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承明 楊旺峰

火紅的八月,韓城市西部山區漫山遍野的大紅袍花椒進入采摘期,遠遠望去,滿目蒼翠擁裹著一串串的“紅瑪瑙”,一片片花椒林,樹葉和果實融為一體,綠中帶紅,紅中有綠。大紅袍染紅了山頭、溝岔和村莊,形成了一幅幅壯美的畫卷,濃郁的椒香撲鼻而來,香得醉人,紅得熱烈,似乎要向遠方的來客傳達這座城市的熱情和喜悅,讓人沉醉在這百里椒香的韓城,難以自拔。
正是這一粒粒小花椒,成為了脫貧致富大產業,讓韓城市50個貧困村1527戶貧困戶依托花椒產業摘掉了“貧困帽”,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花椒產業只是韓城市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韓城市圍繞全面建成黃河沿岸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深入破解發展瓶頸,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市域內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2014年初,建檔立卡貧困戶12690戶41545人,2017年精準識別保留3279戶10041人,貧困村51個,貧困發生率4%。2018年底,貧困村全部退出,截至2019年底,全市剩余未脫貧621戶91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8%。2018年,韓城榮膺首批全國精準脫貧示范城市,“581”案例入編《脫貧攻堅成果案例〔201 8〕》,連續兩年上榜全國小康百強縣市。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戰的治本之策、根本之舉。近年來,韓城市按照中央、陜西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和“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的總體要求,因地制宜布產業、精準施策興產業、三產融合強產業,充分挖掘產業增收潛力,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有力促進了全市扶貧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韓城市科學布局產業扶貧項目,2017年以來,全市實施益貧帶貧項目189個,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意愿發展生產的10446戶已全部落實產業扶貧政策。圍繞花椒產業,在芝陽、板橋、西莊、桑樹坪、芝川5個鎮辦建立了5個花椒節水灌溉示范園,為全市8個鎮辦1527戶有花椒產業的貧困戶實施了貧困戶花椒提質增效項目,實現了花椒主產村標準化基地、專業合作社、電商平臺全覆蓋。依托全域旅游城市優勢,架起以沿黃公路為主軸線,108國道、327國道及西部沿山道路互聯互通的路網體系,布局“六大核心景區”和“現代農業十大基地”沿路分布的產業體系,串起了域內5鎮56個行政村,工商資本涉農領域企業達到220家,建成了黨家村、王峰村等2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培育發展標準化農家樂、鄉村客棧、采摘園等“扶貧工廠”30余家,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的行政村占比超過60%。探索出觀光農業新模式,地處芝川鎮城北村的神農果業專業合作社,采用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方式種植了20多個品種的葡萄,打造了集采摘、品嘗、觀光、娛樂等為一體的觀光農業,極大地增加了合作社的收益。把鄉愁旅游打造成新亮點,位于板橋鎮的王村,因電視劇《初婚》取景拍攝而走紅,“鄉愁”成為韓城全域旅游的新亮點,為群眾拓寬了增收致富路。
依托韓城各類工業企業較多的優勢,常態化開展就業扶貧活動,吸引各類企事業單位300余家,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2741人。通過各級干部幫扶和技術技能培訓,依托電商扶貧及個體工商業,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創業105人。開發公益崗位1262個,其中特設公崗就業830人、公益專崗就業432人,助力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意愿就業的16467人全部實現就業。全市8個鎮辦全部在城區設立了農特產品銷售窗口和貧困人口扶助中心,為扶貧產品無縫對接市場、貧困勞動力進城務工提供平臺,市場監管局、行政執法局為貧困戶在城區銷售農產品劃定免費攤位、流動攤位,既有效助推消費扶貧,又為貧困勞動力進城務工創造條件,更為鎮村群眾進城辦事提供便利,為“城市帶農村”助力脫貧攻堅探索了一條成功路徑。
韓城在全市八個政務大廳設立兜底保障“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窗口,開展逐戶逐人排查工作,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了兜底保障范圍。實施農村幸福院全覆蓋工程,建設幸福院159個,每年“以獎代補”投入運營經費2200萬元,托管老人每日僅需10元就可享受三餐服務,目前惠及老人突破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老人1600人。籌資興建社會福利園,目前10棟主體建筑已全部封頂,2號樓展廳投入使用,建成7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正在順應群眾需求,以市場化理念向全市全面推廣,為困難群眾打造了一條“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的綠色通道。

