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世兵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進步和發展,在當代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學校教育體制下的全新教學理念和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了課堂教學大部分時間,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未能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效果,反而使學生的學習思維逐漸保守和僵化。對此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重新審視,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有效發展和進步。本文就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分許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現狀分析;創新策略
小學生處于語言素養發展的早期階段,在閱讀學習中先天存在一定問題和障礙。教師在教學中首先需要通過教學手段彌補學生基礎能力不足的問題,再結合創新閱讀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針對開發和訓練。此外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教師需要在興趣教學方面多加分析和考慮,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更自然的發展和進步,避免學生陷入機械化學習的困境。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含義
1.對漢字的識別和認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首先需要做到對漢字的讀法和含義進行有效的理解和認知。傳統儒家教學經驗在初期教學中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使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做到了對漢字的有效識別。但教學過程相對限制在教材范圍內,也給學生閱讀能力的長期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
2.對段落、文章含義的認知和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大意進行有效識別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論得到有效培養,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3.衍生出自發的閱讀情緒和體驗。在閱讀優秀文章和富含感情文章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接收作者的思想和暗示,產生和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的情緒體驗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情緒體驗,同時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和視野,促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偏好得到有效發展。
4.保持對閱讀知識的創新應用。在閱讀教學中,將所學文章總結能力和情緒體驗積極用于文字創作和表達,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堅持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了解學生的切身感受和想法。為后續的閱讀教學持續調整提供參考和支持。
二、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
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在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的所思所想,閱讀問題都無法進行有效的表達。長期的刻板教學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機械化學習思維逐步發展,對教師的依賴程度不斷提升。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缺乏主見和思考,使閱讀教學流于形式。
2.教師的應試教育理念相對盛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在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教師在教學中都準備了一套“標準答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無論學生做出怎樣的創意想象和回答,只要和標準答案發生出入,都會受到教師的冷漠批評和打壓。加上教師在閱教學中存在越俎代庖的情況,使學生逐漸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動力,在實際學習中越來越被動。
3.缺乏有效的課外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也留存于表面。教師布置的讀后感教學任務往往使學生心存畏難和焦慮情緒。此外讀后感存在字數和格式要求,也使學生對讀后感的寫作心存疑慮。對此教師需要采取切實改變課外閱讀教學的問題,促使學生的綜合閱讀視野得到有效培養。
4.缺乏有效的語言表達、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問答教學不充分、不合理,寫作教學采取突擊式的教學方式,都使讀寫之間的聯系十分薄弱,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轉化,限制了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升。
三、促進小學語文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
1.有效開展興趣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天性,在教學中注意自身的教態,保持和學生的充分交流,緩解課堂緊張教學氣氛,促使學生在閱讀文章過程中保持良好狀態。例如教師可以加強和學生的日常情感交流,促使師生關系保持和諧發展。
2.創設教學情境,增加學生的閱讀體驗。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信息化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情緒體驗,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例如在教學《走月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是否有過走夜路的經歷,在走夜路過程中自身處于怎樣的情緒狀態,觀察到了什么特殊現象,以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受。
3.開展多樣的課外閱讀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定期開展讀書會的形式,鼓勵學生將自身的課外閱讀內容推薦給其他學生,并作出一些點評和分析。此外教師需要輔助學生建立公共閱讀資源設施,促使學生的基礎閱讀條件得以有效搭建,為學生課外閱讀開展提供物質基礎。
4.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自身感興趣的主題和情緒內容進行創作。在寫作中注意對作文內容的布局和構思,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時間中得到有效體現。
5.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和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需要堅持的主要原則。“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只有自主完成對閱讀內容的感知,才能使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得到綜合性的培養,促使學生個人語言素養風格得到有效發展和培養。對此教師需要采取前期引導,后期給予開放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和能力得到切實發展。
四、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有效發展的重要階梯。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從長遠角度出發,對教學方式和方案進行科學規劃,促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科學有效的持續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曉陽.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9(01).
[2]王秀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好家長,2019(14):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