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 田峰
[摘 要] 本文圍繞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做出分析和研究,并從多角度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和建議,以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
[關鍵詞] 高校科研;科研經費;問題;對策
高校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科研經費是高校資金的重要來源。近年來,隨著政府和社會對高校科研經費投入的不斷增加,其使用和管理也越來越受到外界的關注。
在2016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高校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并要求進行改革。同年,《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6〕50號,以下簡稱《意見》)出臺。
隨后,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各部屬高校按照《意見》要求,于2016年12月底前制定(修訂)本校的相關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使中央的各項政策和舉措盡快落地并取得實效,最大限度激發高校科技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此新背景下,對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使用方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當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入手,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探討如何提高高校科研經費的規范管理程度和使用效率。
高校或多或少存在著對科研經費管理重視不夠,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已有的管理制度執行不夠嚴格等情況,使得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暴露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
1.高校財務政策在科研經費管理中的問題
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政策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看來是比較給力的,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如財政部門的資金撥付、高校的分配、申報人完成項目等環節,還是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受到嚴格的預算和支出控制的影響,一些科研項目完成效率和效果不理想。
在高校科研經費的使用過程中,使用者需要按照既定的項目預算來進行支出,一旦預算不合理勢必導致支出效率低下,使用效果不理想。再加上繁雜的經費支出審批審核過程,高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作量無形中增加了不少[1]。
另外,高校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尚不能通過科研經費的使用得到進一步提高。科研經費不允許列支科研人員績效支出,在完成規定工作量之后,更好更多地完成科研項目成為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的分內工作,其實際付出和相應收入不能達成正比,導致了科研人員積極性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2.高校行政部門在科研經費管理中的問題
首先,高校的科研部門、財務部門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過程中尚未形成合力,存在著各掃門前雪的現象,信息不能共享問題突出。信息化建設落后,缺乏頂層設計,導致各部門信息堵塞。比較明顯的是有的高校財務系統、科研系統、資產系統等幾個系統之間,因端口不統一等各種原因無法信息共享,導致三個管理部門的審核復核工作重復性進行。
其次,經費支出進度慢。高校科研專項經費從申報、審批到使用,需要走一系列流程,需要資金來源方、高校方,作為歸口管理單位的科技處、社科處,科研工作者所在的學院或者基層單位共同參與,這就形成了多級管理體系,經費在支出前需要逐級申請得到每個部門管理者的同意。如果某一部門的管理者因故不能及時審批,就可能讓整個流程速度變慢,甚至會影響最終的使用,拖慢科研項目的進度[2]。
3.高校科研人員在科研經費管理中的問題
首先,經費預算編制過于隨意,影響科研項目的進行和完成。因為大部分高校科研人員都沒有受過系統專業的財務知識培訓,對經費預算的編制沒有一個清晰思路;有的項目申請時間緊任務急,來不及進行充分調研和論證,這都可能會造成后續支出困難、影響科研項目整體效果的情況發生。
其次,科研人員無法集中精力來完成科研工作。高校極少有專職的科研人員,絕大多數科研人員是需要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教師們需要一人承擔多項工作,除了日常的教學科研工作任務,還有行政管理部門下發的相應工作任務,教師需要兼顧科研、教學、管理多個角色,很多老師要在工作時間搞教學、指導學生,再用休息時間來搞科研,這其實很難保證教師們有足夠的精力專注于科研和高質量地完成科研任務[3]。
1.財務政策方面做好放、管、服
本著服務科研的態度,要不斷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做好“放、管、服”工作,讓高校科研人員有更大的自主性,不僅要重預算控制,也要重績效考評,以更好地調動科研人員工作積極性。針對那些研究難度大、預期效果好的項目,可以考慮適度延長研究期限,避免出現科研人員為追求效率而損失效果的現象出現。
另外,高校應逐步建立科研經費績效考核制度,獎勵科研人員是提高科研積極性最直接的方法,科研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報,可以讓他們在后續的工作中保持動力與激情。
2.行政管理方面要簡化流程
及時滿足科研項目的資金使用需求,簡化科研經費支出審批流程是重點。簡化流程不是降低標準,而是需要建立科研經費管理責任制和科研信用機制,對出現違反科研經費使用規定的個人或團隊都要被問責。另外,信息化建設也是高校需要加強的短板。高校應加強頂層設計,進行統一和布局,推動財務信息化建設,及時更新核算設施,積極引入計算管理軟件,使財務系統合法合規、清晰透明、操作簡潔方便。
3.評估體系方面要健全
科研工作要想真正做出成績,不僅要看數量,還要看等級,更要看完成的質量。高校要對傳統的科研評估體系進行完善,促進其向科學性發展。在評估過程中,多設置一些與實際應用效果相關的指標,將生產實際與科研質量聯系起來,能夠有效推動科研工作的進行,也能夠讓學生可以從知識水平層面來理解科研,讓科研經費用到真正有用的地方上去[4]。
4.監督檢查方面要加強
高校應高度重視并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監督和檢查,建立健全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的監督檢查機制,將上級部門的專項檢查和校內的常規監督相結合,重點檢查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的手續是否完備,賬目是否清楚,核算是否準確,重點檢查是否有弄虛作假、節流挪用、侵占擠占等違規違紀行為,以有力的監督檢查保證科研經費的資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另外,還可以聯合科研、財務、資產、紀檢、巡察、審計部門,以校內專項檢查或專項巡察的形式,對上級和學校相關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項目管理費、人員經費、業務費等支出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5.預算的編制要科學
科學預算是科研經費順利支出使用的前提,科研人員要基于項目的實際需求,來制定出合理的預算申請報告。如果項目組無法獨立進行科學預算,可以向財務部門尋求幫助,來進行科學預算,不僅能更好地避免出現任何預算的不合理,在后期科研過程中也能更加地游刃有余。按照預先設置好的經費使用要求,科研人員要嚴格執行預算,做到既不多開支,也不過于壓縮開支。另外,可以嘗試為科研人員“斷舍離”,聘請專門的財務人員,來幫科研人員處理科研財務問題,目前高校的情況雖然無法做到為學院和基層單位配備專職的財務人員,但可以從配備兼職的財務人員著手,將極大地提高預算的合理性和執行率。
6.對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的宣傳教育要形成合力
針對科研人員不能準確認識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法規制度這一普遍現象,一部分科研經費違規使用問題,并不是當事人有意為之,而是因為不知邊界、誤打誤撞。這就需要在學校層面,統籌科研部門、財務部部門、紀檢部門、審計部門,互相協調,通過組織財務政策宣講、經費使用流程講座、違規使用科研經費案例警示教育大會等,向科研人員普及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的相關規定和政策。
綜上,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抓住科學研究這一重要把手,需要聚焦高等學校這一主要陣地。高校自身也要利用好國家撥付的科研經費,在科學有效的科研經費管理措施的支持下,向建設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邁進。
參考文獻:
[1]董舒岸.“放管服”下的高校科研經費報銷管理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4):133-134.
[2]陳麗.“負面清單”模式下高校科研經費內部控制流程優化[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02):123-124.
[3]任彥鑫.關于加強高校科研經費內部監管的思考[J].財會學習,2020(03):34-35.
[4]王陳燕,譚天敏,章曉燕,周厚奎.科研人員視角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弊端分析——以浙江農林大學為例[J].商訊,2020(02):1+3.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
[作者簡介]
王希,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紀檢監察、校內巡察、行政管理。田峰,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