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要:隨著資管新規以及《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相繼出臺,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在監管方面開始漸漸清晰,銀行理財子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相繼獲批籌建。但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我國資管行業的新晉成員,其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本文就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并給出一定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挑戰對策
中國銀保監會在2018年12月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配合著先前發布的資管新規,也就是《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隨著商業銀行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在監管方面開始漸漸清晰,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也如雨后春筍般相繼獲批籌建。事實上國際上一些大型的商業銀行,通過子公司從而開展資管業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做法。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自2004年開展以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快速增長,利率市場化以及居民日常理財等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銀行理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也逐步偏離了商業銀行本質,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資管新規的大背景下,順應時代潮流,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不僅能強化銀行的理財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的風險隔離,并且還能促進銀行理財的規范轉型。
一、我國商業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的背景
(一)我國商業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的背景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金融市場的發展完善和直接融資的快速發展。資金通過股票、債券、投資基金等金融工具繞開商業銀行而直接輸送資金到需求單位,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在資產端和負債端同時承受著巨大壓力。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上升,不斷積累的財富帶來了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這些變化促使我國商業銀行不斷謀求創新發展,為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開展資管業務起步較晚,但得益于我國商業銀行的傳統體量優勢,我國商業銀行資管業務增長迅速。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數據,截至2019年6月末,我國商業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共有4.7萬只,存續余額為22.18萬億元,如果把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的通道業務等考慮在內的話,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實際規模占比將超過一半,從體量上可以說是我國資管行業的領頭羊。但是我國商業銀行在資管業務規模越來越大的同時,相應的風險也隨之越來越大,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應運而生。
(二)我國商業成立理財子公司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要求
傳統的商業銀行通過總行下設的部門,通過代客理財,容易使表外風險轉化為表內風險。而由商業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作為的獨立法人,以新的管理框架和規則使各項資產法律關系更加明確,這不僅是對銀行客戶的一種保護,也能對客戶的資產實現更加良好的管理。因此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經營理財業務,能夠更好地實現銀行表內和表外風險的隔離。
(三)成立理財子公司是我國商業銀行提高其理財業務發展水平的現實需要
在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之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面臨著傳統風險控制體系的諸多限制,而這種限制非常不利于銀行培養專業化和市場化的資產管理能力。并且從國際大型商業銀行的經驗來看,商業銀行設立獨立法人機構既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與商業銀行其他業務相隔離是通行的做法。我國商業銀行與保險機構,公募基金等機構相比,擁有豐富的公司和個人客戶資源,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符合發展的規律。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現階段面臨的挑戰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身后伴著具有雄厚實力的銀行,其在資金,人員等諸多領域的投入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但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我國資管行業的新晉成員,其發展必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面臨來自其他資管機構以及母行其他資管公司的壓力
作為新生的銀行理財子公司,雖然一般其母行有著強大的資金,人員等方面的優勢,但與原本就獨立運營的券商、信托、公募基金等機構相比,由于剛剛成立,其在風控、客戶資源、行業投研等方面會在一段時間內處于劣勢,短時間內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難以避免。此外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一些大型銀行同時擁有保險、券商、基金等資管牌照。特別是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的業務有著高度的重合。由于銀行的理財業務,特別是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往往非常依賴銀行的資源以及聲譽方面的優勢,因此這些同時擁有多個牌照的大型銀行,各子公司容易形成業務上的交叉,如果各方面協調不好,很容易造成客戶流失和業務的萎縮。因此如何在不同的資管機構之間實現平衡,使其形成一種相互補充的業務生態,而不是相互惡性競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二)短時間內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存在投研能力的明顯短板
