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 數學計算能力是學生應備的一項基本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準確率和正確率兩個方面。然而,近年來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偏低,錯誤率極高,對學生以后的知識學習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樹立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
【關鍵詞】 計算能力 ?正確率 ?算理 ?有效訓練 ?提升技能
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也是學生應備的一項基本數學能力。然而,近年來,令老師頭疼的是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偏低,錯誤率極高,對學生以后的知識學習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為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成為了一線教師教研活動的重要話題。如何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呢?在教學工作中,筆者進行了一些探討和研究:
一、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在長期的教學中,從收集的部分學生典型的計算錯誤,發現學生做錯題的原因主要有:
1. 書寫潦草造成的錯誤。例如:6與0,1和7寫得模棱兩可。
2. 沒有理解算理。加法是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相加減,在計算乘法時,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沒有真正理解加法與乘法的不同之處。
3. 題目看錯抄錯。例如:上面是2.5,抄下來就變成了3.5;前一步是加法,下一步就成了減法,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哦!分析原因是學生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 缺少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驗算的習慣。
4. 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特別是小數除法計算時涉及商中間有零的更容易出錯,這也與平時的書寫習慣有關系。
5. 計算時不打草稿,喜歡心算,還有就是懶于動筆,一位數加、減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還有的是草稿凌亂,草稿上得出的答案出現抄錯現象。
究其原因,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兩個方面:一是由于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尚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
二、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措施
根據學生出現的計算錯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算理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計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則化。在計算過程中,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理解到位。特別是新課改下的計算教學,在教材編排上注重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計算教學都建立在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生活問題中引出數學問題,建構起數學模型上,因此對算法的理解上相對進行了弱化。而計算教學應該把重點放在算法算理的理解上,運用各種教學形式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應該這樣計算?”
2. 熟練掌握“20以內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任何一道復雜的計算題都是由一個個簡單的計算組合的,比如中高段的多位數乘除法,就涉及進位退位的加減,而這也是學生最容易錯的地方,經常因為一次退位而造成整道題出錯。
3.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計算能力的保障。對作業書寫、打草稿都要作統一的規范要求,并持之以恒地檢查落實。經常激勵學生,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使他們對教師的嚴格要求給予認同,并對執行計算規范保持持久的興趣,這樣才能逐漸形成習慣。
4. 重視錯題分析——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因材施教,分析錯因,分清情況,及時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補缺補差及答疑輔導,矯正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正確率。
5. 做好示范,言傳身教。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課堂上,板演符合規范,做到既言傳又身教。講評、作業和試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一定要首先做到。
三、具體方法:
1. 有效練習,形成技能
⑴ 先慢后快。開始訓練時,側重在學生掌握方法,準確計算,速度可放慢,題量少一點,當學生掌握方法后,可加大題量,加快計算速度(可半分鐘一道豎式計算)。
⑵ 分散訓練。訓練必須與教學同步進行,開始堅持分散訓練,即每次時間短一點,每次間隔也要短一點,練習方式要多樣化。例如:看卡片口算,看題寫得數,聽算,游戲、比賽等形式, 訓練時要注意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⑶ 集中訓練。當教學進行到一個階段后,再采取適當的集中訓練,使學生的計算有個量化過程,從而達到質的飛躍,形成技能技巧。這個階段必須要有時間限制,采用比賽形式,題型要精選,可適當選取易錯易混題進行訓練。
2. 嚴格書寫,規范草稿
因書寫和草稿造成的錯誤不在少數,許多計算錯誤都是因草稿潦草、雜亂所致。教師要對書寫進行統一的規范要求:每一步寫在哪里,數位如何對齊,進退位點的書寫,小數除法如何添0繼續除等,以及作業和試卷整潔。草稿也同等重要,要求學生書寫整潔、有序。測驗時,要求學生按平時要求打草稿,可將卷子對折,草稿與題對應。這樣做有利于學生有條有理地自我復查,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細致、誠實、認真的作業習慣,克服亂寫亂丟草稿的壞習慣。
3. 嚴格要求,抓實抓細
要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必須嚴格要求,抓實抓細,持之以恒。嚴在細上,嚴在恒上,作業中計算不規范的錯誤,一定要糾正;書寫不工整,老師一定要及時指出;測驗時出現的計算不規范錯誤,在課堂上要詳細講評,教給方法;對計算規范執行情況,進行自查和互查,時時處處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對打草稿,可以像批改作業一樣詳細批改草稿,對草稿中的錯誤同樣要求學生認真訂正,讓學生逐漸養成習慣。
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項非常復雜和艱巨的工作。在教學工作中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教會學生一些正確有效的方法,并積極建立評價鼓勵機制,在學生心理上樹立信心,行為上也力爭計算正確,必能促進學生計算正確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春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8):59.
[2] 李國英.淺談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策略[J].讀寫算,2018(35):79.
[3] 李世榮.淺談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