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教育改革力度的進一步深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其中整本書閱讀教學水平是否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直接決定了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是否成功。因此相關人士必須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給予足夠重視,將各種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措施結合其中,有效解決具體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文章針對高中語文在新課程標準下,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途徑展開詳細分析,以新課標精神為出發點,將語文學習任務群作為具體導向,將具體學習內容作為載體,通過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對具體內容進行鑒賞比較、問題探究、專題探究等三個領域,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深入研究,為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
一、 引言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導致我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必須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為了積極響應新教改的要求與號召,使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能夠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學習需求,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對現代化社會以及信息化時代具有的特點進行有效掌握,對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化網絡技術具有的作用和價值進行充分利用,使高中生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將自身具有的主體地位充分彰顯。這樣才能使高中生通過對語文閱讀內容的探究、梳理、交流、表達、鑒賞、閱讀,使自身在理解與傳承文化、創造與鑒賞審美、提升與發展思維、運用于構建語言等各個方面得到不斷強化。
二、 通過鑒賞比較將讀寫融為一體
在高中階段引導學生對經典文章進行閱讀,使學生具備豐富的閱讀經驗后,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鑒賞比較,能夠使學生將閱讀內容與寫作內容融為一體,提高對整本書的閱讀能力。比如,在指導學生對具體閱讀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類型進行對比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讓人物形象在動靜中相輝映,淺談小說中人物的塑造類型”作為主題,鼓勵學生在對文章人物形象進行微觀探究的同時,還應該從宏觀角度進行建鑒賞,從而使學生能夠具備獨立分析文章中人物塑造類型以及塑造人物使用的手法。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文章手法進行創作,從而使理論指導與寫作實踐有效結合的目標順利實現。在對兩種人物類型進行鑒賞比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各種多元化的方式是學生的閱讀思維,從深度和廣度方面進行延展,從而使高中生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具體教學流程如下所示:
第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動態人物與靜態人物的劃分標準進行明確與規范,其中動態人物主要指的是,隨著不斷變化與發展的故事情節,性格不斷豐富、成長、發展的人物,但區別于文藝理論中的扁平人物與圓形人物。靜態人物主要指的是,隨著不斷變化與發展的故事情節,性格特點始終不發生改變的人物。
第二,為了使學生能夠對閱讀內容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從學生較為熟悉的人物入手,對該人物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角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圖片與視頻功能,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水滸傳》中魯智深的照片展示給學生觀看,鼓勵學生對二者具有的性格特點進行簡單描述,從而使抽象的動態人物與靜態人物知識變成具體的人物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消化。
第三,教師可以將分組教學法運用到人物展示環節中,結合高中語文教材內容,每組選擇十個人物形象,并以小組為單位對這十個人物形象進行類別劃分。在此基礎上,可以增加難度,鼓勵學生對每一個人物形象的表現手法進行分析。
第四,在鑒賞比較環節結束之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進行寫作,將現實中的人物形象作為寫作原型,塑造一個靜態人物或動態人物。然后鼓勵高中生對彼此寫作內容進行點評,此時教師只需從旁指導即可。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積極響應新教改的要求與號召,始終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開展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能使學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產生積極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 通過對問題的研究建立科學的閱讀思維
對于分享交流的內容而言,選擇的內容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指明思考方向、建立思考框架、提出思考問題,使學生以具體內容為載體,在一定范圍的維度和范疇上,提高對追求和評價真實結果的精度與深度。
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文學巨著的過程中,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明確指出思考方向,如,“功名與道義”。與此同時,幫助學生構建思考框架,將作品中的人物根據不同的命運和不同的身份進行類別劃分,武將類別、帝王類別等,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類別進行對應問題的設置。除此之外,在進行問題設置的過程中,設計內容應該盡量廣,不僅要包含故事的情節、人物、主題,還要包含人物的創作手法。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將傳統閱讀教學模式轉變成思考過程、發現過程、構建過程。
具體教學流程如下所示:
帝王類別人物系列:曹丕、劉禪、袁術、孫權、劉備
探究問題設置:
第一,請詳細講述“煮酒論英雄”這一著名篇章,并對曹操和劉備兩人當時的心理活動進行分析。
第二,袁術是否有稱帝的資本?最終為何會以失敗告終?
