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技術學科教學當中,著重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其不僅有效的滿足了素質教育對于技術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促進了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技術教學的變革,提高了學科教學的質量和水準。鑒于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技術學科教學工作當中,需要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予以關注和重視。既要改變自身的教育思維,將學生動手意識的啟迪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又要拓展教學的手段,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入手,盡量選擇一些能夠激起學生動手實踐的手段來進行授課,從而讓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關鍵詞:小學技術;學生;動手能力;提升方法
從目前小學技術教學的狀況來看,教學過程中還是有不少的問題存在。其一,教師在平時的技術教學當中,比較強調的是學生對于一些基礎技術知識的學習,偏重于理論層面上的教學,不僅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和發展缺乏關注和重視,同時也很少針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來展開具體的技術教學實踐活動,進而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一直比較低下,其嚴重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其二,小學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較弱,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很少自己動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這,無疑增加了教師開展小學技術教學工作的難度。面對此種情況,本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一、變革教育思維,實現學生動手意識的誘發
對于小學技術學科來說,想要提高學科教學的質量和水準,實現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關鍵在于啟迪和誘發學生的動手實操意識,讓學生自己主動意識到動手實操的好處。而這,不僅需要教師從思想上做出一定的調整和改變,同時還需要將學生動手意識落實到實處,滲透到學科技教學的方方面面,從而讓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影響。
舉例來說,在“紙船承重”一課的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鐵皮放在水中會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并說明自己的理由,以此來引入課堂的學習。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大輪船很重,但能在水面上航行,而鐵皮卻不能浮在水面上”的問題,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討論和探究,試著分析并找出原因。最后,為了實現學生動手意識的誘發和啟迪,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小組來進行紙船的制作活動,并利用學生們所制作的紙船,在班級范圍內開展一場具體的紙船承重比賽,進而讓學生在制作紙船和參與競賽的過程中感受到技術學科的快樂所在,養成一定的動手意識。
二、更新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致
對于教師來說,學生對于技術學科知識的學習感興趣是保證學科教學工作穩步進行下去的關鍵,也是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核心要素。而想要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致,不僅需要教師從現有的技術教學手段入手,改變傳統技術學科教學乏味且無趣的教學方式,同時還需要深度研究和分析教材內容,從教材出發,選擇一些貼合學生學習需要的內容來進行授課,從而切實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致和動力。
舉例來說,在“紙飛翼”一課的教學之中,為了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致和動力,教師可以就本節課的內容,在班級范圍內開展一次主題為“我心目中的武器模型” 的武器制作活動。在此次活動當中,教師不僅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展示炮艦的具體制作方法和流程,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在白卡紙上畫出艦只的分解圖,并試著將這些部件進行組裝,進而完成武器模型的制作。當然,為了突出本次制作活動的作用,教師還需要利用競賽的方式讓學生們比一比誰做的最快且做的最精致,從而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技術課堂中來。
三、開展手工活動,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小學技術教材當中有不少的手工內容,因此,在培育和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立足于教材,依照教材內容來開展一些具體的手工活動,以此來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實際動手能力。當然,在手工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把握手工活動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杜絕手工活動開展的形式化和局限化。
舉例來說,在“罐頭玩偶”一課的教學之中,教師除了展開必要的課堂教學之外,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次具體的“罐頭玩偶”手工活動。在此次手工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從罐頭玩偶的材料選擇、罐頭玩偶的制作過程以及罐頭玩偶制作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等方面入手,不僅要做好指導工作,同時對于學生手工活動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時的幫助學生進行處理,以此來保證此次手工活動順利的進行。
總的來說,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既要遵循技術教學的一般規律,有組織、有目的的開展一些技術教學實踐活動,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多鼓勵和引導學生自發的參與技術實踐活動當中,從而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得到鍛煉和提升,切實養成一定的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連翠. 淺談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1):56.
[2] 冉曉勇.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123-124.
哈爾濱育紅小學 陳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