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翅

【摘要】進入新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與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推動了人們學習方式的變革。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新型的學習方式,微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已經開始應用到學前教育課程建設方面。對微課在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的意義進行闡述,詳細研究微課在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的應用設計,對微課在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保障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課程建設微課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猛,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化技術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科技的發展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技術保障,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到教育領域,促進了教育的不斷發展。基于認知規律,通過信息技術將碎片化的學習內容進行呈現,通過在線或者移動的方式進行學習,拓寬了學習的方式,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這就是微課。微課帶給學習者全新的學習體驗。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在幼兒身心素質培養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入,對學前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加強學前教育課程建設,提高學前教育教學水平是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將微課融入到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通過微課使傳統學前教育的教學理念得到轉變,教學手段得到創新,從而推動學前教育的不斷發展。
一、微課在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的意義
第一,微課在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能夠使學習者效率提高。基于認知負荷理論可知,人類在長時間記憶中存儲知識是教學主要的功能。知識存儲形式為圖式。圖式基于信息使用方式對知識進行組織,從而使記憶負荷降低。所以,學習者主動、高效學習是最為理想的學習模式。利用適當的認知負荷的實施使學習者能夠對圖式進行有效構建。微課短小精練,為學習者認知負荷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第二,微課在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的應用,對構建學習實踐共同體進行強調,激發了學習者的積極性。在微課中,學習者一方面是微課的接受者,另一方面是微課的制作者。學前教育對學習實踐技能與知識技能的共同發展給以高度重視。針對某個問題,學習者和教師基于分組合作、自主實踐等方法進行探討,直接深入到幼兒園,和幼兒園的一線教師、幼兒等真正接觸,在實踐中驗證理論。對具有個性化的微課進行拍攝,從而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第三,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微課實現了及時學習,為學習者自主學習提供便利。微課知識點碎片化、技能化,為學習者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知識點學習提供方便。另外,微課內容涵蓋了知識點、技能點,通過微課能夠展示課前預習內容、課上學習資料、課后作業等,并且微課能夠為學習者提供交互交流的平臺,提供學習測評的工具,從而為學習者自主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微課在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的應用設計
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微課,不是單純的基于知識點把完整教學視頻截成碎片,是需要精心設計。優秀的微課設計包括了選題、媒體設計、腳步設計、拍攝、上傳、反饋評價等方面。微課設計流程圖如圖1所示。
基于學前教育特征,學前教育課程建設者應用微課,微課的設計要突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對其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等的培養給予重視。筆者對微課選題、媒體制作、腳本設計進行詳細論述。
1.微課選題
微課設計的基礎是選擇合適的課題。良好的選題是微課成功的關鍵。因此,進行微課選題時,一方面,應該基于學科知識體系,全面梳理重點難點;另一方面,對學習者的自主選題給以重視。
第一,梳理學科知識體系。學前教育課程建設需要向學習者進行理論知識的傳遞。因此,微課中教學視頻的設計以教師為主。教師梳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不能理解的知識、內容簡短但完整的知識、教育教學價值高的知識、具有較強講述性的知識等,并且對這些知識進行再加工,基于專業角度對知識進行揭示,如界定好核心概念、明確難點重點等。另外,微課選題也可以選擇適合于一對一進行講解的技能點。
第二,對學習者感興趣的知識給以重視。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微課面對學習者,對學習者的主動學習給以鼓勵。通過已經有的資源對情境進行創設,通在開放式或者半開放式的教學環境下,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的方法對學習者感興趣的知識點、技能點進行尋找,將其作為微課的主題。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學前教育課程對實踐要求較高,微課設計中,應該通過一個主題,讓學習者對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提煉,基于探究方式設計微課。
2.媒體制作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的應用越來越多。微課現階段包括講授類、練習類、合作學習類、討論類等各種不同的形式。微課的類型受教學活動的直接影響。制作微課包括很多方法,如攝像機、專用軟件、手機等。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微課常見的制作方式包括以下方式:
第一,情境拍攝法。采用情境拍攝方法制作微課,涵蓋了講授型微課與實踐型微課。
