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晚自習是高職院校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將素質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等精神的主要陣地。目前,高職院校晚自習效果有待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晚自習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高職學生的接受問題。本文參考接受學相關理論,提出提升高職晚自習接受效果的路經a選擇。
◆關鍵詞:高職學生;晚自習;接受;改善
一、高職學生晚自習接受的內涵
接受學是一種比較研究模式,認為“接受,是關于思想文化客體及其體認者相互關系的范疇。”接受研究關注接受者的主觀能動性并強調逆向思維,即從接受者的立場反向考慮問題,打破了順向思維習慣。
高職學生晚自習接受是指高職學生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積極投入到晚自習的一種主觀能動性活動,是高職學生出于自身需要,在不同因素作用下,通過一定的媒介,對晚自習的接受主體進行內化、外化與實踐等完整過程。高職院校晚自習作為一種特殊的接受活動,其接受的主體是高職學生,接受的客體是晚自習活動,各種教育活動是接受的媒介。
二、高職學生晚自習的改善路徑
(一)了解學生的接受心理機制
高職院校晚自習的路徑改善就是高職學生對晚自習價值的逐步接受過程,包括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高職學生追求個性化,可以適當將晚自習模式選擇權交給學生。筆者曾打破一個班必須固定一起的模式,將教室劃分為自習區、討論區、答疑區、活動區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各取所需。推而廣之,可以嘗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個性化”晚自習,如去圖書館閱讀、到實訓室操作等。高職學生自學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可以采用分項目化“主題周”模式,將晚自習以周為單位確定好主題,如黨史學習周”,“心理健康周”等,各班在主題周結束后進行成果展示并對優秀作品進行表彰。高職學生“忘性大”,事情只說一遍很可能成為“耳旁風”。疫情居家學習期間,為了提醒學生每日健康“打卡”登記,筆者堅持每天編輯一篇小文章來提醒學生打卡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人文素養。此經驗也可以移植到晚自習,如每天安排不同學生在黑板上寫一首詩或名言等,潛移默化影響學生。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筆者曾邀請制作“孔明鎖”的匠人進入晚自習課堂。高職學生表現欲強,筆者曾在晚自習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讓學生利用PPT進行2分鐘新聞解讀。
(二)搶占網絡教育陣地
網絡是雙刀劍,不引導就會進加劇學生偷用手機打游戲等現象。筆者曾指導可以信賴的學生志愿者遴選有意義的視頻資源,每周一次為同學提供放映服務,推選優秀心得體會在年級微信群里發表。高職學生熱衷于使用各種軟件,筆者組織過晚學習強國“挑戰答題”爭霸賽,發動學生自己設計軟件進行專業知識競賽。在門戶網站開辟晚自習建設專欄,聽取學生的合理化建議等。
(三)融入日常生活情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高職院校應堅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理念,從學生所處的實際環境出發提升晚自習效果。筆者曾舉辦“我的教室我做主”晚自習教室設計大賽,動員學生親自動手將晚自習教室設計成喜歡的樣子。再如“最美晚自習公約”設計大賽,指導學生自己制定出一個普遍認同的行為規范,并視制定水平和落實情況予以表彰。舉辦“晚自習文化長廊”,將學生晚自習期間的成果如書法繪畫等進行實名制展出,增強學生榮譽感。設立“導員,我想對你說”信箱,搭建起一個師生之間隨時可以進行交流的平臺。
(四)積極建設合力環境
中共中央辦公廳于2013年12月《關于培養和踐行社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指出:“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學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風氣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會與學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高職學生晚自習接受效果的提升形不成合力就會落入“說起來重要,做起要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怪圈。學校層面應在完善后勤保障上下功夫,良好的硬件設施是物質基礎。學管人員要完善晚自習管理制度并保障執行,因為管理靠制度,制度靠執行,執行靠監督,監督為改善。筆者曾嘗試設立“晚自習黑名單制度”,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成大格局,設立“晚自習紀律標兵”等獎項,營造“賞必行,懲必信”的制度保障。專業教師作為學習的指導者,平時適當布置作業讓學生有事可做,定期到班級答疑解感讓學生有跡可尋。暢通家長參與晚自習建設渠道,如設立“家長接待日”,在學院官網發布晚自習動態等,打牢情感基礎。高職院校還可以將晚自習延伸到社會中去,通過與企業、社區合作,創建晚自習校外實訓與實踐基地,搭建起合力育人平臺。最重要的,誠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晚自習接受效果的提升歸根結底是要調動起廣大學生的參與熱情,如設立學生黨員晚自習先鋒模崗,規范學生會晚自習活動行為,成立各種學習和興趣小組等,多措并舉、綜合施策。
參考文獻
[1]高衛國.接受視域下大學生社會議核心價值觀培養[J].知行明道,2018.
[2]劉懷連.高職學生晚自習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20(04).
[3]崔曉曙.淺析高職院校分項目化晚自習管理[J].教法探究,2016.
作者簡介
劉科鵬(1990—),男,漢族,遼寧大連人,助教,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