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奇 盤姝君
摘要:經調查發現,許多大學生在校的課堂表現差強人意,有許多不良課堂行為,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常見的有在課堂上玩手機、睡覺、坐后排等與課堂參與無關的行為。大學生的課堂行為決定著他們能否順利完成學業,乃至今后順利就業。同樣,針對此類問題,也對高校的課堂管理提出了挑戰,如何抓好課堂,了解這些問題的原因及對策迫在眉睫。
關鍵詞:課堂管理;大學生;行為問題
一、問題原因
學生方面
學生本人的因素作為主觀因素在課堂行為問題中占比顯著,經問卷統計表明,“興趣”、“方法”和“情緒”等因素對大學生在課堂的行為表現影響較大,其中“情緒”體現得最為明顯。“情緒”主要是指學生在課堂里的情緒體驗,比如有喜歡、厭倦、無助、焦慮等,這里主要指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情緒體驗。
課堂上的情緒表現往往是對整個學業的情緒的反映。研究表明,往往好的課堂行為都有積極的課堂情緒參與,而那些引發課堂行為問題的,背后則是因為消極的學業情緒抑制主動學習的態度以及認知活動。同理,興趣和情緒一樣可以對課堂行為問題產生影響。若對學習感興趣就會產生積極的課堂情緒,反之則相反,引發課堂行為問題。
家庭方面
經問卷調查,課堂行為問題也與家庭因素有著重要關聯。其中“融洽關系”這一選項對于學生是否有課堂行為問題有著明顯預示。調查結果顯示:那些親子關系和諧融洽的學生,往往身心更健康,比如他們更積極樂觀,情緒穩定,有著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養成,且擅于溝通和交流,無明顯逆反心理等,這類學生課堂行為問題相應也就少。與此相反,那些親子關系不融洽的學生,大多家長對他們關心和關愛不夠,導致心理、生活和學習各方面走向消極,從而出現課堂行為問題。
教師方面
教師作為課堂的管理者與引導人,對課堂中學生的行為問題也起著顯著作用。問卷中“教師威信”、“教學態度”、“個人魅力”這三個選項對課堂行為問題的導向最為明顯。“教學態度”直接關系到教師是否認真備課,是否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從而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個人魅力”體現在了教師的言行舉止、個人形象等方面,這些外在的因素也決定著教師是否能吸引學生參與課堂。而“教師威信”則決定學生是否尊敬老師。以上三個選項都做得好的教師,往往他們的課堂上不大會出現課堂行為問題。
其他
科學的課時安排對課堂行為問題的減少也有著重要關系。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大學生的普遍作息規律問題。經調查許多大學生承認自己的生活不如中學時代規律,會出現各種晚睡晚起的現象,比如很多學生晚上習慣熬夜打游戲、玩手機等放縱行為,導致次日早課多出現打瞌睡、遲到、逃課等課堂行為問題。而晚課的情況也不例外,許多學生晚上有社團活動或者兼職,加之晚上的課程大多是選修或公共課,考核方式多以考察為主,所以課堂行為問題也不少。
二、對策與建議
學生的課堂行為直接會關系到教學產出和課堂學習質量,改善大學生課堂行為不僅可以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增大教學產出,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身素質完善。對于大學生課堂行為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結合自身的學生管理經驗,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建議,以期改善大學生課堂的學習質量。
(一)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
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策略的原理對學生進行培養,開展策略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呈現給學生學習策略調節方法時也對自身的教學策略做相應調整,如根據不同課程屬性安排不同的授課時間,選取更能讓學生接受的步驟或節奏。
此外課堂行為問題還與大學生缺乏合理的生涯規劃、學習計劃有關。輔導員、班主任或就業指導課老師可以給那些有課堂行為問題的學生制定短期學習計劃和長期生涯規劃,把學習按時間軸變成一項很具體明細事情,并著重強調課堂的學習環節,引起學生的重視。當一項項有關學習的瑣事完成時,適當讓學生給自己制定合理的獎勵,以此來刺激下一次重復,形成科學的閉環。
(二)從興趣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卷中很多學生反映對所學課程沒有興趣,學著難受。而興趣的缺失實則是學習動機不足。研究表明個體的內在需求會引起內部動機,因此培養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對提升學生的學習快樂感和興趣能大有裨益。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可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和興趣激發起到作用。
1、促進內部動機生成,了解學生真正需求。
需求是學習動機和積極性的來源,特別是心理需求。班主任和輔導員可以對班級學生做相關問卷調查,并總結分析數據,找到學生的真正需求是否有問題,那些正當的需求可以考慮能否給予適當滿足。主要還是得組織培訓,強化學生對學習的認知并掌握行為策略,逐漸讓主動學習成為內心需求,并為之養成習慣。
2、成就動機的養成
成就感對于人的動力有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成就動機強的人往往會更向往成功,即使失敗也不至于太沮喪而喪失再次獲得成功的希望。反之,缺乏成就動機的人并不對成功充滿渴望,他們害怕失敗,焦慮,消極。雖然對成功的渴望和對失敗的規避都促進人們學習,但兩者的內在表現卻不一樣,一個是積極主動學習,一個是消極被動接受去學,前者往往持續得更長久,因此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很有必要。
3、教師對課堂授課內容的選擇
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構成學習興趣,直接興趣即能直接吸引學生的部分,比如課程本身的內容;間接興趣則是通過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比如課堂體驗活動、互動等。在大學生課堂行為問題的規避上,其實參與課堂的教師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在不影響課程目標的前提下從課程內容和授課方法上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在學習興趣上激發學生。
(三)改善課堂環境
大學課堂環境的改變也能對課堂行為起到一定的影響。這里主要指物理的環境。如課堂教學設備的改進、教室布局的調整、座位安排等。尤其是那些大班教學的公共課,往往好幾個班合在一起,不管是對學生的到勤考核,還是課堂互動以及教學監管,都難以很好的實現,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相應的學生的課堂行為問題也屢見不鮮。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室的管理和修整,注重課堂師生比,盡量以小班教學為主,這樣對于課堂行為問題的減少會起到很大幫助。
除了物理上的環境外,還應改善課堂學生的參與問題,目前大多課堂的互動流于形式,如課堂討論毫無積極性,組員之間無明確責任分工。因此加強課堂的互動,多給學生提供發言、討論、交流的機會,可以很好的避免學生出現走神、瞌睡等課堂行為問題,也會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思考能力起到幫助。另外多組織課堂互動還可以強化學生之間同學與同伴關系,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幫帶原則排好座位分好組,讓成績好的監督和鼓勵成績差的,積極性高的感染參與度低的。
(四)改善考核
改善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核方式,也可以減少課堂行為問題,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會有一定促進作用。單一的以卷面成績為主的考核,不但會降低課堂學生的參與度,也會造成以應試為目的的高分低能情況。應試的結果,是學生只注重對書本和知識點的識記,很難對知識有自己的理解,想著只要課后考前好好復習就能過關,導致課堂上參與度低,出現課堂行為問題。教師和學校應注重學生的課堂表現,把到勤、抬頭率、回答問題等納入平時分,并且增大平時分的比重,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課堂學習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陳時見著.課堂管理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余進.淺談課堂學習紀律管理的策略[J].才智,2016.
[3]?? 王高潔等.心理輔導方法與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
作者簡介:
劉子奇(1987,03—),男,湖南邵陽人漢,碩士研究生,助教,高教管理。
通訊作者:盤姝君(1993.6--)女湖南永州人,瑤族,本科,二級教師,教育。
本論文受到2019年湖南科技學院科學研究項目,“大學生課堂行為問題的對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支持。