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日前發布了《陜西省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行動計劃》以產教融合為原則,以“四計劃、一工程”為抓手,力爭經過3年努力,形成職業教育服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鏈條,實現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同頻互動、高質量發展。根據行動計劃,陜西將實施人才振興計劃、康養教育振興計劃、居民素質提升計劃和管理服務提升計劃。支持職業院校圍繞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地方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一批特色專業和專業群。陜西省還將實施職教服務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工程,推進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推進高職院校特色發展,推進中職學校達標提質。
近日,甘肅省開展中小企業研發成本補貼工作,此項政策共惠及全省862家企業,補貼經費7740萬元。目前,補貼資金以預撥付方式已直接撥付相關企業。在出臺補貼企業研發成本、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政策基礎上,甘肅省主動對接、靠前服務,協調解決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技術需求,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解決復工復產、經濟平穩運行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經逐級核實,全省確定享受研發補貼的中小企業862家,疫情期間這些企業實際研發投入達到72081.2萬元。研發成本補貼從內生動力上下功夫,克服了經濟下行對科技投入帶來的壓力,有效對沖了疫情影響,提升了中小企業應對發展環境變化的能力,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動能。
寧夏近日通過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引黃古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條例》,將建立和完善引黃古灌區遺產保護協調機制等,明確違規行為和處罰措施,以更好地傳承黃河文明。《條例》規定,引黃古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指傳承延續歷史一百年以上,由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寧夏引黃古灌區”灌溉工程遺產,包括在用類古灌溉工程、遺址類古灌溉工程,以及由古灌溉工程伴生的橋梁、碑刻等歷史文化遺存,灌溉技術、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和實物、文獻資料等與引黃灌溉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明確,自治區政府建立和完善引黃古灌區遺產保護協調機制,實行引黃古灌區遺產保護規劃制度和引黃古灌區遺產保護名錄制度。






重慶市近日出臺《重慶市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支持殘疾人“互聯網+”創業。根據《實施意見》,殘疾人利用網絡就業創業的,各區縣(自治縣)可給予設施設備和網絡資費補助。網絡商戶殘疾人同等享受殘疾人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扶持政策,如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金融扶持和資金補貼等。在“互聯網+”創業中,全市將重點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致富帶頭人和非遺傳承人。殘疾人自主創業并帶動其他殘疾人穩定就業的、獲得市級部門確認的殘疾人非遺傳承人自主創業的,將給予貼息貸款扶持。
四川省對“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三年任務進行了分解,今年將以市(縣)集中辦公區為創建重點,全省3417個單位(部門),需在年底前達到節約型機關標準。根據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直機關工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聯合制定的全省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節約型機關創建標準涉及5大板塊、48個考核小項。計劃到2022年,四川省75%的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達到創建要求,建成節約型機關;實行能耗分項計量、更新公務用車優先采購新能源汽車、開展“光盤行動”、使用再生耗材等循環再生辦公用品。
貴州省近日出臺《關于支持全省出口產品轉內銷若干政策措施》,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政策措施》包括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簡化辦理涉稅程序、創新貿易融資服務等11個方面。其中,在拓展外貿產品內銷渠道上,貴州鼓勵支持外貿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網上銷售,線下則引導步行街、大型商貿綜合體等開展出口轉內銷專題促銷活動,組織各地大型商業企業與外貿企業開展訂單直采。另外,各類金融機構也會加大對外貿企業的經營周轉類信貸支持,積極開展應收賬款、存貨、機器設備、倉單、訂單等質押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