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瀅
摘要:《基礎會計》課程已經成為各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基礎必修課,然而對于各個專業的學生,不同的工作崗位對會計知識的需求和其工作能力的要求都不盡相同。本文關注的教學改革,從海南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基礎會計教學現狀入手,思考以“財務報表為導向”的基礎會計教學改革方式。
關鍵詞:會計專業;財務報表;電子商務
對于不同專業的高職生而言,財務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可視為未來職場空間拓展的“助推器”,良好的財務信息決策能力是每一個社會人應具備的基本財務素養。《基礎會計》課程已經成為各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基礎必修課,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非專業學生的基礎會計教學往往很少進行區別,忽略了行業對非專業學生會計知識掌握范圍及程度的需求。
電子商務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標準同質化,偏離崗位實際
會計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專業學生通過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了解會計工作的整體流程,熟知會計工作的基礎原理和基本假設,并掌握一家工業企業整體核算方法的基本技能,奠定從憑證到報表的實務操作基礎。而電子商務專業需要的基礎會計課程,其掌握知識、能力和會計專業相比存在本質不同。非會計專業教學標準設計應當摒棄繁雜的會計核算過程,弱化抽象的專業概念,讓學生在理解會計信息形成過程的基礎上,提高分析、應用會計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財務思維,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做一個知財務、善運用、能籌劃的管理人才,其重心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許多職業院校的非專業基礎會計課程,其教學依然沿用了會計專業的標準,在目標的設計中并沒有展現出本門課程的職業特色,導致在課程教學中,出現教學目標和內容不明確的現象,進而將這種“不明確”的信息傳遞給學生,造成學生的學習目標模糊,失去了學習興趣。
2.缺乏連續性的課程安排
會計專業學生在學習《基礎會計》課程中,僅需掌握如會計要素、借貸記賬、成本計算、記賬結賬等會計基礎知識,以及如填制與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基本操作流程。對于其他深層次的會計知識,將在后續的《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中逐漸展開學習。而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掌握分析財務報表指標和利用財務信息進行決策的能力更為重要,比如行業分析、指標比率分析、作出最佳訂貨決策、制定最佳商品價格等,后續進行的《財務報表閱讀與分析》《管理會計基礎》等課程對他們而言才是較為重要和具有連續性的。
無論哪個專業,學生在學習任何財務知識之前都應該了解會計基礎知識、熟悉財務信息的形成過程。如果后續沒有連續性的課程安排,則不利于非專業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財務認知體系,給真正獲得財務分析和經營決策能力帶來阻礙。
電子商務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改革目標和設計思路
本課程的體系設計是基于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和能力遞進規律,從認識企業、會計工作和財務報表開始。先有整體認識,再以企業發生的真實經濟活動和會計工作過程為主線,講授會計核算知識。內容增加了財務報表分析和管理會計的基礎內容,符合當前“業財融合”環境下業務人員和管理人員懂得財務知識、樹立財務思維的要求。
1.實踐教學目標
(1)通過學徒制合作渠道,將教學資源和行業相關企業典型案例相結合,將基本理論的共性和實踐內容的個性相結合,幫助非專業學生了解基本的會計知識、建立初步的會計思維、形成一定的會計報表分析能力。
(2)實現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線上調動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學習,線下提升學生實際憑證填制、憑證解讀、報表編制、報表分析等操作能力。實現不同專業不同起點的系統化、個性化學習。
(3)以會計實際工作過程為主線,以“項目任務”為驅動,以倒序的形式闡述憑證、賬簿和報表之間的關系,穿插日常實務處理(包含銀行業務、稅務業務、工商業務),使學生真正理解會計核算和三大書面載體的真實含義。
2.理論教學目標
(1)了解企業含義、分類、公司組織結構;理解財務報表的項目和意義;理解會計的基本概述;為閱讀和理解財務報表奠定基礎,以便運用財務信息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
(2)讓學生從政治經濟、生活文化等大環境出發進行分析,融合企業購銷存業務具體流程,正確看待會計系統在經營管理中的地位、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分析財務問題和應用財務信息的能力。
3.設計思路
(1)總體上,本課程針對會計專業及非專業學生的需求,主要設計了會計基礎知識、日常業務會計處理和會計報表分析三部分內容。課程提供豐富的線上資源,包括視頻、動畫、課后練習與測試、案例分析、答疑與討論、拓展資源庫等。線上線下授課方式多樣有趣,包括實地操作、情景拍攝、講故事論人生,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掌握基礎知識,建立會計思維,形成一定的會計分析能力。
(2)細節上,課程設計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和通用性的要求。首先,基礎會計課程在設計過程中,摒棄了傳統課程以知識學習為目標的理念,作為專業技能提高課程,而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競爭力,包括銀行出納結算能力、稅務辦稅能力、會計核算能力、會計信息分析、管理決策等。引入行業真實案例或實行引企入校方式,力求開展的課程緊扣職業崗位目標,突出職業性特征。其次,改善以往直接對企業經濟業務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避免讓學生感到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學習。為培養這種專業分析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會向學生提供與真實情況對應的原始單據,或者結合財稅系統平臺的案例單據,更加直觀地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來分析原始單據所反應的經濟業務,思考應當如何進行處理,拉近理論課程與實際工作的距離,增強職業體驗感。再次,顛覆傳統會計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做賬記賬”能力為重心,更多側重于培養學生發揮會計信息決策的支持作用。具體采用“倒序”的教學形式,從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引出會計崗位目標,從讀懂會計報表的商業語言出發,帶領學生進入基本理論、賬務處理、數據分析的學習旅程。最后,作為一門理論實際一體的課程,《基礎會計》以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形成為目標,而不是單純的知識運用。整體課程結構設計是:模塊一,從企業的組建開始,介紹幾種公司組織形式,了解日常銀行業務辦理,熟悉基本稅務知識,重點引入報表的重要地位,展示會計信息查找過程和報表項目,講解反映財務成果所對應的報表及其聯系;模塊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講解的理論、科目、方法和工具貫穿整個學習體系,體現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等具體方面;模塊三,日常業務核算(只有真正理解業務的實質和數據的來龍去脈、處理思路,才能了解報表中每一個項目的真實含義,這是報表分析的基礎),在每一個項目實施后,循序漸進地引入“報表分析案例挑戰”內容,例如行業分析、報表造假分析、指標比率分析等;模塊四,全面操作企業賬務處理流程,最終回歸到會計報表的具體編制方法和分析方法的主題思路上,結合企業真實案例,學會閱讀報表、分析報表和決策管理,形成閉合學習思維。
改革成效與經驗
綜上所述,本課程通過校企合作,將企業真實案例植入課堂,解決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貫穿職業素養,透過案例故事、場景設置和業務實操,將職業素養引入到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誠實、嚴謹的職業精神。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做到寓教于樂、理論實踐一體。業財融合,貼合職業崗位實際業務流為主線,模擬企業情境,增強職業體驗感。海南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改設計,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最終將學習過程、業務過程與學生的能力需求和個性特征聯系起來,同時將職業素質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
基金項目:
本論文用于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課題“基于財務報表閱讀為導向的基礎會計教學改革與實——以我校電商專業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