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作為經濟發展基石的國有企業在現階段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這就需要國有企業不斷調整發展模式,提升企業經濟發展的效益,從而使企業發展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與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審計監督工作是為國有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手段之一,關乎到國有企業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其中審計整改工作直接關系到審計監督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但就我國國有企業審計整改工作發展的現狀而言,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尚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間。本文主要從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出發,透過問題尋找和探究加強審計整改工作的策略,以保障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23-0187-03
對于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審計監督是關乎其未來的重要因素,而審計整改工作則是審計監督工作有效開展的保障。就當下實際而言,我國國有企業審計整改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對于這些問題,要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提升整改建議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促進審計整改工作順利進行[1]。同時被審計單位還要明確責任,建立有效的審計整改的機制,以保證整改工作的效果。
一、審計工作對于國有企業的重要意義
當下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石與中流砥柱,國有企業同樣面臨著來自于時代與市場的挑戰,因此國有集團企業必須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以保證其改革與發展能夠順利進行。其中審計工作是國有集團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對改進企業管理經營有著重要的影響。具體而言,審計工作對國有集團企業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1.監督制約
對于國有集團企業來說,審計是其內部經濟秩序的有效保障,國有集團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的主要依據是國家相關法律與企業的規章制度,根據這些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進行監察,發現及揭示國有企業內部的違法及不合規行為。主要包括預防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規章的行為發生,保護國有財產和國企的利益,同時還要保障財務信息真實和完整,杜絕舞弊現象。可以說審計對于國有集團企業而言,最大的作用在于維護其正常經濟秩序[2]。
2.保障維護
當下正面臨著經濟轉型的重要關口,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要想順利進行,那么在集團企業內部必須有強而有力的控制體系作為保障,而審計則可以實現這一需求,同時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對于國有集團企業而言審計也是其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和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工具和手段,為國有集團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3.評價促進
對于國有集團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和相關制度,審計工作能夠對其進行審查,解決其中可能威脅到企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找到企業內部控制相關漏洞,同時掌握國有集團企業的財務收支情況和實際經濟效益。按照以上信息的實際情況為國有集團企業尋找提升經濟效益的途徑和方式,優化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的資源和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3]。可以說,審計工作能夠有效保護國有財產安全,同時降低國有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其經濟效益。
二、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概述
如果說審計工作是國有企業集團提高經濟效益、保護國家財產安全的有效手段和工具,那么審計整改則是整個審計工作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因此,要做好審計工作就必須明晰審計整改工作的定義與內涵,了解審計整改責任與作用。
1.定義與內涵
所謂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指的就是國有集團企業在經過審計部門審計,企業內部完成審計工作之后,根據審計報告當中的意見或者決定,對于國有集團企業內部的違法、違規問題進行處理和整改,對于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對企業發展提出的意見落實到底,提高國有集團企業的管理水平。因此,對于國有集團企業的審計工作而言,審計整改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大的,審計整改的執行程度關乎著整個審計工作最終效果的實現,同時也關乎著被審計企業未來的發展,可以說是意義非凡[4]。
2.審計整改的責任與形式
了解審計整改就必須明晰審計整改中各方角色的具體責任。正如上述所言,在審計工作當中發現國有集團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要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而這是被審計的國有集團企業單位管理層的基本責任。而國有集團企業管理層對于企業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是否及時、有效、合理地進行訂正和補救,這種評價監督的工作則是審計人員的責任。
另外,審計整改工作的形式主要包括執行審計決定、落實審計建議、幫助企業完善內控制度,通過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整改,從而提升集團經營管理水平。審計整改是最后環節,決定審計功效發揮程度,是內部審計價值實現的關鍵。總結而言,審計整改遵循的是“反腐倡廉,促進發展”的原則,在此之下根據時代需求和法律準繩,實事求是地開展審計整改工作,保證國有集團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5]。
