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誠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得到不斷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將情境創設作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教學方法,尤其在高中的思想政治學習中,更成為輔助高中思想政治課程高效率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為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基礎的內容學習奠定了基礎。在高中階段,學生還處于青春發育時期,高中課程的設計也考慮到高中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課程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在此階段的教學中加強情境創設,能充分利用高中教材的實踐性和生活中特點,提高情境創設的效果,有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 情境創設 有效策略
一、教學情境的分類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不同學習階段的課堂學習在難易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別,并且一本教材的內容存在由簡到難的遞進。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情境創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分為四類,包括簡單、一般、復雜和挑戰性情境。
1.教學情境中的簡單情境和一般情境。在課堂教學中,簡單情境和一般情境是基礎情境,在課堂中應用最為廣泛,是學生經常接觸和熟悉的一種,因為簡單情境所設計的因素和條件等都是相對確定的,因此在簡單情境中,各種關系一般不會有什么變化,并且所涉及的各種要素也比較穩定,在課堂教學中比較容易理解,學生在進行分析時也更簡單,在教材中比較簡單的部分學習中比較常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材內容中,內容編制是根據四種教學情境進行的,以此各階段的學習內容與這四種教學情境是有一定聯系的,在類似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生活》中的第六課這種簡單的內容學習中,學生自主理解完全可以理解這部分的內容,但是為了整體的教材內容更具有科學性,在設計時講究教學情境各階段的遞進,在正本教材的內容設計上,增強了課堂中情境創設與教材內容之間的配合關系,使課堂教學能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
2.教學情境中的復雜情境。復雜情境與簡單情境相比較,復雜情境中的對象,包括情境中對象的行為都是多層次或者多維度的,在課堂學習中難度高于簡單情境,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具有較集中的注意力,并且復雜情境中的相關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必須進行一定的思考才能對問題進行解答,復雜情境中的問題還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結構性,通過更深層次的理論掌握,進行有效的邏輯分析,使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學習能夠更加系統,使學生的思維能通過課堂學習不斷地進行深入和發展。
3.教學情境中的挑戰性情境。挑戰性情境中雖然會有一些能使學生發現問題和探尋答案的相關線索,但是出現的線索相當的模糊,一些關系和因素也不明顯,并且需要綜合多條線索才能對應相關問題和答案,所出現的線索也不一定都與答案或者需要學習的知識有關系,因此,難度較大,答案也具備不確定性和不唯一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的原則
1.創設教學情境的真實性原則。教學將就一定的真實性,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基于生活和發展的需求進行的,因此,創設教學情境也不能脫離真實性原則,需要與教育受眾群體中的學生生活有一定的聯系,既要符合學生學習的目的,又要貼合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實際。在教師的教材選擇上,選擇學生生活和學習中可能遇到的熟悉事例,用情境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經驗和認識進行聯系,加強情境創設的效果。
2.創設教學情境的層次性原則。人們在探究新事物和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都講究一個循序漸進和由簡到難,需要先掌握基礎,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的突破和新的學習,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如此,需要在學習中先掌握知識基礎,通過不斷的總結規律和積累經驗,使學生能有更強的信心去探索難題和尋找答案,創設教學情境的層次性原則,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根據學生認知心理的特點,使創設教學的情境能有層次性,在難度上有一定的低階性,幫助學生拾階而上。
3.創設教學情境的誘發性原則。隨時時代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情感和心理成長,據相關心理研究的數據可知,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階段,情感因素與學生獲取和釋放信息的關鍵因素,具有管控信息進出的閥門作用,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個人的情感凝聚力和感染力,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將文本情感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根據情境產生情感共鳴,為學生進行下一層次的學習做好了情感準備。
4.創設教學情境的啟發性原則。在課堂學習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使情境中的關系和因素有一定關聯和邏輯的同時,要使情境帶有一定的懸念,使學生能在學習中激發更多的求知和學習欲望,將學生能順利的帶入到相關的情境中,在情境中進行問題探索和答案思考。
5.創設教學情境的典型性原則。情境創設使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富有邏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和書本知識,情境創設所設計的材料并不多,但是都具有典型性,使材料的可探索深度更加深,一個情境可能會適用于多個知識點的學習。
6.創設教學情境的沖突性原則。據相關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具有沖突性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能使學習者的內在動機進行激發,使學習者的學習效率能達到更高的效果。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認知矛盾是動機的根源。”如果學生能在問題情境中逐漸產生一定的矛盾心理,并且有解決矛盾心理的欲望,那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沖突問題情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產生學習期待,使學生能通過問題情境產生探索問題的欲望,以及能根據情境中的關系和因素引起獲得問題答案的想法,通過相關的問題情境可以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索能力,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思維,為學生的思維和知識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7.創設教學情境的可操作性原則。教學情境的創設與課堂教學的內容以及教材內容有緊密的聯系,并且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掌握水平都有很大關系,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制定,使教學情境難度與課程學習進度相符,更需要結合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情境將身邊的具體事物進行聯想,增強了教學情境的創設可操作性,學生在進行思考和邏輯分析的時候,能形成一定的邏輯結構和知識體系。
