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付
◆摘 ?要:普通高中的班級文化建設是提升班級凝聚力的主要動力,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傳統文化更是對培養學生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基于此,下面本文對傳統文化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應用進行淺要分析。
◆關鍵詞:普通高中;傳統文化;班級管理;文化建設;應用實踐
學生學習的主要環境是班級,班級既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又是學生的生活搖籃。班級文化水平直接與學生的綜合素養相關聯,高質量的班級文化對班級管理、學生價值觀的培養都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普通高中應用傳統文化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是值得推行的一種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實用方法,有助于促進學生發展。
一、傳統文化的概念及價值
1.傳統文化概念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祖祖輩輩遺傳下來的不可磨滅的文化,內容上有系統性、多樣性的特點,中國傳統文化自成一體,綿綿不斷。在中國的多次統一和分裂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始終不被歷史所淘汰,而是以其獨有的價值,以中原文化為主,與少數民族文化相碰撞,不斷地吸收,不斷地融合,進而形成獨屬于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道德素養的培養,其中體現的價值是人們日常交往所遵守的信條,在人們的思想與行為中始終占據著主要地位,影響著人們的一舉一行。
2.傳統文化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價值
在新時代的發展下,在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發展的影響下,普通高中將傳統文化應用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去是必然趨勢,也是高中文化建設的必經之路。傳統文化推動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斷發展,凝聚著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先烈們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是推動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力量。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對學生道德素質和精神文化的提升。傳統文化的學習有助于促進班級的日常管理,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學生的個人價值體系,讓學生能夠更高標準的要求自己的行為,培養德智體美都優秀的高質量人才。
二、在普通高中應用傳統文化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1.加強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引者,在普通高中階段,教師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都會對學生有著強有力的影響,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彰顯著品德,學生會不自覺的模仿教師的行為,塑造出自身的專業素質。因此,一個對傳統文化有著深刻認識的教師,將會對學生的思想與行為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對于中通文化的認識以及思想偏好都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影響因素,也必然會成為主流思想。這就說明,班級文化建設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是離不開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越深刻,也會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也會更加多方位的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的價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
2.創建班級布置,打造文化氛圍
傳統文化在班級建設的滲透中不僅要體現在平時的教學思想上,也要體現在班級的外在建設上,合理的文化創建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我認為教師可以在幾個方面來進行班級文化創建,比如,班級的文化墻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手抄報的繪制,開展文化筆記的摘抄評選,征文比賽的優秀作品,這些都可以作為班級文化墻建設的主要的內容,教室是學生每天都要進行學習的地方,這樣的布置可以使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的魅力與傳統文化的精彩。此外,教室的黑板報也是教師可以增強學生文化積極性的設計,學生們可以分成小組,每周以不同的主題來進行黑板報的繪制。除了班級的布置,還有整個校園文化的建設,多樣化的設計是增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途徑。學校可以認真設計櫥窗、走廊、墻壁以及校園建筑物,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使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學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啟迪,拓展文化傳播的渠道和空間,陶冶學生的性情。
3.開展實踐活動,建設班級文化
實踐是真理的唯一檢驗標準,只有將真理付諸于實踐,才能夠不斷地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綜合文化素養。高中階段,學生具有更加靈敏的反應能力與實踐能力,通過時間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祖輩們的生活,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與實踐能力。
因此,在普通高中階段,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多開展一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可以有效的豐富班級文化的建設內容,從生活實際出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去一些景區去游玩,在游行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其次,可以在一些傳統節日里,組織班級進行節日活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節日活動打造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說,在清明節可以組織學生去英雄陵墓掃墓、端午節開展有關屈原的詩歌誦讀活動、重陽節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等等,以一些具體的接近生活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意義所在。
4.召開主題班會,傳播傳統國學
教師是聯結班級與社會的橋梁,而班主任的作用更為重要,她是整個班集體風氣的引領者,因此,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一定要開展班會,用德育的教化行為來傳播傳統國學,我們可以利用每周一會的形式為學生帶去關于傳統典籍的小故事、朗讀故事、檢查背誦詩歌,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在班會上為學生播放傳統文化的視頻,或者相關的影視和動畫,然后教師可以布置下書寫觀后感的作業,提高學生的個人品德修養,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打造高效優質的文化課堂。
三、結束語
綜合上述全文分析可以看出,班級文化建設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將傳統文化應用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去更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價值所在,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未來輸送高質量人才,彰顯我國綜合素質和大國風范。
參考文獻
[1]丁秀榮.中華傳統文化:班級文化建設的根基——班級文化建設實踐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2019(02):26-29.
[2]丁秀榮.讓中華傳統文化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根基[J].生活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