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詩翌
[摘要]各大高校緊跟短視頻潮流,開始創作和大學生活緊密相關的短視頻作品。這些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對外展示學校形象,對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嶄新手段。把準短視頻原生“社交互動性”和制作“短小精煉”特點,能幫助高校短視頻更好的傳播,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引導的一股強大力量。
[關鍵詞]高校;短視頻;制作
一、高校短視頻興起的背景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川這為高校利用互聯網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指出了明確方向。同時,Web3.0時代的到來賦予短視頻新的成長契機,迎來了新一輪蓬勃發展期。在Web3.0時代背景與各大運營商開啟“流量不限量”的共同“加持”下,與圖文、表情包、語音、長視頻等相比,短視頻具有更強大的社交屬性,未來或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社交的主要發展方向。
在短視頻被普通大眾所推崇后,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嘗試建立學校官方短視頻平臺,進行學校品牌形象傳播。各大高校探索互聯網時代傳播新規律,深度研究受眾特點,緊跟傳播新形式,逐步建立“兩微一端”加短視頻的新媒體宣傳教育,高校新媒體傳播矩陣的傳播合力隨著傳播渠道的拓展日益增強。
(一)短視頻為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獲取的多渠道,信息內容多元化特點,對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面對新形勢,高校選擇順應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重視利用新媒體,以便準確把握當代大學生思想動態和成長需求,及時融入學生、了解學生,圍繞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積極創作,以“共情”效果打動學生內心,起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短視頻成為對外展示學校形象的又一窗口
短視頻技術的發展,使得“聲音+影像+文字”的表現方式不再受限于影視專業團隊的專業從業人員。短小精悍的短視頻作品成為各大高校全方位、立體化展現校園風景、教育理念、師生風貌的又一窗口。學校形象的對外傳播不再單一的依賴于文字、圖片類的宣傳報道,動態的畫面、鮮活的網絡語言拉近了高校和普通大眾之間的距離。在高校短視頻題材的選擇上,學生的日常生活點滴、校園的四季景色、校園萌寵、和藹可親的保安大叔和宿管阿姨等都成為各大高校官方素材的選取點。展示出高校不同于往日的“人間煙火氣”和“生活溫暖的小細節"。不難看出,各大高校在充分摸透了平臺的“草根性”后,在高校形象的塑造上,以短視頻為表達手段的一系列作品正在逐漸淡化以往高?!跋笱浪笔降母卟豢膳?,而是合理運用短視頻創作中的聲、光、電相融合的手段讓民眾感受到“將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的淳樸務實。
二、高校短視頻傳播現狀
(一)從圈層傳播到大眾傳播
高校短視頻自誕生之日起便有其天然的受眾和粉絲群體。在校師生、廣大校友、備考學生、學生家長成了高校短視頻最大的關注群體。在各大視頻APP尚未成為國民的主要社交工具時,大家使用微信、QQ等已經十分成熟的社交媒體軟件將喜愛的視頻互相轉發,形成了天然的“圈層傳播”模式。高校短視頻的播放先在高校關系網內火熱起來,在校師生、校友等成為本校視頻傳播的主要力量。近年來,隨著視頻平臺功能的不斷更新,各大視頻平臺有了“帶話題"“流量幫推”兩種新功能,高校視頻的傳播渠道逐漸由單一的“圈層傳播”增加閱讀量轉為大眾傳播,受眾面逐漸由高?!芭笥讶Α鞭D為廣義上的視頻消費者。
(二)從“跟”熱點到“制造”熱點
高校短視頻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受題材的限制,更多的會選擇“文以載道”的方式,而不會單純制作大眾喜歡的“吐槽”“搞怪”類型的視頻,自主發揮的余地不大。因此高校的視頻制作與傳播上一直遵循的是“跟熱點”的方法,在制作和傳播時跟緊時事熱點或者特殊的節日節點如:兩會、各大省份的創新周、高招、畢業季等,將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或者學校特色和時事熱點緊密結合,以期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2019年末,隨著知名高校短視頻《抖肩舞》的熱潮,眾多高校參與其中形成一股“抖肩熱”,眾多UCC逐漸參與到這股熱潮中來,高校短視頻的傳播方式逐漸從“跟熱點"探索出一條“制造熱點”的視頻傳播新途徑。
三、高校短視頻制作探析
(一)年輕的制作團隊賦予短視頻青春力量