3.加強審計整改工作的理論指導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審計整改對于國有集團企業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和作用,因此在國家經濟新常態發展的當下,政府對于國企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針對審計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制度。《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等相關意見規定當中對于審計整改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為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工作的推進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黨和國家多次強調審計整改工作,提出“審計工作要敢于和善于發現問題,要全面深入整改,切實解決問題,對突出和嚴重的問題依法依紀嚴肅查處;對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舉一反三,總結規律,從體制機制上研究對策措施,強化監督檢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同時,審計署在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當中除了提及被審計單位要建立健全審計整改機制,還要求明確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監督審計整改結果并上報,以此作為國有集團企業考核、任免和獎懲內部領導干部的相關參考。而國資委《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通知》著重強調要加強審計整改力度,建立相關體制機制與相關流程體系,對審計整改全過程實施跟蹤檢查,使企業內部審計整改常態化保持[6]。
另外,從理論意義方面來說,加強審計整改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促進國有集團企業在改革和轉型過程中重視內部問題,完善內控管理制度,防范可能發生的問題和風險。所以需要充分認識的是,審計工作的目的并非是查問題,而是找漏洞,完善機制和體制,從根本上杜絕危害企業發展的隱患問題的出現和發生。換個角度來說,就是建立完善審計整改落實的機制,使審計在國有集團企業經營過程中發揮應有的免疫系統功能。
三、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要之處在于其肩負著對國有集團企業審計結果的轉換和應用的任務,保證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對企業進行嚴格而全面的審計監督。正因于此,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加大對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視程度,發布了一系列審計文件,著重強調要建立健全糾正問責的制度,對審計結果的應用機制進行創新和改進。尤其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內部問題頻出,在改革的關鍵時期,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內部審計等目的和層次不同的審計為國有集團企業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整改意見,審計整改切實幫助國有集團企業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水平,但就實際而言,當下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具體而言主要是審計機構和國有集團企業自身兩方面[7]。
1.審計機構或單位存在的問題
就當下而言,我國國有集團企業的審計整改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其中審計機構的工作當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思想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審計機構和單位的領導對于審計工作的開展支持力度和重視力度遠遠不夠,審計單位整體的工作環境不甚理想。而且在很多審計機構與單位當中,審計相關工作人員對于工作的認識不到位,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因此很難做好國有集團企業的審查工作,更遑論審計整改工作。對于已經審核的項目后期的整改沒有有效的監督和檢查,在很多企業當中審計單位的相關人員在這方面搞形式化,走過場,并未按照應有的流程進行審核,過程十分敷衍,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審計單位整改監督的缺失,因此導致審計整改工作整體的執行效率相對較低[8]。
第二,做法科學性不高。就當下我國審計機構與單位的審計模式而言,審計方法和相關做法缺乏科學性,導致審計工作效率不高。具體而言,我國當下審計整改一般都是根據審計結果進行整改,整改完成之后還需事后監督。因此審計單位的工作人員在審計之前的項目時,還需要反饋上一年的審計工作問題,對于整改工作的實際落實情況還需進行檢查。在審計單位當中,審計工作開展一般是主審負責的制度,但就實際而言,審計工作人員工作強度大,不但要進行現場審計,同時還要負責整改工作的監督和效果檢查,由于受到人的時間和精力限制,在整改過程當中許多地方難以及時處理或執行到位,當然對于整改效果也沒有核實結果,整改監督的工作形式化現象嚴重。
第三,缺乏相關的法律依據與保障。近年來我國雖然逐漸開始重視審計工作,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但就我國實際發展狀況而言,相應的法律約束遠遠不夠。在實際的審計整改當中,被審計單位的整改在執行過程中往往存在拖延、整改不到位,甚至是拒絕整改的情況出現,對于這些行為卻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進行制裁和約束,缺乏強制性使得不少審計單位出現逃避整改的情況。
2.被審計的國有集團企業存在的問題
除了審計單位之外,被審計的國有集團企業本身在審計整改工作當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同樣影響著審計監督應有的效果和作用,具體總結如下:
第一,整改工作認識不徹底。就當下實際而言,作為被審計單位的國有集團企業,對于審計整改的重要性認識并不徹底。不少領導層認為審計部門是來“挑刺”“找毛病”的,因此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在審計過程中態度非常消極和敷衍,因此沒能發揮審計整改彌補漏洞提高管理實效的重要作用。也就談不上真正實現整改的目的[9]。
第二,整改工作主觀實施意愿較差。審計工作進行時,審計雙方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因此被審計的國有集團企業很有可能會對審計單位提出的問題和意見持有反對的態度,因為對事情態度不同,審計雙方很容易站在對立面上,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整改結果存有很大的意見,領導層對于整改非常排斥,更過分的是部分企業對于整改意見拒不執行,或者是為了過關,捏造虛假報告以及相關材料證明來應付審計整改的監督和檢查,這對于企業發展十分不利。
第三,審計整改主體責任意識缺失。《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著重強調“被審計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走位整改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抓好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對重大問題要親自管、親自抓。對審計發現問題和提出的審計建議被審計單位要及時整改和認真研究”。對于一般國企而言,這對審計整改的主體責任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并未將審計整改作為整個企業的重中之重,而是認為審計整改主要應當是審計機構或審計部門的工作,因此配合度不高,導致審計整改工作缺乏內動力,其執行浮于表面、拖延成性,最終影響整個審計工作的額力度和效果[10]。
