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坤
摘 ? ?要:環境監測也就是對人為污染進行有效監測,其中人為污染包含了日常生活及生產中產生的污染。通過開展環境監測工作,能夠對這些污染給生態經濟帶來的影響進行全面展現,可以給后續環境治理工作開展提供數據參考。在環境監測中包含的內容繁多,如大氣監測、噪音監測等,為了能夠將環境監測在污染監測治理中起到應有的效果,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把現代化技術運用其中。只有在各種現代化設備與技術的配合下,才能獲得真實的檢測效果,給后續環境治理打下扎實基礎。
關鍵詞:環境監測;大氣污染治理;作用;策略
1 ?環境監測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1 ?給大氣污染治理提供依據
要想實現大氣污染科學應對和處理,需要在有效監測數據信息支持下進行。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諸多城市面臨的大氣污染問題比較嚴重,并且當前我國正處于大氣污染治理重要階段,所以通過加強環境監測,根據收集的數據,實現大氣污染治理,能夠有效獲得理想的大氣污染治理效果。
1.2 ?利于執法監督工作開展
通過開展環境監測工作,能夠對大氣環境整體情況進行有效監管,通過監測,獲得相應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真實展現出大氣污染中各種有害物質,為政府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數據參考。由于我國對大氣污染在大氣中含量具有統一標準,通過環境檢測,獲得各項數據,在與這些標準相比較,能夠了解大氣污染中污染物是否超出國家標準,如果超出國家標準,需要對相關部門嚴格處罰,從而實現環境保護。由此可見,環境監測是執法監督的前提要素。
2 ?大氣污染產生成因
2.1 ?工業化生產
現階段,國內工業化生產獲得了發展,生產模式多元化、排放物增加等問題,造成環境污染逐年加劇。由于社會普遍人群的環保意識不強,工業化生產工藝經濟性追逐傾向,造成了較多難以處理的廢氣排放于大氣環境中,引起大氣污染。部分工廠開展廢氣處理工作,然而采取的處理措施相對簡單,尚未達到排放標準,嚴重影響著大氣環境。
2.2 ?尾氣排放
經濟社會背景下,交通事業獲得高速發展,在車輛基數增長之快,截止2018年年末,國內機動車數量高達3.2億。與此同時,機動車在行駛期間,產生一定容量的尾氣,加之3.2億基數,為大氣環境帶來的污染不可小覷。機動車尾氣中,包括氮氧化合物、CO等有毒氣體,在機動車排放時流向社會環境,一方面污染著大氣環境,另一方面對人們身體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成為亟需解決的大氣污染問題。
3 ?大氣污染環境監測技術
3.1 ?固體顆粒物的監測
大氣環境在備受污染的情況下,開展相適應的監測活動,借助現代化監測技術,配合檢測儀器設備加以應用,綜合分析空氣指標,確定大氣中包含的污染元素,以此深入分析大氣的污染氣體濃度,排查污染源位置,并結合大氣環境監測數據,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大氣改善措施,繼而提升環境治理的整體效果。在大氣監測期間,應將固體顆粒物作為核心監測內容。
大氣污染中以固體顆粒物較為嚴重,對人體健康具有較大的健康威脅,加之固體顆粒物組成元素具有繁雜性,為此,在對其開展監測與治理時,應選擇大氣監測儀器,借助指標監測方式,確定固體顆粒物中的各項元素指數,比如二氧化氮指標、PM10等。PM10指直徑不大于10微米的顆粒物,即直徑小于10微米的固體顆粒物具有可吸入性,人們長期吸收此類物質,極易引發慢性疾病,比如咳嗽、哮喘等,影響身體健康。
大氣污染監測期間,應借助直徑為40mm的濾膜,開展線上采樣,并選擇粒子切割器。大氣監測儀器能夠測量粉塵質量與濃度的能力,其粉塵數據采集速度較快、準確性高,監測范圍為:L[0.01,100],mg/m;H[0.001,10],mg/。監測實際獲得的結果,有助于確定污染元素的濃度,分辨污染物的種類與特征,為開展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基礎。
