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務的提升,農民工返鄉成為一種常見現象,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活力。
農民工就業問題,事關經濟社會全局和億萬農村家庭福祉。而發展鄉村經濟、振興鄉村產業,是解決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問題的重要抓手。鄉村產業是基層就業的保障,產業發展了,就業崗位就多了。因此,許多產業、創業扶持項目都可以利用起來:通過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幫助返鄉農民工推進種養業規模化、標準化,帶領農民闖市場;引導返鄉農民工挖掘傳統農產品、手工藝、鄉土文化的附帶價值,推動農副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通過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帶動提升農產品商品化率。聚焦農村實際和農民工需求精準服務,就不難找到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當前返鄉留鄉農民工就業存在一些“堵點”,主要體現在就業信息不對稱、就業形態不豐富、轉崗就業經驗不足等方面。優化就業服務,必須強化用工信息對接,開展技能培訓和轉崗就業培訓,幫助農民工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管理技能。找到適合的就業崗位,才能實現就業有保障、生活有奔頭。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雙橋鎮楊李村,“90后”返鄉大學生馬周明(前)將一擔沃柑挑出果園。
為促進經濟復蘇,提振消費,今年以來,小店經濟和地攤經濟一樣備受推崇,話題不斷升溫。
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店,雖然單店規模不大,創造的商業價值有限,但它堪稱城市經濟系統的毛細血管。行業分布廣泛,服務和業態多元,為民眾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龐大的店鋪基數下,小店的繁榮,能有效帶動消費增長,給城市增添商業活力。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注冊小店8000多萬戶,帶動就業約2億人。正因如此,小店經濟的業態,在近些年高速發展,尤其在當下,小店經濟在促進消費回補和拉動就業上,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過也得看到,準入門檻太高、融資難、融資貴、營商環境不佳等等,這些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在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弱的小店上,也會異常突出,進而影響了小店經濟的進一步成長壯大。小店經濟的活力,正在于低門檻、大眾式的創業參與特征。因此,在對待小店上,要秉持開放搞活的發展思路,寬容對待,通過各種財稅金融政策,激活小店從業者的創業動力。

全家便利的一家主題店內,以四只貓咪玩偶形象吸引年輕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