第三,為何劉備在趙云救了阿斗之后,將阿斗擲之于地,并且說出“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這句話,你對“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這句歇后語有什么看法?
第四,關羽敗走麥城后,被吳軍抓獲并殘忍殺害,劉備為關羽報仇,率領大軍討伐東吳,夷陵之戰,蜀軍大敗,劉備在逃往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你對劉備發動的這場戰爭如何看待?
武將類別人物系列:司馬懿、馬超、夏侯惇、典韋、呂布、黃忠、趙云、關羽、張飛、周瑜
探究問題設置:
第一,通過對《三國演義》文學巨著的閱讀,請詳細描述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中的誓詞內容。三人在故事后續發展中是否做到了遵守誓言的內容?你對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誼如何看待?
第二,在“鞭打督郵”事件中,張飛和劉備各自有什么樣的表現?從中能夠看出張飛和劉備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作者分別采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
第三,在《三國演義》文學巨著中,呂布被李肅評價為“勇而無謀,見利忘義”。通過對整本書的閱讀,結合呂布的所作所為,你是否認同李素的這一觀點,請說明原因。
第四,關羽被清代文學評論家毛宗剛評價為“義絕”,請將關羽的故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整理。并且結合自身的閱讀感受,詳細討論關于這一人物形象。
四、 通過對專題的研討品味閱讀內涵
在高中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對《紅樓夢》這部文學作品進行閱讀研討的過程中,為了鼓勵學生能夠主動對這部文學名著進行閱讀,教師可以每天在課前5分鐘的時間內與學生進行共同閱讀,并組織學生按照座位順序輪流對《紅樓夢》的重點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解,對文章中人物情節脈絡進行詳細梳理。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專題探究學習,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作品的內容進行深度了解,還能使學生開展具有較高個性化的閱讀方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權威人物對《紅樓夢》的解讀或者相關學術著作,幫助學生對《紅樓夢》這文章學作品進行鑒賞。
具體教學流程如下所示:
第一,教師首先要是學生對探究思考的具體方向進行明確,比如,將研究主題設定為“叛逆與腐朽”,在此基礎上,對探究性學習的課題進行明確,從而使學生在進行相關問題思考的過程中能夠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框架結構。
第二,對《紅樓夢》這一部文學巨作而言,教師可以從語言、主題、情節、人物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性課題的設計。比如,“《紅樓夢》中的諧音命名藝術”“《紅樓夢》中的經典對白”“《紅樓夢》中的經典名曲”“《紅樓夢》中的人生智慧”“以四大家族興亡史分析當時社會現象”“《紅樓夢》中的女性觀和愛情觀”“《紅樓夢》中的經典情節鑒賞”“《紅樓夢》之寶黛戀”“《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解讀”“林黛玉的葬花吟”“賈母的形象”“《紅樓夢》中貫穿始終的人物賈雨村”等,這樣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內容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專題研討,通過教師的專業指導,進行合作學習。
第三,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得到研究成果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研究成果在班級內進行展示,有其他同學對研究成果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使高中生學習到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思考技巧,而且還能通過展示、分享、交流,提高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最終有效實現提高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水平的目標。
五、 結束語
在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學生提出具體的教學目的、指引思考方向、組建學習框架,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對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合作分析研究,將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使各項動態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時,為高中生提供了種類豐富、內容多遠的閱讀途徑,使高中生具備豐富的整本書閱讀經驗,為高中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效載體。長此以往,不僅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更加多元化的思想模式和內容,使閱讀視野得到進一步拓寬,強化高中生自身具備的閱讀鑒賞能力,而且還能對高中生語言能力進行不斷強化,使高中生具備良好的思維品質,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易曉,杜紅梅.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課程建設[J].教育科學論壇,2019(8):30-33.
[2]趙清林.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途徑[J].語文月刊,2019(6):33-36.
[3]劉桂芬.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嘗試[J].文教資料,2019(16):32-33.
[4]何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9(27):68-69.
作者簡介:范瀟琳,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康樂縣康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