由于我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并且我國各金融機構一直分業經營,加上我國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一直都是以穩健經營為準則,一直側重于國債等低風險固定收益資產投資。基本很少涉及股權類、金融衍生品以及股票等領域的投資。因此在這方面缺乏主動管理能力,尤其是中小銀行在這方面能力更為薄弱。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以及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逐漸開業運營,各銀行理財子公司肯定會加大配置股權類、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以及股票方面的投資比例,從而提升其產品的收益率,而這些領域非常考驗從業人員對宏觀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的把控能力、擇時和風險控制能力。與在該領域積累了豐厚經驗的基金、信托、券商資管等機構相比,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對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形勢把控,擇時與風險控制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短板,這方面的人才與能力在短時間內難以有較大的程度的提升,因此短時間內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會存在投研能力上的明顯短板。
(三)運營模式變化帶來的管理難度加大
我國商業銀行之前的資產管理一大問題就是資金池操作,但是成立理財子公司之前雖然資金池會導致風險的積累,但由于資金池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期限錯配以及相互調節,從而降低了客戶申購和贖回理財產品帶來的流動性問題。但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后,由于子公司的獨立性增強,銀行先前運用表內資金對沖流動性風險的操作,將會受到合規性的約束,母行的流動性補充必然會減少。此外,由于資管新規下,理財產品逐漸打破剛性兌付,產品向凈值化轉型后,對于產品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斷提高,同時對于信息披露的內容、頻率等方面的要求都會提高,由于理財產品不再負擔保本的義務,客戶通常會更加關心產品收益率和凈值的變化,并且產品凈值按照公允價值估值核算,凈值的不斷波動,由此引發客戶頻繁的申購和贖回,也會給產品的管理帶來不小的挑戰。
另外由于我國廣大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短期內難以改變,對于凈值型產品的銷售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三、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對策
(一)強化銀行理財子公司與母行管理結構協同發展
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建立一套組結構織健全,內部激勵機制合理以及內部控制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在這方面可以參考國際上一些先進銀行的做法,通過母行設立的專門委員會,強化對銀行理財子公司業務的統籌布局,規劃引導,從而最大程度減少來自母行其他資管公司的壓力,同時充分發揮董事層和監事層對于銀行理財子公司與母行之間的聯系作用。并且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獨立運營穩健的情況下,甚至可以探索其獨立上市,通過市場的規范引導,促進銀行理財子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以及業務模式規范化發展。
(二)強化金融科技的運用
目前我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以及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均擁有成熟的業務平臺,強大的信息系統,因此理財子公司可以在母行的支持下研發適應業務發展需要的業務系統。此外金融科技時代,銀行理財子公司還可憑借母行擁有的巨量客戶數據資源,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智能投顧平臺,從而對客戶的風險偏好與資產狀況進行精準定位。比如最近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使銀行理財子公司更加意識到線上服務的重要性,因此目前開業運營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把銷售的主陣地轉移到了線上。強化金融科技的運用能夠實現對客戶來源、產品營銷、產品設計等銀行理財子公司業務的覆蓋,從而提高運營效率,實現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三)建立專業投研人才體系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投資研究能力是一個短板。在資管新規發布之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優勢在于固收類產品,缺乏股權類、金融衍生品以及股票等領域的投資經驗,因此這方面的主動管理能力較弱。短期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通過外聘投資顧問來解決,但就長遠發展來說,銀行理財子公司要加強自身這方面的人才培養,慢慢適應為客戶提供策略方面的服務,從而賺取管理費的業務模式。此外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盡快建立更市場化的人才招聘制度,面向整個資本市場招聘投研,風控等短板領域的優質人才,并且參考券商,信托和基金等機構,向優秀人才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以及對應的激勵方案,吸引相關優質人才,從而應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提高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卜振興.行業變革下理財子公司的機遇和挑戰[J].西南金融,2020(04):44-54.
[2]華紅梅.現階段銀行理財子公司面臨的挑戰及發展對策[J].海南金融,2020(02):34-38.
[3]呂博.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挑戰與發展[J].銀行家,2019(08):64-66.
[4]李卓.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路徑研究[J].甘肅金融,2019(10):12-15.
[5]王光宇.銀行理財子公司揚帆起航[J].銀行家,2020(01):25.
[6]趙南岳.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面臨的挑戰分析[J].西部金融,2019(09):60-62.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