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桂玲
【摘要】積極教育作為教育學領域和心理學領域的融合點,前者關注教育,后者關注心理激發出的正能量,促使人們能夠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增強幸福體驗。現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問題,如:早戀、打架、上網罵老師等。為了提升教育質量和結果,很多教師選擇使用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方式解決學生存在的這種不良問題。作為班主任,在與不同性格特點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關注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將家校共育的價值展現出來。
【關鍵詞】積極教育 ? 班主任 ? 家長 ? 溝通 ? 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6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191-02
積極教育作為教育學領域和心理學領域的融合點,前者關注教育,后者關注心理激發出的正能量,促使人們能夠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增強幸福體驗,從某種角度來看,積極教育是幸福教育。美國心理學家齊斯真秘·哈伊認為,幸福就是一種全身心的快樂的體驗,筆者將其稱之為“福流”,它描述的是一種沉入其中、物我兩忘、駕輕就熟、點滴入心、酣暢淋漓的心理體驗,并且這種體驗是可以通過學習、創造獲得的。
現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問題,如:早戀、打架、上網罵老師等。為了提升教育質量和結果,很多教師選擇使用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方式解決學生存在的這種不良問題。作為班主任,在與不同性格特點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關注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將家校共育的價值展現出來。我把家長分為三類:負責任型的家長、溺愛型的家長、推卸責任型的家長。
第一種是負責任型的家長。這種類型的家長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能夠配合教師,然而教育方式較為簡單,很多學生都不能積極配合,會產生抵觸心理,教育效果較差。
案例:我所帶的班級中有一名學生暫用小強名字代替,在剛剛開學的時候,他的成績較為優異,之后他卻深受網絡游戲中不可自拔,也不愛學習了,不聽家長和教師的勸解,之后學習逐漸降低。我在知道他這一情況之后,立即對他進行教育指導,在多次語言談話之后,小強對我承諾,說再也不會去網吧玩游戲了。但是我了避免他在周末休息時間去上網吧玩游戲,我及時與其家長取得聯系,小強的家長在聽到我說小強去網吧玩游戲之后,還沒能聽說把話說完,就嚴厲的批評小強,甚至還要動手打小強,而小強也不屈服。在這一交流中,小強與其家長之間的沖突逐漸凸顯出來。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我作為一個班級的班主任,應該面對學生問題與其家長進行交流之前,應該研究出合理的解決方式,然后與家長一同對學生進行教育。針對這種負責任的家長,我們作為班主任,應該做好通知工作,向家長先詳細說明事情的經過,對學生出現不良行為的原因和結果進行分析,之后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處理。
第二種是溺愛型的家長。這種類型的家長比較關注對學生的養育,但是缺少教育,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盡可能的滿足,不能讓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不能讓孩子不高興。針對這種類型的家長,班主任在與其溝通的過程中要告知其教育的重要性,告知家長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在溝通的過程中還需要列舉事實,并不做出評價。
我曾經有七年級有這樣一個學生小偉,脾氣很差,幾乎每天都和同學鬧矛盾;班里安排的值日衛生工作不做,嫌臟,而且從小到大沒做過(據了解,在家從不做家務,骨子里認為做家務是女人的事);為人自私,以“自我”為中心,覺得大家都應該聽他的。有一次,他與一男生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了對方。當時,我請家長來學校共同教育。小偉媽也知道自己孩子不對,當時就輕輕地說了小偉幾句。小偉馬上就不高興了,大聲對他媽媽說:“你閉嘴,……”。然后招呼不打一下就氣呼呼地走了。家長尷尬地說:“不好意思,孩子從小被寵壞了。”
對于這種家長,我們要適當指導他/她怎樣才是愛孩子。一要節制母愛的原則,現在有些家長對子女百依百順,孩子有什么要求都盡力滿足,有時,比孩子本來的愿望給的更多,這是一種危險的傾向。對子女的要求只能適度滿足,不能無限度的滿足。而對精神需求的滿足,則應高標準,特別是子女要購買學習用品,課外閱讀書籍等時,父母應盡量滿足。二要訂立規矩。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張騫十分強調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認為應該教育學生要勤,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經過一年時間不斷地與家長接觸溝通、了解小偉在家的表現,結合在校我對他恩威并施,耐心教育,嚴格要求,到了八年級的時候,小偉的表現好了許多:熱愛班集體,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熱愛勞動。對父母,懂感恩。
