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城市化建設中,古建筑文物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是城市文化底蘊的沉淀,也是城市發展與變遷的見證。古建筑文物的修繕與保護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城市的精神文化,將其納入城市建設計劃中是我國城市化建設必須要做的工作。下面就中國古建筑文物的特點、修繕與保護原則和現狀問題、有效實施修繕與保護的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古建筑;保護;修繕
一、保護和修繕原則
1.1? 還原古建筑文物的保存價值(最小干預)
修繕本身對于古建筑文物而言就是一項干預性工程,修繕時干預過多、改變過大都會損害其原有的價值。古建筑實質是一種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古建筑修繕工作與傳統的修房子有一定的區別,修繕時要以保護古建筑文物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為核心。古建筑文物的修繕與保護一定要堅持原真性,即工作時采取的任何措施的最終目的都應該是最大程度還原古建筑原有面貌。
1.2? 確保人員和古建筑文物的安全
古建筑文物通常有上百年或上千年的歷史,不論是石砌還是木質結構建筑,其風化或變形程度不一,進行修繕和保護時應以安全為首要原則。安全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古建筑時間久遠,其整體雖未坍塌,但是修繕時因人的活動帶來的震動等可能引起倒塌傷人。二是古建筑主體結構的安全。修繕要建立在古建筑主體安全的基礎上,發現與主體結構有關聯的構建有問題時,要立即權衡利弊,確定不會給主體結構帶來影響之后再開展修繕工作。
1.3? 修繕使用原有材料
古建筑文物的價值幾乎都體現在結構、材料上,修繕時我們要盡可能使用原有材料。原有材料(遺存)是我們研究歷史的重要媒介,若在修繕時僅僅保存古建筑文物的結構和形態,而將其材料替換掉,那么這就是一項制作仿品的工作而不是修繕。因此,在對古建筑文物修繕時,需盡可能保留和使用原有的材料,盡可能還原其結構形態和其所承載的價值。
二、保護和修繕的意義
在我國當前大部分城市都有歷史遺留的古代建筑,其向人們呈現著其非常悠久的歷史,并且古建筑自身和對古代政治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給人們傳遞,若是古建筑受到損壞,甚至消失,這樣古建筑秉承的歷史信息也會消失。在當前歷史文明發展中,這些古建筑自身體現的更加的珍貴,實質上對古代建筑保護和修繕就是對我國文化進行保護。
三、保護和修繕古建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當前古建筑保護和修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以下主要就針對其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細化分析。
第一,人們的保護意識較為淡薄。
現階段很多古建筑因為某些原因受到損壞,很多人對其也缺少關心,甚至也不會提供相應的幫助。這樣就造成我國的古建筑受到很大的破壞但是很難對修復工作及時和有效開展。當前,我國對于文化建設事業加大了重視,然而在對傳統文化保護和經濟效益追求中產生矛盾時,傳統文化往往不被重視。
第二,修繕方法比較落后。
因為古建筑所受到的洗禮時間很長,并且隨著文化旅游產生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工作非常的重要。然而,當前修繕工作中還存在著思想觀念較為落后的問題。比如,在針對老城區街區和建筑以及相關的景觀修繕中,還是采用“整舊如舊”的方式,對于這種方法不但很難獲得相應的效果,并且還會對古建筑的完整性產生損壞,造成古建筑“原真性”的文化價值不能得以呈現。
第三,修繕難度較大以及修繕難度高。
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往往在當前企業建設中將發展問題加強重視,很多對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感興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城市對于經濟發展的相關因素加強了重視,對古建筑實施遷移,這樣就會在一定意義上將古建筑自身的結構和作用破壞,從而使古建筑的修繕難度增大。
四、改善古建筑修復工作的舉措
4.1? 明確保護的內容
古建筑向人們呈現著文化以及宗教和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對古代人們的裝飾和陳設等方面的技術進行了傳承。當代很多建筑師都是在古代建筑結構方面尋找相應的靈感,以此來對現代建筑進行合理設計。古建筑和其周邊的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古建筑的選址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古人風水學方面的哲理。所以,在實際的修繕中盡可能的不要對古建筑進行遷移,也不能將其原有的韻味破壞。
4.2? 明確保護的原則
