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妮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能源使用和企業能源管理現狀,闡述了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發展,研究了企業能源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施,并探討了將能源管理體系與管理工具相互的融合,最后總結了對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幾點認識和思考。
關鍵詞:能源管理體系;體系建設;管理融合
一、背景
能源是人類生存與生活的物質基礎,也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1]。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高耗能行業加速發展,建筑和生活用能大幅上升,我國工業總體尚未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方式,資源能源消耗量大,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能源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一些中小企業的能源管理仍不夠科學系統,普遍存在計量器具不完善、不檢定,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制度,用能設備運行維修保養較差等問題[2],迫切需要一套科學、規范、系統的能源管理體系。
二、能源管理體系的發展
自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發布以來,該標準即為全球各組織提供了一種有效管理能源績效、監測能源成本以及實現減排目標的戰略工具[3]。2016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對ISO 50001進行了修訂,引入ISO的HLS結構,不但使其與ISO9001和ISO14001等其他體系標準更好地兼容,而且更加符合不同行業、組織對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要求。目前,ISO50001:2018已于2018年8月發布。
我國從2002年開始探索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國家標準,經過相關機構多年研究,構建了中國能源管理體系系列標準。目前已發布的標準包括GB/T23331-2009\2012《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 29456-2012《能源管理體系實施指南》等11個標準。2013年起,國家認監委組織制定行業標準《能源管理體系 XX行業認證要求》(RB標準),目前已完成24個行業,并將持續更新,與GB/T23331共同作為認證依據[4]。
三、能源管理體系的建設
我公司為卷煙工業企業,近年來隨著卷煙工藝要求和設備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能耗呈逐年上升態勢,能源管理工作面臨巨大壓力。公司下屬五個卷煙廠,能源管理基礎和體系建設情況參差不齊。且《煙草行業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方案》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都對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能源管理體系迫在眉睫。
1、總體策劃
成立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和小組辦公室,明確管理職責和最高管理者承諾;制定公司《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推進方案》,明確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工作計劃和具體要求;公司、工廠兩級針對能源管理人員和主要用能崗位人員分別開展培訓,包括新標準學習、內審員實操培訓、能源法律法規和節能技術學習,并制定了能源方針。
2、文件編寫
在公司綜合管理體系手冊中整合能源管理體系的內容作為統領,各工廠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工廠能源管理體系分手冊;公司統一制定《能源評審管理辦法》、《能源績效參數與基準管理辦法》、《能源績效監視與測量管理辦法》等11個程序文件;各工廠制定工廠級、部門級文件和作業指導書。
3、能源初始評審
根據企業基本情況,確定能源管理體系的范圍和邊界,完成組織環境分析報告,識別能源適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用能數據的匯總、分析和現場調研,核查企業的能源管理現狀;劃定主要能源使用區域、系統、設備、崗位人員;識別改進能源績效的機會, 并進行排序;制定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改進能源績效。
4、體系運行
根據能源管理體系標準和公司程序文件要求,選取適用的公司級、工廠級、部門級、車間級能源績效參數,并根據能源評審報告制定能源基準值;結合能源基準綜合考慮工廠生產情況制定能耗目標指標。對主要能源使用相關的運行過程進行控制,并對主要績效參數和目標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監測、評價。
5、檢查
企業管理部每年初制定方案對體系審核進行統一策劃,公司和工廠分別組織開展一級和二級內審,能源管理體系主控部門結合能源檢查開展專項審核。審核結果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
通過管理評審為最高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四、管理融合
1、目前很多企業為了規范企業管理、提高管理績效,都同時建立了質量、安全、環境、能源、測量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流程不暢,表單繁雜、重復管理等情況。為此有必要對這些管理體系進行融合,建立全面覆蓋的綜合管理體系,再有新業務發展和管理體系的需求,就通過擴展綜合管理體系去實現[5]。借鑒ISO管理體系文件總體構架,形成一套統一的由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構成的體系。如我公司十二個能源管理文件中,三個是新增的能源管理特有的,其他9個都是與其他體系共用,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2、能源管理體系與其他管理工具的融合
隨著政府對節能減排要求的不斷提高,大部分企業已經建立了能源管理制度,并采用了一系列節能管理工具,如能源審計、節能評估、節能診斷、節能監測等[6]。這些方法各有側重,缺乏一定的系統性規范性,不便于實際操作,節能潛力也無法充分挖掘。建立能源管理體系,要搭建起一個大的框架,引入了系統管理和全過程管理的理念,整合各種能源管理方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便于企業規范各項能源管理制度、協調各類能源管理工作之間的關系;通過策劃、實施、檢查和改進機制,確保能源管理制度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有效實施。
五、結語
1、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是一個系統性工作,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精心策劃、統一部署、宣傳教育。從上到下動員起來,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充分落實新版標準中領導作用與承諾的要求,確保資源到位,全體干部職工樹立節約能源人人有責的意識,為節能工作獻言獻策。各單位要通力配合,相互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共同推動企業能源管理體系的建設、運行、持續改進。
2、跟管理要效益,要效率。一方面促進各項管理體系間的融合。簡化業務流程,減少文件數量,精簡記錄表單,提升工作效率,推進管理創新。另一方面把能源管理體系和能源審計、能效對標、節能監測等工具和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等工作融合起來,把技術節能和管理手段融合起來。真正做到提高效率,降低能耗。
3、做好節能工作,一方面是履行社會責任的有力體現,另一方面也是企業自身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經過國內外多年實踐,能源管理體系在幫助用能單位規范能源管理,降低綜合能耗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計劃-執行-檢查-改進的思路,也能報保證能源管理績效持續改進。新版ISO 50001標準也更便企業理解使用。政府部門的重視和企業自身管理要求的提高都會推動我國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付萬師.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探索[M].質量與標準化.2018.06.
[2]秦萍.能源管理體系認證:低碳時代的必選項[J].中國船檢,2010(6).
[3]周湘梅. 能源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M].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4]常云,張敏.煙草工業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實施與探索[M].現代經濟信息.2019-1994(C).
[5]李燕,尹曉敏.能源管理體系標準換版概述[M].質量與認證.2019.1.
[6]李慶生,張恒晨.國有能源企業管理體系融合探析[J]中國石油企業.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