第四,審計整改責任劃分模糊。對于國有集團企業而言,擁有非常多的下屬單位和子公司,在對國有集團企業進行審計的過程當中,雖然問題出現的點在于下屬單位或子公司,但從管理的權限以及責任劃分上來說,應當由上級單位或者是母公司負責。但就我國當下實際情況而言,審計整改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下級單位或子公司出現問題,那么審計整改實施主體就成了下級企業,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權限限制,整改措施還需經過層層上報審批和協調,很容易造成審計整改工作的拖延甚至是流產。
四、國有集團企業內部進一步加強審計整改工作的策略
審計可謂是國家經濟以及國企、社會健康運轉的“免疫系統”,要保證免疫系統發揮應有的作用,那么就需要正視審計工作,找到國企內部問題并不是最終目的,審計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國有集團企業在經營管理當中的一個個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完善相關制度,降低同類問題發生的概率。況且李克強曾著重強調,審計查出的問題不能屢審屢犯,要從機制體制上根除病因,落實好審計查處問題整改。那么國有集團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審計整改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1.增強對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視
在現階段,要實現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工作的順利進行,那么就需要提高對審計整改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審計法規的宣傳和講解,讓審計機構以及國有集團企業領導職工都能夠充分認識審計整改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抓好審計整改的每一個環節,發揮其監督的作用,從而優化企業運營當中的各類機制,全面、徹底地對企業進行整改,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2.做好整改溝通,消除部門壁壘
對于國有集團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而言,不能夠單兵作戰,要實現審計整改的徹底執行,需要學會借助其他部門的能力,充分利用企業領導層以及職能部門的相關作用,消除壁壘建立多部門聯動制度,以企業最高領導牽頭明確第一責任人的地位以及責任。同時制定相關牽頭部門,其他單位積極配合,對于整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杜絕同類型問題二次發生。
3.完善相關制度,促進工作規范
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一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有強有力的制度對工作行為進行規范,對工作過程進行保障和監督。對于審計整改需要抓緊時間完善與之相配套的辦法和細則,細化其中的審計項目流程,規范業務水平,提升審計的質量。另外還要建立審計整改追責制,保證審計整改工作能夠落實到底,還可以采取公告制度向企業內部員工及股東匯報整改成果,形成有效監督[11]。
4.加強審計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審計質量
國有集團企業要做好審計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審計人員隊伍,提高審計質量。首先,要注重內部培養和選拔優秀員工進行相關業務培訓,幫助員工掌握最新內容和知識,還可以觀察內部員工,通過工作考核從內部選拔審計隊伍的人員。其次,要加大對外招聘力度,積極引入合格的人才來充實隊伍,革新舊的知識體系,為內部審計隊伍帶來創新的能力和更為多元的思想。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市場競爭激烈且轉型需求迫切,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國有集團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那么企業各方面都必須做到與時俱進,順應當下時代需求。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工作也同樣如此。就當下實際而言,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工作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那么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弄清楚問題出現的原因,同時還要完善相關審計整改工作的相關機制,有針對性的落實整改的相關內容,保證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發揮國有集團企業審計監督工作應有的功效,為我國國有集團企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效益的提升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林霖.轉型升級過程中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作用及實施[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05):119~121
[2]王小蕾.構建國有企業審計整改長效機制的思考與探索[J].商場現代化,2020,(02):108~109
[3]宋慶華.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整改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0,(01):90~91
[4]白喜平.對國有企業審計整改工作關鍵問題及解決措施的探討[J].山西財稅,2019,(12):48~49
[5]李春艷.國有企業建立審計整改長效機制的路徑探析[J].時代金融,2019,(32):71~72
[6]靖永亮.新時期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整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納稅,2019,13(19):223~223+225
[7]陸璐.關于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整改有效性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9,(18):162~162+164
[8]林曉青.國有集團企業審計整改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國企研究,2017,(16):46~46+48
[9]孫書娟.企業內部審計整改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9,(Z1):94~95
[10]付茂紅.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若干思考[J].財會學習,2019,(03):114~114+116
[11]鄭防防.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整改工作路徑探析[J].知識經濟,2018,(12):109~110
作者簡介:
王楠,供職于濟南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審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