據;思政
一、信息化思政課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高校思政課堂信息化教學被運用的優勢逐漸展示出來。在現今的大部分高校教學課堂中,信息化教學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被運用在高校思政教學進程之中,還漸漸成為主角被運用在教學方案中,展示出高校思政課堂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同時高校思政課堂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還表現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政課堂所面臨的種種挑戰。當下的信息化教學水準整體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況,不利于現代化教學的推進。在高校思政課中,對信息化教學的合理應用,在于教師應借助多樣途徑拓展信息化教學路徑,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思政教學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對信息化教學優勢充分利用,彌補傳統思政課的不足,營造優質的思政課堂。
二、數據時代思政課面臨的挑戰
首先面臨教學模式挑戰,學生規模偏大,課堂形式單一,師生互動困難,教學效果有待提升,大數據時代下,網絡教學客戶端、MOOC教學、SPOC教學、VR教學、微博客等平臺的優勢逐漸凸顯,傳統課堂模式面臨巨大挑戰。
其次,意識形態面臨風險挑戰,學生信息安全意識不強,大數據背景下,網絡信息發展迅猛,大學生作為網絡用戶的主要人群,極易受到一些不良言論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從而導致自身意識形態產生嚴重風險。大學生對網絡安全信息識別篩選能力相對缺乏,網絡環境中不良言論對自身安全產生一定的威脅。
三、思政課信息化教學策略分析
1.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機制
高校思政課的信息化評估是思政課信息化教學實效性如何的反饋結果,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適應程度及教學效果。信息化評估方式的完善對制定大學生思政課信息化發展政策提供決策依據和必要信息,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的有力保障。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利用信息化數據處理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記錄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們的教學提供最為及時、準確的信息。
2.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思政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思政課教師應當能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能巧妙的遷移到信息化教學情境中。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思政課教師應當不斷的更新自我,主動并適應信息化教學模式,只有形成受學生歡迎、有成效的信息化教學方法,才能發揮教師最大價值。
3.提供優質設備資源
高校思政課教學信息化建設中,軟件和硬件設施為基礎條件,要強化信息化教學的資源準備,給信息化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確保師生網絡思政課教學平臺的穩定。
四、結語
大數據不僅創建了全新的社會領域,為思想政治教育超越傳統開辟了現代方式互聯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合,使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獲得前所未有的優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可以使我們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及其特點獲得全新的認識。所以說,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不僅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而且開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方式。
參考文獻
[1] 李娜,李靜,魏力.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信息化改革研究[J].河北軟件技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01).
[2] 劉成榮.大數據與高校思政課有效融合的路徑選擇[J].大眾文藝.2021,(06).
[3] 楊才林,李林英.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J].北京教育.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