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雄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商學院,江南 長沙410004)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不斷深化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產業間融合、升級不斷催生著新興業態,創新著商業模式,重構著商業生態,倒逼商科教育的變革重塑。因此,打破傳統商科人才培育理念,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商科職業素養難塑造是主要問題之一。商科職業教育以培育“有商德、懂商道、具商情”的新時期跨界高素質、技能型商科人才為最終目標。但在商貿類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專業崗位職業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職業情感及認同感的認知培養,缺乏以“敬業、責任、誠信”為核心的職業道德培育和“商道即人道”的職業價值觀引領,學生普遍存在對就業崗位職責了解不足,難以養成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意識、契約意識和甘于奉獻、兼濟天下的職業情懷。
第一階段加強建設綜合素質課平臺,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體育、形勢政策、大學語文等公共基礎課及具有典型專業群特色的文化素質課程。第二階段建立以職業核心能力實訓、管理學、經濟法、經濟學、市場營銷實務以及客戶服務與管理、商務數據分析、營銷策劃實務、新媒體運營與推廣的基礎課教育。第三階段課程的核心課程一般以4—6門為宜。第四階段建立專業拓展課程平臺,對接職業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引進真實企業項目,培養學生崗位提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一、二階段拓寬基礎,三、四階段做厚核心。

圖1 “拓寬基礎、做厚核心、突出跨界”三層遞進關系圖
在構建商貿類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要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項目工作室,對學生進行崗位認知,了解崗位工作內容、性質及其環境。以供應鏈為主線,通過選品、物流、運營、策劃、客服、數據分析、財務核算與決策、商務項目管理等崗位群工作內容進行貼崗實訓。

圖2 四段實踐教學體系圖
為解決基于工作任務的真實項目共享型實戰平臺和實踐教學資源短缺問題,可基于商貿類崗位工作內容,以項目引領進行系統化課程教學改革。從商品的選品、物流,到線上與線下運營、策劃、客服,再到商務數據分析、財務核算與決策以及商務項目管理等崗位群工作內容,進行教學情境和學習領域創設,實現項目任務教學化。將產品開發、物流配送、運營推廣、營銷策劃、商務數據分析等專業群核心共享課程進行教學任務項目化重構,從而實現教學任務項目化和項目任務教學化。

圖3 雙輪驅動人才培養路徑圖
為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同時將從商之道與為人之道深度融合,推崇“商道即人道”,在商貿類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創新思政教育體系和實施 “54321”思政育人舉措來實施培養。要以課程引領為主渠道,將“商道即人道”精髓融入人才培養。如以湖湘文化來浸潤,開設《湖湘商文化》特色課程陶冶學生職業情懷。以網絡思政來拓展,充分挖掘網絡課程和論壇等資源,豐富思政教學形式與途徑。以項目引領為關鍵,與合作企業共同發力引入真實項目教學、抓住實踐環節,突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以心靈能量滋養開展扶弱、幫困、助強來扶助,通過制定“千日成長計劃”來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課程-文化-網絡-實踐-心理”的思政教育體系。

圖4 “課程-文化-網絡-實踐-心理”思政教育體
我校通過對商貿類專業群的課程進行改革和創新,形成“跨界協同、項目引領、雙輪驅動”的商貿類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示范引領、行業區域影響和國內國際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新商科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和參考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