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蕺山外國語學校 金 光
數學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學生在進行數學方面的學習時,需要從思路出發,找尋正確的學習思路,否則很容易陷入數學的泥沼之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并能夠熟練地運用數學知識在習題的解答中,教師必須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都會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耳提面命:解題的關鍵是整體,必須把握住整體,才能進行相關習題的解答。學生在面對數學題的時候,很容易鉆牛角尖,過度從整體上去考慮問題,從而忽視了對局部的把握。雖然從整體出發是好的,但是如果過度關注整體,面對龐大的題目,學生很容易感到迷茫或者無從下手,尤其是一些數學題目中,出題人很喜歡放迷霧彈來混淆學生的思路,這個時候如果依舊堅持從整體出發,就落入了出題人設置的陷阱之中。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從整體出發,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關注局部,在題干中分析每一部分,尋找解題的關鍵,從而捋清解題思路,提升解題技巧。
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相關內容時,很容易遇到求證題。如:已有銳角三角形ABC,求證:sinA+sinB+sinC>cosA+cosB+cosC。在面對這道題目的時候,學生很容易不知所措,不知道從何入手,如果從整體出發,很容易在求證過程中忽略了題干中的某些信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局部,即題干信息中的關鍵詞——銳角三角形,接著便可以從銳角三角形出發,找準銳角三角形的特點,從而完美地解出整道題。從局部出發,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學生所面臨的問題難度,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分析習題中的關鍵點,從而直接利用相應的知識點來進行習題解答,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做題的準確度和效率。
數學中的很多問題和知識點都是抽象的,學生在面對數學題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明明每個字都認識,但是組合在一起卻不理解的感覺,這體現了數學的抽象性。教師要幫助學生在面對這類問題時,透過題目看本質,從抽象的題干中獲取具體的解題信息,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聯系自己所學過的知識點,從而進一步地提升數學能力。抽象問題最大的特點是需要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在腦中聯想與其相關的其他知識,將復雜的問題努力簡單化,從題中提取到最為核心的問題,從而分析出問題的本質。當學生掌握這種解題方法后,無論是多么抽象的題目,都能夠有跡可循,從而順利解開問題。
在數學的習題練習中,大篇幅的數學題也是較為常見的,這種習題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道大難關。由于數學本身就有一定的復雜性,很多學生在面對大篇幅的數學題時第一反應便是畏難心理,同時,較長的題目也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解題的耐心。另外,長篇幅的題目容易使得學生在看題時漏掉關鍵詞句,造成解題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簡化題目,抓住題目的核心,從長篇幅的題目中提煉出關鍵字句。或者也可以將一道題中的難點轉化為若干個較為簡單的題目,再逐一解決,這種從多到少的解題思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題海戰術,從而冷靜沉著地面對每一道題目,提升學生的解題速度。
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板塊時,學生很容易遇到在一個復雜的幾何題中,證明平面與平面或者線與線之間關系的問題。這種證明題,復雜的構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證明的難度,故而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復雜的幾何題進行簡化,將一個大的幾何題分化為幾個不同的小部分,從而攻克每一部分的難點,幫助學生做到以退為進,成功解開題目。又如,在學習“函數”相關內容時,由于聯系實際,為了講清楚題目的要求,大多數習題的題干內容較長,這個時候教師要帶領學生從復雜的題干中提煉出關鍵的句子,從而幫助學生簡化數學問題,為學生后續解題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綜上所述,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了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多多注意相關方面的內容,無論是在課堂中教授相關的技巧,還是在習題的講解中帶領學生感受,教師都需要注重相關的培養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