古建筑在保護中,需要按照《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遵循相應的修繕和保護原則。在對文物保護基礎上,確保社會經濟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之間實現協調發展。第一,遵循原真性原則,針對古建筑價值和文化體現的根本就是原真性,除了需要對古建筑自身所承載的歷史信息進行保存,還需要在對其修繕之后不是仿造和恢復重建。其次,明確完整性原則。古建筑和周邊的環境有效的融合為整體。若是周邊的環境受到損壞,這樣對于古建筑的歷史價值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4.3? 保護與修繕的手段
4.3.1????? 做好準備工作
古建筑的修繕和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在確保建筑穩定性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最大化保持建筑原貌;一般在對古建筑修繕和保護中采用的是視頻和拍照以及繪畫結合的方式,在開始修繕前需要對古建筑整體環境和布局詳細的記錄,同時對其準確測量,確保每個需要修復的位置可以將其原來的面貌體現出來。并且,在修繕中需要確保材料充分,在對材料查閱當中,對古建筑修繕之后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除此之外,文物保護人員就需要做好建筑損壞因素做好分析,對遭受到損壞的程度進行確定,設計相應的修繕方案,在修繕中盡可能的采用手工操作方法,對于一些要求比較高的部位還可以采用現代化技術,將古建筑本身面貌可以很好的保持。
4.3.2????? 明確修繕方法
首先,在材料的選取中需要確保材料質量符合要求,木材一定要保證沒有蟲害的存在。其次,在對于古建筑的梁柱等部位的修繕,盡可能的采用自然干燥的方式;對于窗框和斗拱等部位的修繕需要采用烘干脫脂的方式。最后,在對古建筑的修繕中盡可能的避免在陰雨天氣進行,屋面需要做好相應的防水工作。
結語
總之,為了能夠確保我國文化事業源遠流長,就需要加強對古建筑保護和修繕的重視,做好相關機制的建立,同時確保修繕資金及時投入。除此之外,還需要在這當中加強古建筑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重視,從而使得古建筑保護工作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 倪艷,唐根麗,張澤培,王聰.木結構古建筑的保護及修繕方法研究——以涇縣吊棟閣為例[J].價值工程,2019,38(23):238-240.
[2]?? 史永強.關于古建筑保護及修繕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5):90-91.
[3]王菂.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研究[J].居舍,2018(14):20.
李明
摘要:城市化建設中,古建筑文物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是城市文化底蘊的沉淀,也是城市發展與變遷的見證。古建筑文物的修繕與保護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城市的精神文化,將其納入城市建設計劃中是我國城市化建設必須要做的工作。下面就中國古建筑文物的特點、修繕與保護原則和現狀問題、有效實施修繕與保護的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古建筑;保護;修繕
一、保護和修繕原則
1.1? 還原古建筑文物的保存價值(最小干預)
修繕本身對于古建筑文物而言就是一項干預性工程,修繕時干預過多、改變過大都會損害其原有的價值。古建筑實質是一種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古建筑修繕工作與傳統的修房子有一定的區別,修繕時要以保護古建筑文物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為核心。古建筑文物的修繕與保護一定要堅持原真性,即工作時采取的任何措施的最終目的都應該是最大程度還原古建筑原有面貌。
1.2? 確保人員和古建筑文物的安全
古建筑文物通常有上百年或上千年的歷史,不論是石砌還是木質結構建筑,其風化或變形程度不一,進行修繕和保護時應以安全為首要原則。安全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古建筑時間久遠,其整體雖未坍塌,但是修繕時因人的活動帶來的震動等可能引起倒塌傷人。二是古建筑主體結構的安全。修繕要建立在古建筑主體安全的基礎上,發現與主體結構有關聯的構建有問題時,要立即權衡利弊,確定不會給主體結構帶來影響之后再開展修繕工作。
1.3? 修繕使用原有材料
古建筑文物的價值幾乎都體現在結構、材料上,修繕時我們要盡可能使用原有材料。原有材料(遺存)是我們研究歷史的重要媒介,若在修繕時僅僅保存古建筑文物的結構和形態,而將其材料替換掉,那么這就是一項制作仿品的工作而不是修繕。因此,在對古建筑文物修繕時,需盡可能保留和使用原有的材料,盡可能還原其結構形態和其所承載的價值。
二、保護和修繕的意義
在我國當前大部分城市都有歷史遺留的古代建筑,其向人們呈現著其非常悠久的歷史,并且古建筑自身和對古代政治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給人們傳遞,若是古建筑受到損壞,甚至消失,這樣古建筑秉承的歷史信息也會消失。在當前歷史文明發展中,這些古建筑自身體現的更加的珍貴,實質上對古代建筑保護和修繕就是對我國文化進行保護。