8.創設教學情境的合作性原則。當今社會在人際交往和各種發展與學習中,比較看重合作帶來的影響,不僅能有效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也是發展和體現人們個人素質的一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識的培養,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需要將學生群體有效的聯系在一起,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增加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性和合作性,使學生能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通過有效的合作,能更高效率地完成探究。
三、創設教學情境的步驟
(一)處處留心,善于收集
1.養成習慣,積累素材。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人和事,哪些信息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有用?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注重觀察,對相應時間段中所經歷的或者遇到的人或者事物進行記憶,逐漸養成一種觀察和記載的良好習慣,可以通過日記或者博客的方式,進行記載,將這些記載的內容進行分類,使它們成為自己的情境資源。
2.關注生活,發現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會有很多事件可以作為素材使用,包括身邊發生的和社會中比較關注的事件,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和了解周邊話題和社會熱點。當下社會熱點事件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這樣的情境材料會更加具有時代感,并且熱點話題會提高學生的興趣。
3.利用互聯網,尋找素材。現在是科技時代,互聯網給人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隨時隨地可以搜索我們需要的資訊。在互聯網里,既有大量的最新時政熱點,也有豐富的史料;既有關于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資料,也有關于世界的信息。我們教師就一定要利用好這個資源,根據教學內容和主題我們可以搜尋到大量相關資料,以供篩選。
4.用好教“材”,就地取“材”。在上述內容中提到過創設教學情境具有典型性,此處所描述的“材”也具有典型性。教“材”與取“材”都是指的情境材料,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中,在內容編制上有一定的時代性,但是教材更新和編制的速度相對有限慢,因此教材內容與社會的實際發展來講存一定的滯后性。在教材的內容編制方面,相關專家會使教材內容具有更高的典型性和權威性,因此課本教材具有很大的學習價值。
(二)有的放矢、篩選材料
1.情境材料內容的選擇。情境材料內容要“生活化”。教師應善于觀察并運用生活元素,密切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只要你細心觀察,廣泛收集,生活中處處都有著政治課堂教學的好素材。情境材料應立足學生實際。教師只有圍繞學生所關心的或有能力關注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現實問題組織教學,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情境材料應體現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
2.情境材料形式的選擇。情境材料形式多樣,包括故事、成語典故、詩文、名言警句、漫畫、音樂、視頻、新聞、辯論、小品等。不同形式的情境材料各具特色,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將各種形式的情境材料有機結合使用。情境材料形式的選擇應以服務于教學內容,能帶來感悟新知的情感體驗為標準。情境材料的選擇一定要貼近生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緊扣教學主題,體現核心素養。
(三)妙手加工,巧用材料
1.一“材”多用,一“材”連用。情境材料中包含的信息是多元的,并非是單一的,而一個事件或者熱點話題中往往會蘊藏著多個教學信息,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對熱點事件或者情境材料進行有效的組合和篩選,將情境材料進行深入探索和多層次分析,可以有效的將情境材料中的信息進行挖掘,實現一“材”多用、一“材”連用,在充分運用情境教材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2.材料組合,多材一用。由于熱點事件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因此,一個熱點事件中包含的信息較多,可能需要兩個或者多個情境教材,而不同的情境教材中又會有一些相近或者能夠相互關聯的線索,可以將這些相似或者相互關聯的部分進行有效的結果,使情境材料在組合后能釋放書更多的信息。將情境教材進行組合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有相當高的教學水平,在平時的生活和教學中注意情境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3.推陳出新,老材新用。新鮮事物和新近發生的事情對學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情境材料的總結速度往往比不上新鮮事件發生的速度,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會使用老舊的情境教材。在使用老舊教材時,如果在原來基礎上進行一些變動,使情境教材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進行使用,將會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4.無中生有,虛擬情境。創設教學情境具有真實性的特點,雖然情境材料來源于生活,但是生活中真正發生的事物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情境材料在不脫離生活實際的情況下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為了使情境教材能夠適用于課堂教學,此時,我們可以創造條件,虛擬情境。如在上“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這節課時,可以讓學生模擬“新聞面對面”情境。
(四)實踐教學,情境實施
在《消費及其類型》一課中,教師通過創設王先生和李先生對慶祝中秋節的不同選擇的情境,讓學生討論思考,問題的設計既要符合學生思維特點,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讓學生有話可說,同時針對性很強,讓學生在問題的啟發下探究學習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探索和創造的心理態勢。
情境教學需要通過親和的人際情境和互動的學習情境,讓課堂教學在學生、教師、情境諸因素的互動過程中展開,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達到最佳狀態,主動投入、主動參與、主動發展。《消費及其類型》一課中,教師通過創設花式慶中秋的情境,借助時代背景,引領學生探究影響消費的根本因素—經濟發展水平,自然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又如,在探討如何看待貸款消費時,采用關于貸款消費的易懂搞笑小視頻,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接受情感的熏陶,突顯學科核心素養。
(五)反思教學,積累經驗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重視實踐在學習中的作用,更要使自己進行不斷的學習和完善,使教師自身的反思能力和理論基礎進行提高。在教師進行反思時,可以將反思過程更加系統話,通過具體的經驗進行有效的觀察和分析,使經驗得到抽象的概括和分類,最后將反思過程中的抽象化事物進行驗證。
思想政治作為一門必修課程,教學內容包含社會多種領域的相關知識。教學情境創設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堂學習內容進行改變,具有真實性的特點,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為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教學重點突出以及解決教學難點的解決,做出了極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