(1)講授型微課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氛圍下,對于關鍵的知識點、難點、重點、易錯點、技能點等進行實景教學拍攝。之后進行視頻的剪輯,從而微課制作完成。需要指出的是,在講授型拍攝過程中,學習者的精神注意力會在教師出現的時候,集中到老師身上,這就要求拍攝過程中,教師思路清晰、聲音響亮,教師位置要突出。
(2)探究型微課指的是微課拍攝以學習者為主,學習者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的方法或者學習者個人拍攝微課視頻。可以在校園也可以在幼兒園進行拍攝,然后進行剪輯。探究型微課由于是學習者自主學習拍攝,因此,可以是小組團隊進行拍攝,也可以是學習者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拍攝,對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互動學習進行呈現。
第二,屏幕錄制法。內容演示微課、練習型微課、啟發型微課等都屬于屏幕錄制法制作的微課。上述微課制作方法都能夠基于“屏幕錄制軟件+PPT”的方法制作。屏幕錄制法制作的微課有多元化的主體,需要對PPT進行精心的準備,對麥克風、屏幕像素等進行調試,通過屏幕錄制軟件對PPT內容進行完整的錄制。在屏幕中可以不出現錄制主體,但是要通過旁邊對PPT的內容進行講解。部分微課不需要對旁邊進行錄制,這時為了使微課更加吸引人,可以加入適宜的音樂。由此可見,這種微課制作方式下,PPT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課中PPT的要求是內容突出,文字要簡潔,PPT背景清新,為了使專業性突出,體現童真,可以融入多元化的動畫效果。
第三,混合法。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設計微課經常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微課錄制。比如,情境拍攝法與平面錄制法相結合,使視頻、PPT、圖片、動畫等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豐富了微課的內容。利用視頻剪輯軟件、錄屏軟件等進行再加工,使微課的交互性提高。盡管具有較大的制作難度,然而其具有多元化的表現方式,豐富的場景,在微課制作中教師能夠對自身創造性進行充分發揮,因此,微課制作中應用較為廣泛。
3.腳本設計
微課主題確定之后,進行媒體制作,然后需要細致設計微課具體的實施,對于微課內容、媒體素材進行有序組織。筆者對課堂講授型腳本設計、探究實踐型腳本設計、內容演示型腳本設計分別進行論述。
第一,課堂講授型腳本設計。課堂講授型腳本設計要求對真實課程進行錄制,通過攝像機或者是在錄播教師,對于教師講解知識點的授課進行全程的錄制。錄制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和學生互動。比如,學前教育和兒童觀聯系緊密。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對于“兒童觀內涵”講授時,通過可以體現兒童觀的圖畫,對學習者進行引導,使其對圖畫中蘊含的內容進行分析。講授型腳本設計類似于設計完整的教學。
第二,探究實踐型腳本設計。探究實踐型的腳本設計中包括目標、內容、撰寫腳本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都是由學習者個人或者是學習合作小組完成的。這個過程中能夠使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地調動,教師起到引導作用,學習者完成具體內容。
第三,內容演示型腳本設計。內容演示型腳本設計的背景主要是電子黑板、PPT等。在屏幕中沒有教師的出現,所以要求認真考慮處理每一個畫面,如呈現文字的方式、處理動畫效果、設置音樂、時長等。類似于課堂講授型腳本設計,需要對微課名稱、涉及到的知識點、涉及到的技能點、教學目標等進行明確。
三、微課在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的保障措施
第一,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微課要重視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微課應用到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教師要準備傳統認識上對學生“玩手機”的態度,在學習當中使學生充分發揮“玩手機”的作用,從而有助于微課教學的構建。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微課,需要教師不斷的提升自我素質,教師時刻把握前沿先進教學理念,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自身教學能力,關注學前教育前沿動態,向學生及時傳遞更多信息。應用微課過程中,通過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
第二,高度重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微課,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應該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有序、高效的課堂秩序,使無序、混亂的學習得到避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對學生通過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進行分析、模仿,自我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三,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應用微課,要使教師指導與監督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微課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和課本知識相結合。學前教育課程建設應用微課前提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設計微課,對微課利用的最大效率進行考慮。微課播放以前,為了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吸引,使學生獨立自主進行思考,可以通過提問或者是提出要求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對學生求知欲進行激發,使其能夠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教師在微課授課過程中,對于學生表情、神態要進行仔細觀察,當學生不理解時應該暫停,為學生解決疑惑,當學生理解明白之后再繼續觀看。當微課觀看完之后,教師對微課中的知識點進行復述,回答學生的問題,通過練習對學生聽課效果進行檢測,從而確保微課的實施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娜.試論基于微課教學的學前教育改革思路[J].當代教研論叢,2019.
[2]方娟.微課在高師學前教育課程建設中的應用[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
[3]姜文靜.微課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嘗試和體會[J].信息記錄材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