三、保護和修繕古建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當前古建筑保護和修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以下主要就針對其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細化分析。
第一,人們的保護意識較為淡薄。
現階段很多古建筑因為某些原因受到損壞,很多人對其也缺少關心,甚至也不會提供相應的幫助。這樣就造成我國的古建筑受到很大的破壞但是很難對修復工作及時和有效開展。當前,我國對于文化建設事業加大了重視,然而在對傳統文化保護和經濟效益追求中產生矛盾時,傳統文化往往不被重視。
第二,修繕方法比較落后。
因為古建筑所受到的洗禮時間很長,并且隨著文化旅游產生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工作非常的重要。然而,當前修繕工作中還存在著思想觀念較為落后的問題。比如,在針對老城區街區和建筑以及相關的景觀修繕中,還是采用“整舊如舊”的方式,對于這種方法不但很難獲得相應的效果,并且還會對古建筑的完整性產生損壞,造成古建筑“原真性”的文化價值不能得以呈現。
第三,修繕難度較大以及修繕難度高。
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往往在當前企業建設中將發展問題加強重視,很多對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感興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城市對于經濟發展的相關因素加強了重視,對古建筑實施遷移,這樣就會在一定意義上將古建筑自身的結構和作用破壞,從而使古建筑的修繕難度增大。
四、改善古建筑修復工作的舉措
4.1? 明確保護的內容
古建筑向人們呈現著文化以及宗教和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對古代人們的裝飾和陳設等方面的技術進行了傳承。當代很多建筑師都是在古代建筑結構方面尋找相應的靈感,以此來對現代建筑進行合理設計。古建筑和其周邊的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古建筑的選址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古人風水學方面的哲理。所以,在實際的修繕中盡可能的不要對古建筑進行遷移,也不能將其原有的韻味破壞。
4.2? 明確保護的原則
古建筑在保護中,需要按照《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遵循相應的修繕和保護原則。在對文物保護基礎上,確保社會經濟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之間實現協調發展。第一,遵循原真性原則,針對古建筑價值和文化體現的根本就是原真性,除了需要對古建筑自身所承載的歷史信息進行保存,還需要在對其修繕之后不是仿造和恢復重建。其次,明確完整性原則。古建筑和周邊的環境有效的融合為整體。若是周邊的環境受到損壞,這樣對于古建筑的歷史價值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4.3? 保護與修繕的手段
4.3.1????? 做好準備工作
古建筑的修繕和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在確保建筑穩定性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最大化保持建筑原貌;一般在對古建筑修繕和保護中采用的是視頻和拍照以及繪畫結合的方式,在開始修繕前需要對古建筑整體環境和布局詳細的記錄,同時對其準確測量,確保每個需要修復的位置可以將其原來的面貌體現出來。并且,在修繕中需要確保材料充分,在對材料查閱當中,對古建筑修繕之后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除此之外,文物保護人員就需要做好建筑損壞因素做好分析,對遭受到損壞的程度進行確定,設計相應的修繕方案,在修繕中盡可能的采用手工操作方法,對于一些要求比較高的部位還可以采用現代化技術,將古建筑本身面貌可以很好的保持。
4.3.2????? 明確修繕方法
首先,在材料的選取中需要確保材料質量符合要求,木材一定要保證沒有蟲害的存在。其次,在對于古建筑的梁柱等部位的修繕,盡可能的采用自然干燥的方式;對于窗框和斗拱等部位的修繕需要采用烘干脫脂的方式。最后,在對古建筑的修繕中盡可能的避免在陰雨天氣進行,屋面需要做好相應的防水工作。
結語
總之,為了能夠確保我國文化事業源遠流長,就需要加強對古建筑保護和修繕的重視,做好相關機制的建立,同時確保修繕資金及時投入。除此之外,還需要在這當中加強古建筑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重視,從而使得古建筑保護工作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 倪艷,唐根麗,張澤培,王聰.木結構古建筑的保護及修繕方法研究——以涇縣吊棟閣為例[J].價值工程,2019,38(23):238-240.
[2]?? 史永強.關于古建筑保護及修繕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5):90-91.
[3]王菂.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研究[J].居舍,2018(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