3.2 ?二氧化硫的監測
大氣污染物中頗具代表性的是二氧化硫,此氣體危害性極強,對大氣結構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危及人體健康。工業生產期間,煤炭、油等物質的燃燒,皆生成一定成分的二氧化硫。基于含硫污染物的危害性,采取光度法開展污染監測流程。光度監測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外界因素對監測結果造成的影響,監測結果精準性高。監測數據,表現出大氣污染的發展狀態,即二氧化硫濃度。在確定大氣污染程度的基礎上,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環境污染保護措施,以此改善大氣環境。
3.3 ?氮氧化物的監測
氮氧化物的監測流程,以汽車尾氣為主要監測主體,繼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污染治理措施。部分一線城市中,比如北京,引進新型大氣監測技術,并同步實施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實施效果。在城區交通道路上,安裝實時監測系統,實現對車道機動車加以監測,采取24h監測方式,全程獲取機動車尾氣排放情況,有效排查排放不規范的機動車。
大氣污染監測治理成效顯著,2016年正式啟動機動車排放監測技術,監測車輛達75萬輛,其中非標準排放有2600輛。與此同時,采取低氮燃燒技術與其他措施相結合,減少大氣污染排放,提升大氣污染的治理效果,改善大氣環境。
4 ?大氣污染治理技術
4.1 ?除塵器
針對固體顆粒物的大氣污染,可采取除塵器加以處理。在監測技術中,如若監測到固體顆粒物排放不規范的,可針對污染源位置,安裝除塵器,減少固體顆粒物排放,緩解大氣污染現象。除塵器種類較多,包括板式、管式、濕式等。除塵器的運行原理為:含塵氣體排放期間,經過濾料時,塵粒被阻斷傳播,并將其滯留于除塵器中,實現對含塵氣體的處理。
過濾方式有兩種:深層、表面兩種。深層過濾的濾料以纖維、顆粒為主要成分,對直徑為微米的顆粒物造成阻斷,使其難以通過,達成除塵效果。深層除塵效率較低,濾層阻力良好,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然而其容塵量能力較高,在清灰期間具有一定難度。表層過濾,類似于篩選,其材質以復合濾料為主,將濾料制成微孔濾膜,可針對排放量較小的區域采取此種過濾措施,并定期清灰,保障其除塵能力。
4.2 ?有毒氣體的治理技術
二氧化硫的治理技術:脫硫技術,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硫氣體生成,在監測技術確定的二氧化硫排放源位置,添加脫硫技術,以此減少二氧化硫在大氣中的含量,實現對其治理與控制。
氮氧化合物的治理技術:在監測技術中,確定氮氧化合物污染源位置,增設治理技術,減少氮氧化合物氣體排放,實現大氣污染治理。氮氧化合物的治理技術有:低氧燃燒,可有效控制氮氧化合物排放,降低排煙中產生的熱損,節能減排;低氮燃燒技術,減少氮氧化合物生成;煙氣脫硝技術,將氮元素有效分離,以此減少氮氧化合物的生成;煙氣循環燃燒技術,有效控制氧濃度,加強燃燒區溫度控制效果,減少氮氧化合物生成;兩段燃燒技術,一段控制氧氣,調節煙氣溫度,降低氮氧化合物生成,二段開展CO、HC完全燃燒過程,減少氮氧化合物生成可能性,控制燃燒溫度。借助多種氮氧化合物治理技術,有效緩解大氣污染壓力。
5 ?結論
綜上所述,在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期間,應分析大氣污染物的產生成因,確定污染物種類與濃度,排查污染源,在污染源位置開展監測與治理,以此加強大氣污染物的處理效果,減少排放物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提升大氣健康指數。
參考文獻:
[1] 閆冰娜.大氣污染原因和環境監測治理技術[J].科學技術創新,2020(6):131~132.
[2] 郭立達,李扉屏,焦振霞.環境監測治理技術在大氣污染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20,51(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