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張永軍
“十三五”期間,陜西把協調作為發展的內在要求,著力構建可持續的發展結構。實施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陜南綠色循環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把關中打造成全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策源地,把陜北打造成全球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全國革命老區城鄉發展一體化先行區,把陜南打造成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同步推進的國家生態文明綜合改革示范區。
今年,“十三五”即將收官,作為“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地區,既是歷史上的富饒之地,也是陜西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支撐。五年的協同創新,五年的轉型發展,五年來都有哪些創新亮點和發展成就,讓我們一起盤點“關中協同創新這五年”。
2016年以來,關中各市區及省級相關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協同創新發展,各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一是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明顯。2019年關中創新成果交易額、發明專利授權數分別占全省98.9%、97%。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成投運,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揭牌,西安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咸陽、銅川兩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
二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速推進。2019年關中汽車整車產能達138萬輛,達美汽車輪轂等零部件項目建成投產,奕斯偉硅材料、比亞迪智能終端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加快建設。西安市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和寶雞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列入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三是區域協同水平進一步提高。陜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意見》和《支持楊凌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西咸一體化步伐加快,富閻一體化發展進入實質推進階段,渭南市深化與黃河金三角區域城市合作交流。
四是“三個經濟”全面發力。2019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重載率、貨運量、實載開行量全國領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新增國際客貨運航線26條,西咸空港、寶雞兩個綜合保稅區獲批。
五是社會民生與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截至2019年底,關中地區2.68萬戶、8.24萬人實現脫貧,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增加6.9天。

比亞迪西安基地總裝車間

冠捷科技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

楊凌示范區蔬菜示范基地
全面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積極發揮對關中平原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5.1%,技術合同交易額1364億元,列副省級城市第1。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創建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在全國31個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升至第11位。“長安號”開行量、重載率、貨運量穩居全國前列。
圍繞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致力提升產業聚集、物流樞紐、對外開放、人文凝聚、綜合服務能力。2019年寶雞高新區在169個國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第49位。鈦及鈦合金產業被國家發改委授予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稱號。引進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寶雞創新中心等7家新型研發平臺。創建寶雞首家陜西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
圍繞打造“雙千億雙五百億”產業集群(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2個千億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2個500億產業集群),強化項目支撐。2019年電子工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分別達到149.6億元、81.6億元,分別增長59.4%、53.4%。法士特、隆基5GW單晶組件、孫思邈制藥以及中港萬海干細胞成為新的增長點。
2019年全省首家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建成運營,市級以上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分別達到21家和23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8家。新建石油下井工具等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生態環保和西甜瓜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個。
2019年煤炭去產能近2000萬噸,推進電能直供關中。以耀瓷文化創新引領10個高精瓷項目。加快12個高端裝備制造、15個汽車及零部件項目建設。加快光電集成、鋰電產業園等項目建設。耀州區大數據產業園B2B工業品數字港年交易額突破200億元。航天測運控銅川中心站建成投用。
深化與河津的產業合作,編制《韓河工業園新型合金材料產業發展規劃》,謀劃了年產400萬只汽車壓鑄件、年產300萬只鑄造鋁合金輪轂等項目,全力打造省際產業合作示范區。
聚焦上合農業基地建設,在科技創新、示范推廣、鄉村振興、上合農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將推動建設玉米種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植物提取、食品加工等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菌種產業創新中心等。構建“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全鏈條科創服務體系。
西咸一體化持續加速。2019年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如期投用,恒大新能源汽車、寒武紀、字節跳動等84個10億元以上項目先后落地,空港綜保區成功獲批。
展望2020年,關中各市區及省級相關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續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是全力促投資穩增長,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加強要素保障,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達產,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循環。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新增財政赤字等政策,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大5G、城鎮老舊小區、交通、水利等“兩新一重”投資力度,加快三星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比亞迪二期、法士特緩速器等項目投產達效。
二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積極推進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實施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加快西安、寶雞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著力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加強區域聯動,促進協同發展。加快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培育發展大西安都市圈,加快西安一咸陽一體化進程,推進富閻一體化以及西銅、西渭融合發展。著力優化關中產業布局,推進各市區產業合作共建,形成優勢互補、協作配套發展格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深入實施“一縣一策”,扎實推動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四是持續壯大“三個經濟”,著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推進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楊凌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加快建設。加快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西延、西康、西十高鐵等重大工程以及關中城市群公路網建設,推進各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切實提升營商環境,優化投資審批服務,推動“一網通辦”加速邁向“一網好辦”,促進金融、人才、信息等各種資源要素合理流動、高效配置。
五是強化綠色發展,促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加強汾渭平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成75萬戶散煤治理任務。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深化渭河綜合治理,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完善規劃體系,深入開展“五亂”問題整治。
六是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關中地區剩余8.1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加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和完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推進高校“四個一流”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涵蓋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和韓城市及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共“六市兩區”的關中地區,國土面積5.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7%,但常駐人口卻占到全省的60%以上。關中發展的如何,關乎全省經濟命脈,更與每一位關中百姓休戚相關。

法士特咸陽廠區生產車間

寶雞市區
答案是堅持關中協同發展戰略,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省追趕超越的戰略支撐。以協同為路徑,以創新為動力,有利于關中地區統籌優化發展要素配置,形成良性互動、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
正如時任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在今年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座談會的批示中指出,近年來,關中各市區緊盯追趕超越目標,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在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進展。
近年來,關中各市區之間、關中與其他省市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按照《陜西省“十三五”關中協同創新發展規劃》,到2020年,關中地區經濟占全省經濟比重達到65%以上,形成以大西安為核心的城市群1小時通勤,2-3小時到達周邊省會城市,4-6小時到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交通圈。2020年已來,誰會說《規劃》還只是夢想呢?沒錯,“規劃同籌、交通同網、信息同享、產業同步、金融同城、電話同號、環境同治、服務同質”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正在關中加速形成。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對“一帶一路”、關中平原城市群、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機遇,誰不說一句協同創新發展的關中未來可期呢?
關中的未來,正在按照陜西省劉國中在今年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座談會上所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充分發揮關中地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不斷夯實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基礎,大力培養引進創新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優化體制機制、加強政府服務,打通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加快推動陜西由科教資源大省向創新驅動強省轉變。要大力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尊重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加快資源整合互補,結合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完善產業布局,以項目為紐帶抓好規劃落實,切實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聯動性、整體性。要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扎實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抓好秦嶺、黃河生態保護和修復,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只爭朝夕,真抓實干,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關中協同創新發展不斷邁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