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志誠
◆摘 ?要:在傳統的中式教育中,應試教育作為開展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始終存在,但是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教育認知的不斷改變,也使應試教育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當中,而素質教育則逐漸取而代之,成為我國主流的教育模式。本文主要以該發展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為介紹對象,首先分析了核心素養的培育與語文課程教學之間的密切聯系,其次又從多個方面針對如何強化學生們的個人能力和核心素養,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當今社會所具有的先進性、科學性等特點,無時無刻都在向人們強調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而這也逐漸使教育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但實際上,不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僅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甚至還會由于各種因素阻礙學生們的個人發展。對此,教育工作者們需要在開展實際教學時,將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核心素養對于學生個人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意義。
1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初中生認為語文學科是所有科目中最簡單的一門課程,所以也并未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該門課程,這導致越來越多學生產生對語文的錯誤認知,進而不利于他們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和核心素養。對此,作為一名真正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除了需要為學生們傳授基礎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開展一些與思想教育和人文素養相關的教學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念,并為他們的長期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首先,教師可以將培育語文核心素養的各項要求,作為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指導方法,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模式,通過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優化教學品質的效果。其次,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選取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人文價值理念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拓展他們的語文知識面。最后,語文課程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要求學生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將這些理論知識實際應用于語言實訓的過程當中,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口語交際課程的開課頻率,以此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和感受語言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最終幫助教師在既定時間內更好地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和任務。
2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教學優化策略
2.1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一般來說,教學方式的選取是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大多也以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這類教學方法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們的個人思想,更遑論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因此,為了能夠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首要步驟便是將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調整。
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科知識的課堂學習模式,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之后,再結合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學習學科內容。其次,要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這也就意味著作為教師,必須全面了解班級內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學生對待語文學習的態度和水平,采取創新型、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逐漸改變學生們對待語文課程的學習態度。除此之外,為了能夠進一步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主要可以通過適當的提問、討論和談話等方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還能拉進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而幫助學生們在良好的師生互動過程中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
2.2創設具體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目前,我國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仍然以理論知識的傳授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卻絲毫沒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這種教學模式是否適用于全體學生。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這種將理論知識的傳授作為課堂教學全部內容的教學模式,只會導致班級內大多數學生難以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且嚴重地禁錮了學生們的個人思想和行為。針對這種問題,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改變教師們的傳統教學理念和方法,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塑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以此來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情境當中,確保學科教學的整體效率。同時,大多數初中生仍然保留著對于世界的好奇與探究心理,所以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們的獵奇心理,開展更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的教學環節,以此來幫助學生們更快、更好地融入教學環境。
例如,在學習《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課下搜集一些與鳥類相關的圖片、動畫等資料,并在課堂上為學生們進行展示,之后再輔助教師的語言教學,為學生們創設一個屬于鳥的獨特世界,進而幫助學生們更快的融入學習情境當中,使學生們在學習課程內容的同時,掌握更多與鳥相關的課外知識。這一教學環節能夠為學生們后期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礎,最終幫助他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情實感。
2.3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學科核心素養不只強調學生對于該學科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同時學生自身的情感、人生觀等相關內容也是影響核心素養的重要指標。但是,如果仍然堅持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那么即使可以幫助學生們掌握基礎的學科內容,但是卻根本無法進一步強化學生們的個人情感指標。對此,教師便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法開展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機會,還能使學生們解決更多由單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幫助學生們在討論和合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個人能力,并樹立起對于集體合作的正確認知。
例如,在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按照座位或其它方式為學生們進行分組,并為不同學習小組分派不同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確保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還能以對比評價的方式,激勵學生們更加認真的分析和完成學習任務,并使他們在解決學習任務的同時,能夠更加深刻地剖析文章中蘊含的白求恩精神,以及白求恩精神中需要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主要內容。
3結束語
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學生們在強化個人能力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對待學習的正確認知。這不僅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付出更大的努力,也需要教師以恰當的教學理念,輔助科學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水平,并幫助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培育和強化學科核心素養能力。
參考文獻
[1]田守成.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2018(05):25-25.
[2]柯惠強.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究[J].課外語文,2017(18):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