韓城市移民搬遷共裕社區
韓城集中各方力量完成了1269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回頭看”排查鑒定工作,充分發揮“四支隊伍”力量,完成了全市68309戶一般農戶住房安全核查工作。采取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等多種舉措確保所有群眾都能住上安全房。韓城易地扶貧搬遷對象227戶770人,目前已全部入住。切實滿足搬遷群眾意愿和保障群眾權益,給搬遷群眾吃上定心丸,韓城搬遷戶安置房不動產登記工作進度走在渭南市前列。堅持“搬新騰舊、一宅一戶、應騰盡騰、應拆盡拆、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扎實推進舊宅基地騰退復墾復綠工作,目前拆除率、復墾率、復綠率均達到100%。
結合韓城實際,創設“扶貧扶志鄉村行”暨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在金城辦北澗村、桑樹坪鎮王峰等開展脫貧攻堅“微講堂”、扶貧扶志演出、道德評議及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扶貧脫貧故事宣講、健康體檢及貧困戶微心愿認領等六項活動,參與群眾達到1.5萬人。按照“愛心捐贈一部分、學校自籌一部分、教育局兜底一部分”的原則,在桑樹坪學校設立“自強、感恩、愛心”超市,學生通過勵志積分兌換學習和生活用品,引導廣大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在獲取資助關愛后,懂得感恩與回報他人。扎實落實扶貧扶志工作,累計舉辦道德評議會173場次,發布“紅榜”176人、“黑榜”2人,評選脫貧標兵176人,好婆婆、好媳婦350名,評出最美家庭157戶,十星級文明戶259戶,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促進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感恩奮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社會文明風尚。

將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扎實開展村“兩委”換屆“回頭看”、主要負責人“一肩挑”和村干部是否合格“大起底”行動,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清理72名不符合條件干部并補配到位,力促9個農村黨組織轉化提升,選優配強“四支隊伍”,對履職不力的21名第一書記、11名工作隊員及時進行調整更換,切實做到“好人好馬上一線、精兵強將抓扶貧”。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駐村工作隊長會議,每月進行一次綜合研判,每周對“四支隊伍”履職情況進行一次暗訪督導并通報,強化紀律約束,促進作用發揮。組織脫貧攻堅業務培訓班、技術大講堂、應知應會知識測試,全面提升脫貧工作水平、扶貧干部政策理論素養、扶貧工作能力。積極落實第一書記生活補助和各項待遇,全力解決駐村干部后顧之憂,激發幫扶干部干事熱情。強化正面激勵和問責追究,對脫貧攻堅中涌現出的優秀單位、幫扶干部、愛心企業、勵志貧困戶等進行表彰,開展事跡宣講,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強化榜樣帶動作用。

韓城市相里堡花卉合作社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韓城以“三排查、三清零”工作為抓手,在市級層面建立了“五位書記共抓脫貧攻堅”領導機制和八位常委包聯八個鎮辦常態抓工作推進機制,市人大、政協分南北兩個片區督導脫貧攻堅工作,市委巡察辦全方位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察暨巡察“回頭看”工作,每兩周召開一次脫貧攻堅壓茬推進會,市內媒體定期進行暗訪通報,聚焦問題排查整改,強化工作任務落實。全市各級各部門立下軍令狀,市級領導分管脫貧攻堅重點行業部門及包聯鎮(辦)責任、行業扶貧以及鎮村主體責任明晰,選派的286名駐村干部在崗履責,51家企業包聯62個行政村,各行業協會、慈善機構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實現廣大幫扶干部及社會各級合力攻堅。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攻堅拔寨、決戰決勝的沖刺階段,韓城堅持脫貧攻堅與成效鞏固“兩手抓兩手硬”,以產業就業扶貧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實減支出、以扶志扶智強后勁、以建好用好基礎設施穩支撐,建立返貧防控機制,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咬定目標、苦干實干,用鯉魚躍龍門的精氣神,堅決打贏這場全民幸福攻堅戰,確保到今年韓城貧困群眾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