隨著短視頻在校園內的風靡,以85、90后青年教師為主導,大學生團隊為主力的制作隊伍成為高校制作短視頻的主力軍。年輕的制作團隊是網絡社會的“原住民”,他們對網絡環境與網絡化表達有著極強的適應性和敏感度。在日常創作中,他們抓住短視頻的“短、平、快”特征,以視頻為“文本”,用靈活巧妙的表達方式講故事、記錄生活,有別于專業的視頻制作平臺,這種靈活的表達方式、充滿陽光的正能量,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受眾對高校以及大學生的定位,賦予短視頻不一樣的青春力量。
(二)短視頻時長與制作風格密切相關
高校制作的短視頻,按照時間劃分主要分為1分鐘以下,1-5分鐘兩種類型。1分鐘以下的短視頻制作充分迎合了信息碎片化時代的閱讀規律,多截取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中有意思的片段,并將關鍵信息線索以“重復”“放大”等方式作重點化處理,能使人在短時間內提取有效信息,達到“開懷一笑”或“若有所思”的傳播效果。
而1分鐘以上至5分鐘的短片開始有獨立的故事線索和完整的故事情節,起承轉合,支線與主線相互交叉,看性和內容豐富度相較于1分鐘以下的短時頻更有故事性的看點。該類作品的風格和制作方式更貼近于“微電影"“微紀錄片”。同時,1分鐘以上5分鐘以下的視頻作品更多的承擔起高校宣傳教育工作“文以載道”的社會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史、校史教育成功融入短視頻中,成為良好的價值引導。
(三)短視頻類型豐富多樣
作為介紹、展示學校的重要載體,高校制作的短視頻多采用微視角切入故事主線,用更加貼“地氣”的聲畫語言來講述校園平凡人物的點點滴滴。高校創作的短視頻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展示學校風景。這類視頻多以拍攝“校花”“知名人物塑像”“學校標志性建筑物"。為主,以最直觀的方式,最親切的視角帶領手機端的受眾足不出戶暢游校園;第二類,以校園生活片段為主。這類視頻截取校園內溫情的小片段,如:給流浪貓喂食,學生給后勤工作人員送水,美食節上校長給大學生們做飯等,營造出校園溫情脈脈的生活氛圍,展現出文明校園的良好精神風貌;第三類,以校園新聞類為主。這種類型多用照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介紹學校大事。如:取得科研成果、獲得獎項等,這種類型的作品在10秒的畫面內說清一件事,由于其公布的事件十分具有話題性或是關注度,如:某某教授科研成果取得重大進展等,因此廣受歡迎;第四類,學校宣傳片精簡版或者補充版。該類作品有一部分是作為正片的先導預告片剪輯出來,在視頻傳播的過程中,對正片起到預熱的作用;另一部分則是作為宣傳正片的補充,緊跟著正片播出。
四、高校短視頻制作與傳播策略探索
(一)題材擅跟時事熱點
與其他視頻類作品不相同的是,短視頻作品發布時,往往會要求帶上話題。各大短視頻平臺也相繼推出各自的熱搜榜單。帶上話題、跟上熱點意味跟上平臺熱點之后能取得更多的曝光率,爭取到更多的播放量。除了國內知名的少數學校外,其它高?!白詭Я髁俊钡臋C會并不大,牢牢跟緊時事熱點,在話題熱度持續走高的時間內推出相關作品,是高校短視頻作品擴大傳播量的有效手段。
(二)制作“短而精”的作品
面對互聯網時代信息閱讀碎片化的整體態勢,制作短而精的視頻作品是高校吸引粉絲擴大傳播的有效手段之一。“短”是指視頻時長控制在30秒之內,就能獲取有效信息。“精”是指專業化的故事構架和畫面構圖方式。精良的畫面制作能在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眼球,短小的故事結構能精簡閱讀時長,使短視頻受眾在短時間內獲得“驚艷”的閱讀體驗。
(三)發掘平臺“社交性”提升粉絲黏度
短視頻是Web2.5時代誕生的產物,從其誕生之初就自帶“社交”基因。“使用滿足理論”發掘視頻傳播平臺的社交性,及時參與官號粉絲互動,擅用網絡語言與粉絲交流,能在很大程度上迎合PGC+CGC的短視頻生產方式,滿足觀眾的受重視心理,在增加粉絲好感度的同時增加粉絲黏度。
(四)打造專而精的視頻團隊
做好校園短視頻,視頻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如今各大高校的視頻團隊,多為原編制下的宣傳部門工作人員或輔導員兼職完成。人員的視頻制作素養遠不及專業的影視團隊。因此,亟須打造一支專業的視頻制作隊伍。該隊伍在創作時不僅要深諳受眾心理、了解學校狀況,還要能嫻熟的運用影視語言。在各大高校宣傳專業人員資源緊張的情況下,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學生團隊的作用。重點培養學生團隊在視頻制作中的技能,激發他們在制作中的創意,使之在制作視頻過程中不斷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在培養和訓練團隊的同時,不斷推動高校宣傳工作落實、出新。
參考文獻:
[1]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EB/OL].https://www.so-hu.com/a/299294893_100022292.2019-3-5.
[2]江芳移動社交背景下的短視頻傳播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9(8);21-22.
[3]趙月奇.高校官方抖音號對高校形象的塑造與傳播研究——以“985工程”高校官方抖音號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9(14).
[4]李陽光.短視頻在高校融媒體傳播模式下的作用[J].新媒體研究,2019(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