第三種是推卸責任型的家長。此類家長對別人的要求很高,對自己的要求很低。遇事不反思,反而喜歡找借口,想方設法把責任推給別人。
案例:2016年五一節放假,我接到一家長電話:“伍老師,我不知道你們這些老師是怎樣教學生的?一點教養都沒有……”家長在電話那頭噼里啪啦罵了一大通。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吃中午飯時孩子不肯為爸爸盛飯,還跟她爸爸吵起來……”當時,我在電話里就說:“小姍不愿意給爸爸盛飯,真不對。孝順家長,尊敬家長是我們班的班規之一,她不可能不知道的。這樣吧,等她回學校了我再教育她。”這個時候的家長也冷靜了很多,她用略顯抱歉的語氣說:“很不好意思,我剛才脾氣差了一點,請原諒。”。我嚴肅地說:“我能理解你作為母親的心情,但是,教育孩子要有方法,絕不是大聲說或罵就可以的。你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不愿意這么做。而且,‘家教很重要。你可以在家訂立一些規章制度讓孩子們遵守,如果違反了,就要受到懲罰,但前提是這些規章制度是家長和孩子們都認可的”。第二天,家長就打來電話說:“伍老師,謝謝你。你的辦法真管用。昨天我們全家總動員訂立了家規。現在,大家相處起來和睦多了。”
面對此類家長,我覺得要有耐心地聆聽,冷靜地引導家長分析問題,提醒家長重點是要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盡量讓家長明白,教育孩子,家長是責無旁貸的。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家長,如果他是不信任你的,那么溝通是很難進行的。所以,怎樣取得家長的信任尤為重要。通常我會從兩方面入手。
(一)從關愛學生入手,讓學生信任你
贊可夫曾經說過,作為教師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要熱愛自己的學生,這是最重要的品質。在沒有愛的情況下,就不會產生教育。教師的的一舉一動,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會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滋潤學生的情感,并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甚至還會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假如一個學生不喜歡自己的教師,自然也會不信任教師。所以,為了讓學生喜歡我,信任我,我通常會:1.蹲點教室,多觀察,發現問題,積極、主動為學生解決。2.多和不同學習階段、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分批次交流,特別對一些有問題的學習和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多關注他們。3.多表揚,少批評。學生喜歡教師的話,自然會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向家長提到老師,家長也會認為老師是為孩子們好的,從而信任老師。
(二)多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信任你
加強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做到互相了解,讓家長意識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打電話,發信息,家訪,請家長到校等。我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比較青睞使用微信和校訊通。基本上我每周都會發信息給家長,內容包括:1、本周本班學生學習狀況、下一周的計劃及一些重要活動。2、注意事項、提醒或節日問候。3、成績發送。
每次給家長發信息都會收到一些反饋:有的家長想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有的家長是來提建議的;有的家長對我的工作表示感謝等等。我能更多的、更快的了解學生家長及家庭情況,而家長也能了解我這個班主任及我對學生的愛和要求,從而家長能更好地配合、支持我的工作。
正式由于學生們的努力、家長的支持以及教師的關愛,我們班級在本學期中獲取了優異的成績:1.每個月都被評選為先進班級體;2.參加學校的歌唱比賽獲得二等獎;3.參加校運會獲得級組第二名;4.參加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評比獲得一等獎; 5. 參加書畫比賽獲得團體一等獎;6.獲得校先進班集體稱號;7.參加各科比賽獲得不同程度的獎項;8.期末考試全科總平均分全級第一。
學生千千萬萬,家長也千千萬萬,在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家長的性格特點進行交流,不管家長是哪種類型,都需要從保護、關心學生角度入手,在進行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應該付出愛心和耐心,獲取家長的信任,才能體現出家校共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彭凱平 .《大力推進“積極教育”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2-25.
[2]黎靜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一家庭合作教育模式”》 [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韓春旭.《愛是家庭教育的靈魂》.[N].中國婦女報2000年.
[4]北京教科院 王曉春.《家庭教育有誤區》.北京日報;2000年.
[5]丁翊春.《與家長溝通要講究策略》[J].《教書育人》.2006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