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平,張 圓,童紅梅,宋 巧
(1.甘肅醫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2.甘肅醫學院附屬醫院 重癥醫學科,甘肅 平涼 744000)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0%以上,常表現為高血糖代謝綜合征,長期的高血糖會對機體的大血管、微血管、腎、腦、周圍神經及眼睛等組織造成嚴重的危害[1]。糖尿病并發癥高達100余種,且絕大部分是由心腦腎細小血管發生病變,多數患者在出現并發癥后,藥物治療較難逆轉[2]。對于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早期預防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藥物雖然能控制血糖但會給機體帶來的眾多問題,而合理的飲食及改善飲食結構是控制血糖的基本方法[3]。蕎麥具有多種有效的藥用價值成分,人們越來越關注蕎麥在防治糖尿病中的作用,但有關于蕎麥在預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中的研究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蕎麥在防治2型糖尿病并發癥中的作用機制,以期為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提供參考依據。
1.1病例選擇 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確診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據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51例,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齡(51.34±5.64)歲,平均病程為(9.65±2.78)年。對照組51例,男33例,女18例,平均年齡(51.41±5.71)歲,平均病程為(9.66±2.8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及血糖檢查均符合《糖尿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中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4];②患者均無出現并發癥且未首次入院確診者;③口服降糖藥對血糖進行控制。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蕎麥類食物過敏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③患有嚴重精神障礙且無法進行正常溝通者;④合并其他系統疾病。
1.3方法 兩組患者均經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主食為蕎麥粉,蕎麥粉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采用普通饅頭工藝制作成蕎麥饅頭,或根據面條制作工藝制作蕎麥面條等。所有的蕎麥粉經一家公司提供,且為同一批生產的蕎麥粉。觀察組患者副食根據糖尿病膳食標準定量進行攝入,早餐的構成主要為蕎麥粉,另外搭配牛奶、蛋類及肉類,其中包括淀粉50 g,蛋白質20 g及9.5 g脂肪,進餐后飲100 ml水。餐后4 h開始進食午餐,午餐最主要包括110 g蕎麥、10 g肉類、20 g蝦類,50 g水果蔬菜,進餐后飲水250 ml,晚餐包括70 g蕎麥,60 g水果蔬菜,進餐時間均控制在15~20 min。兩組患者療程均為4周。對照組將主食換為小麥粉,觀察組患者總熱量為(2 100.31±104.34) kcal/d,對照組患者總熱量為(2 108.95±107.45) kcal/d(1 kcal/d=4.184 kJ),兩組患者進所含的總能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4觀察指標 兩組干預前及干預后,由專業的護士在患者清晨起床后使用全自動血壓機對患者血壓進行測量,每位患者測量3次,取平均值進行比較。取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靜脈血5 ml,離心操作,分離血清,根據試劑盒中的步驟測量患者血清中TC、TG、HDL-C、LDL-C、MDA含量及SOD活性[5]。兩組干預前及干預后(10周后)使用血糖儀檢測患者2 hPG及FPG水平,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患者HbA1c[6]。

2.1兩組干預前后血壓、血脂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及血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TC低于對照組,HDL-C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壓、血脂水平比較
2.2兩組干預前后血糖相關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FPG、2 hPG、HbA1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PG、2 hPG、HbA1c均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相關指標比較
2.3兩組干預前后抗氧化能力比較 干預前兩組SOD活性及MD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OD活性高于對照組及干預前(P<0.05),MDA水平低于對照組及干預前(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抗氧化能力比較
2型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多見的慢性疾病,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危險。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均有一定關系。研究表明,對糖尿病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飲食指導,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的發展,防治并發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7]。本文就蕎麥對2型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進行了探討,旨在臨床上為糖尿病患者飲食提供參考依據。
蕎麥全植株具有豐富的營養化學成分,主要包括礦物質、蛋白質、膳食纖維、植物甾醇、脂肪及黃酮類物質[8]。其優質的氨基酸組成及恰當比例,營養價值顯著優于小麥及玉米等其谷類物質。既往研究中顯示,長期食用蕎麥能較好的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9]。本研究顯示在患者食用以蕎麥粉為主食10周后,觀察組患者TC水平低于對照組及干預前,HDL-C高于對照組及干預前,數據提示蕎麥粉作為主食一定程度上能調節患者脂代謝情況。2型糖尿病是因體內胰島素分泌缺乏或胰島素抵抗而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多數患者會發生高血糖及高血脂等癥狀[10]。血脂異常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TC、TG及LDL-C增多且HDL-C降低情況。血脂異常會對患者的動脈內皮功能造成損害,一定程度上會形成或發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導致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腦中風及肢體壞死等并發癥,這些并發癥是患者殘疾的主要原因,且加大了患者死亡的發生率[11]。所以,調整患者機體內脂代謝異常是預防糖尿病患者并發癥有效的方法。學者在研究中發現,使用200 mg/kg劑量的蕎麥提取物黃酮能有效調節2型糖尿病小鼠脂代謝效果。有研究報道稱,蕎麥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具有鈣、鉀、鋅等多種微量元素,且具有熱量較低的特點。膳食纖維成分能降血壓、膽固醇還能增加HDL-C[12]。
蕎麥雖是天然食品,但在臨床觀察中發現其口感較差,品種單一,長期服用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研究通過對蕎麥進行了加工制作為蕎麥饅頭或蕎麥面條,盡量提高蕎麥的口感。在經過10周的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值雖然未能降低到正常范圍,但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FPG、2 hPG及HbA1c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數據提示,蕎麥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有學者研究認為蕎麥具有更為豐富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通過與消化道中的吸水膨脹及粘度形成達到增加胃排空時間,降低葡萄糖消化及吸收的速度,對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得到改善,并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情況[13]。有學者在研究數據中發現,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50 g左右的膳食纖維,連續24周后發現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改善[14]。
研究表明氧化應激是較多疾病發展的根源,且較多的研究證實了糖尿病及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與氧化應激水平具有一定的相關性。MDA是氧自由基與生物膜不飽和脂肪酸進行脂質過氧化反應的產物,SOD是機體內的氧化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的保護細胞不受損傷。在本研究中發現,對患者進行干預后觀察組血清中MDA含量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SOD活性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提示蕎麥能有效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保護糖尿病患者機體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損傷,這與多數研究報告相一致[15]。
綜上所述,蕎麥化學成分能通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血壓情況及降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達到預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但由于本研究中所納入的樣本數量有限,所以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期應加大樣本數量,制定詳細的研究方案,行進一步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